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华 《西南航空》2009,(3):94-97
在四川书法界,李家德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出道早,二十年前已在从事书法教育工作,他经历丰富,经营电器,开餐馆,在房产地产行业谋事。他好热闹,十处打锣九处有他,隔三差五,有事没事招呼大家在一起,谈书论艺,喝酒冲壳子,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的歌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唱得凄美哀怨,荡气回肠,直往人心里去,不熟悉的人还以为他有多少揪心往事。  相似文献   

2.
林珍  蓝焦 《西南航空》2012,(12):68-72
深居西南大山深处的海螺沟,是许多人在寒冷的冬季最向往的地方。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来到海螺沟,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徒步于千年冰川之上,欣赏千姿百态的冰川奇景,然后,在旁边近在咫尺的海螺沟温泉泡上一泡,在极寒之中感受奇暖,这样的美事恐怕只有在海螺沟才能够尽享。  相似文献   

3.
《西南航空》2010,149(7):64-64
在寸土寸金的建设路,在沙河原生态河流的环绕中,高地中心巍峨地矗立在繁华的建设路十字街头。大楼晶莹剔透的玻璃幕墙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高地中心凭着招牌的钻石形外立面,吸引着过往行人纷纷投去惊艳的一瞥,繁华如织的建设路,时至今日终有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4.
雨蔚 《西南航空》2009,(4):20-25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天是游湖的最佳季节。因此,趁着这美好时光,让我们去湖边,江中,在一江的春水中,在两岸的红桃绿柳中,寻找属于我们的那份似水流年的快乐。闲时,家人或好友共坐于湖边,或垂钓,或赏鸟,或野餐,或听一曲丝竹,或唱一首田歌,或看烟柳云起,或看夕阳晚照,那既是一种生活,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温情及浪漫。风和日丽的日子,泛一叶扁舟,荡漾于湖光山色中,让情谊在如酒的春风中慢慢沉醉。  相似文献   

5.
猪猪 《西南航空》2012,(5):50-56,58,60-63,68,70,72-76,77
风景好似“如歌的行板”,从车窗边缓缓飘过。几米外的路基下,碧蓝的湖水粼粼地闪着光。我轻轻扶着方向盘,按开一半车窗,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流进泥土和松叶的清香,从湖上升起的乳白色雾霭,弥漫在山间,瞬间变幻着模样。旭日还是朦朦胧胧,却已在雾中闪着金光。湿润的晨风.轻轻绕弄着妻的长发。远方阿尔卑斯山脉似一条细细的金线,迤逦于半空之中……车子拐过一个山坳,突然一切都豁然开朗,蔚蓝的天空中矗立着无数刺眼的洁白雪山,山脚下的青草却碧绿如夏,牛儿在山坡上悠闲吃着草,清脆的牛铃声此起彼伏……这只是在瑞士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早晨。  相似文献   

6.
天菩萨是彝家汉子一种特有的发式,将长发呈股状盘绕,高高堆隆于头顶。对彝人而言,头上的天菩萨极为神圣,那是与先祖通灵的所在,任何人不得触碰。在苍茫的大凉山腹地,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林海横跨美姑、马边、雷波三县,域面达600多平方公里,谓为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风顶就如同高高隆起的天菩萨,横亘在大凉山的顶部。由于交通闭塞,该地向来人迹罕至,5月中旬,我们一行在保护区向导的带领下,向那片未知的处女地进发。  相似文献   

7.
侯莫陈 《西南航空》2012,(12):44-48,50
云海茫茫 从黄山山脚汤口镇换乘景区巴士前往云谷寺,在云谷寺乘缆车。坐上缆车环顾四周,未发现雪的迹象,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山上有没有下雪。随着缆车不断上升,松树上、山坡上,可见一些积雪。不想,缆车一下又进入了一片云雾中,什么也看不见。冲出云雾,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本灰蒙蒙的天被蓝天所取代,零星的小雪变成如堆如积的白雪,如削的石壁因阳光的照射而有了几分生气,两旁山峦一峰高过一峰。缆车在峰峦上滑过,脚底下不是松林覆雪,便是沟壑披雪。云雾在山间弥漫,时而山峦尽没,时而峰尖突显。此时,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相似文献   

