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区域覆盖星座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韩潮  邓丽  徐嘉 《上海航天》2005,22(1):11-14
为缩短区域覆盖星座优化设计的计算时间,对网格点仿真法进行了改进。在统计时间内,以解析法计算卫星覆盖时刻集,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星座参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改进方法的计算时间仅为优化前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圆轨道星座全球覆盖的充分必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圆轨道的星座,目前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实际应用方面,很少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本文首次提出并证明了达到全球连续多重覆盖的充要条件。这对进行星座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具有星间链路的星座相位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4,25(6):669-672,689
通过分析星座空间构形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星座空间构形对地面覆盖特性、星间链路、空间测量精度以及工作性能的影响,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星座相位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全球覆盖星座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卫星星座应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低地轨道小卫星星座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星座覆盖性能分析方法,对各种覆盖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星座设计的一般准则及优化方法,并针对某一类型任务对两轨道面和三轨道面星座进行了优化设计,阐述了星座优化设计的关键以及不同轨道面数目下星座优化的潜力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星座设计中覆盖模型求解困难,覆盖性能统计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图的对地四重连续覆盖星座构型设计新方法。首先对传统的二维空间坐标系进行了改进,利用球面几何学分析了覆盖圆与卫星轨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建立二维图和星座网格的解析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归纳与总结了二维图的几何性质。将星座对纬度带的覆盖转化为对纬度带上任意点的二维图的覆盖,提出星座网格对二维图的单重和四重连续覆盖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四重覆盖星座构型的设计与筛选方法,从而避开了覆盖性能统计的复杂过程。最后对二维图基本理论和星座设计方法进行了实例仿真,校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星座轨道要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用改进非劣分层遗传算法(NSGA—Ⅱ)对中轨道(MEO)卫星的区域通信卫星近地点幅角、升交点赤经和平近点角等星座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并对有5颗椭圆中轨卫星的星座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座不仅能在我国领土范围内提供实时通信服务,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球覆盖能力。  相似文献   

7.
姚玮  罗建军  方群 《宇航学报》2014,35(9):992-999
针对天基再入投送系统与传统星座轨道部署问题的不同,建立了用于轨道部署覆盖性能仿真的星下点轨迹、覆盖条带计算模型和覆盖判别条件模型;针对传统部署方法的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全球部署方法。该方法采用双倾角条带覆盖方式克服了传统部署方法的固有缺陷,既实现了全球覆盖又提高了重点区域的覆盖重数。仿真结果表明该部署方法的覆盖性能相对传统方法有明显提高,在满足全球100%覆盖的同时又对重点区域的覆盖重数提高了约20%,覆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龚宇鹏  张世杰 《宇航学报》2022,43(9):1163-1175
针对期望覆盖重数为偶数重时连续覆盖Walker星座的构型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覆盖带理论的构型设计方法。首先分析同轨道卫星组成覆盖带时的构型设计特例,随后将结论推广,改进了传统Walker星座的构型表征形式并提出覆盖带构型参数。基于轨道参数的相平面映射,给出了异轨卫星组成覆盖带时特征宽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相平面上覆盖带的拼接情况,给出了轨道倾角的优化策略和偶数重覆盖任意纬度的Walker星座设计步骤。所提出方法能显著提高构型枚举效率,且能满足不同纬度范围的覆盖需求。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减少约10%覆盖所需的卫星数量,并能通过调整构型参数进一步优化轨道面数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覆盖带技术,在全球多重连续覆盖、定倾角的条件下进行了星座设计。星座形式采用180°升交点分布,并考虑相邻轨道间卫星的相对相位。文章给出了必要的约束条件和解算方法,并在设计结果上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一种低轨卫星星座覆盖性能通用评价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构形卫星星座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低轨星座覆盖性能的通用评价准则,可对不同构形和不同高度的星座对地覆盖性能进行统一评价。该准则将星座的对地仰角特性转化为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标准卫星数,以之同星座中实际卫星数的比值作为星座覆盖性能指数对星座实施评价。利用该评价准则,计算了Iridium、Globalstar、Celestri和NeLS四种星座构形覆盖性能的评价指数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卫星对地球覆盖情况的判据及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闫野  任萱  陈磊 《宇航学报》1999,20(2):55-60
在多颗卫星轨道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卫星对地球的覆盖情况。本文针对多颗卫星在某一时刻是否对地球进行了全球覆盖进行了探讨,并同了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及其对应的算法,同时对这一方法进一步推广为判定是否多颗卫星同时对地球进行了N次覆盖。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于卫星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冰  李冬  易东云 《上海航天》2011,28(5):24-29
提出了低轨红外观测星座时空观测漏洞概念,分析了漏洞的成因、形状和变化规律,给出了漏洞活动范围、数量和大小的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三个Walkerδ-星座的漏洞指标,给出了基于漏洞指标的星座评价方法。研究对低轨红外观测星座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心耕 《航天控制》2001,19(3):23-29
高截止度新型红外滤光片是三轴稳定卫星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件之一。文章介绍了用等效折射率概念设计这种滤光片的方法 ,讨论并给出了膜系设计和研制的结果 ,简介了镀膜的工艺技术 ,并与国内外同类滤光片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比较 ,试验表明新型红外滤光片的膜系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于小红 《航天控制》2003,21(1):53-58
明确了卫星综合组网和区域组网的概念 ,研究在对地观测卫星区域组网中卫星网的综合设计原则 ,提出确定区域组网中卫星轨道平面与卫星数量的一般方法 ,初步建立卫星网性能分析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飞月轨道引力捕获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太阳引力摄动与月球绕飞设计的地月转移轨道(飞月轨道),与霍曼转移相比,虽然飞行时间较长(约三、四个月),但可显著节省速度增量(可达150米/秒),对无人月球探测器尤为适合。应用平面圆型限制性四体问题动力学模型,选择从月球出发的初始条件。借助“地心距-时间曲线”,从平面圆型限制性四体问题转换为一般的限制性四体问题。通过典型模拟计算,分析负向积分(从月球轨道出发)初始轨道参数及太阳方位对月球探测器  相似文献   

16.
徐旭  张振鹏 《宇航学报》1999,20(4):25-31
本文对将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排气引入喷管所形成的加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多种气体混合流动的三维N-S方程,预示了加质发动机的性质,结果表明:将涡轮排气引入喷管不仅可以用于壁面的冷却,而且还有利于发动机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刘延柱 《宇航学报》1999,20(4):13-17
本文讨论了地球扁率引起红外地平仪的姿态量测误差的数学模型,导出解析形式姿态误差计算公式,可在任意轨道根数和扫描轴安装角情况下用于误差补偿。算例表明,利用本文导出的解析公式与利用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种非线性最优导弹制导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立军  周凤岐 《宇航学报》1999,20(2):36-40,67
以质点飞行器的非线性运动方程为基础,研究了导弹拦截目标问题。运用线化变换理论和线性二次型微分对策理论,导出了导弹和目标的最优控制策略,对导弹最优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一种可以实时实现的最优制导律。并以某型中远程地-空导弹的气动数据和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全弹道拦截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在减少终端脱靶量方面比空间比例导引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磁强计的卫星自主定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低轨小卫星 ,提出一种低成本的自主导航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三轴磁强计作为测量手段 ,通过卫星所在位置的地磁场强度的量测值与国际地磁场模型 (IGRF)之间的差值来提供导航信息 ,利用推广的卡尔曼滤波技术来确定卫星的轨道。仿真研究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雷达测高仪的卫星自主定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韩潮  章仁为 《宇航学报》1999,20(3):13-20
提出了利用星上雷达测高仪及星敏感器进行卫星自主定轨的基本方法。研究了地球海平面模型的重要性,提出了对测高仪测量数据处理的简明算法,利用滤波定轨算法,明显提高自主定轨的精度,数学仿真表明自主定轨精度可达10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