8.
张弩 《西南航空》2009,132(2):88-95
天地玄黄,时光荏苒,“总有些景象让人凝然无语”。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卑微的;在如梭的光阴面前,生命是短暂的。而摄影师用一生的心力去追逐,追逐光影,追逐日月,追逐笑容,追逐痛苦……只为,用手中的镜头写下心中那份感动。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中国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欢容,也有发生在身边的“5·12”大地震带来的痛楚。这个世界每秒钟都在变化,而摄影师要做的,是凝住那数百分之一秒,“咔嚓”,按下快门的同时,他们也按住了光影的穴位。许多景象最终会转化为记忆,这些记忆连缀成片,让生命充斥着张力,冲洗出岁月无法褪色的底片。瞬间与永远,平面与透视,这是视觉艺术恒久的主旋。一位真正的摄影师,会将记录动人景象谓为天职。为了那一瞬的燃烧与释放,他们失去了很多,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留住了很多,比如,眼前这一幅又一幅精彩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风情波兰     
皮特篷 《西南航空》2008,123(4):76-80
懂得肖邦音乐的人,从他的波罗乃兹舞曲和小夜曲里,听得到春风雨的无限温柔,和更多对于严冬的低鸣和控诉。流亡法国的音乐大师最终没有回到祖国波兰,而令我们庆幸的是,在聆听肖邦的150年后,养育在塔特拉山(Tatra)环抱里的波兰南部山区,正在成为欧洲一流的冬季旅游胜地,你可以在扎科帕内小镇上的中世纪老街做一回真人版历史拼图,在塔特拉山完美的峰线上飞驰而下,或者躲在地下110米的盐矿餐厅里,品尝欧洲最深的温暖大餐。  相似文献   

10.
陈甫林  胡小平 《西南航空》2010,143(1):100-107
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接受阳光的温情抚摸,让严冬充满浪温柔与温馨的情愫;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感受旖旎的民族风情,在那里,我们接受酒与火焰的洗礼,让幸福成为永恒的记忆;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带上爱情的希冀,在那里,三角梅怒放的旁边静静伫立,在清流旁临水照花;冬天,我们向凉山行走,在凉山驻足,在圆圆的月亮下相思,在梦幻般的泸沽湖去探秘,在灵山寺去祈福,在古冰川螺謦山去感悟……  相似文献   

11.
向往阳光     
《西南航空》2012,(2):I0001-I0001
今年的春节来得好早,往年的二月,也许大家还在准备年货,也许还在亢奋地酝酿着假期的行程,但现在,我们必须驱去大假的余兴,调整心态回到原来的路上。假期苦短,长路依然,别沮丧!春节虽然过去了,但春天,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左璎  吕仕友图 《西南航空》2013,(3):30-34,36,38-40
一月初,在四川盆地的边缘走了一圈,令我惊讶的是,在盆地腹地二三月份才能得见的油菜花,竟然在这个时节开放得无比灿烂。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  相似文献   

13.
阿萝  甘宁 《西南航空》2008,122(3):34-39
慵懒地斜倚在床上看书,三月的春光挤进客栈的小屋。一抬头,赫然发觉对面屋顶上方,视野里居然出现了点苍山,山好像很近,一伸手就能够摸到的样子,山脊是淡淡的青黑色,尚未融化的白雪勾出山的褶皱,叶脉似的。苍山像母亲的手臂一样,环绕着整个大理古城,我也就赖在她的怀里,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多年研究西方人的哲学的过程中,发现西方管理学和管理理论存在人性论的错误,X理论和Y理论就是人性论在管理理论中的具体表现。X理论和Y理论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不少企业依据它们制定了管理制度、管理规则和管理措施。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深刻地剖析了X理论和Y理论所持人性观的五大误区,揭露了人性论在理论上的荒谬性和在实践上的有害性。作者认为,对企业职工的管理,不能建立在先验的人性论基础上,不能以压制或服从人性来作为制定管理规则和措施的根据;科学的管理应该从被管理者的社会存在状况出发,反映和满足被管理者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有助于调动被管理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二郎镇     
贾平凹 《西南航空》2012,(12):82-83
二郎镇在赤水河的这边,习酒镇在赤水河的那边,都是盆地的一半,外边有岩,河壁赭红,都是斜坡而上,像是剖开的一个苹果,风水上称作大阴的地方。大阴为众妙之门,坤厚载物,品为成亨,只可惜河这边是四川,河那边是贵州,据说习酒镇的习酒已被茅台收购,二郎镇的郎酒就只能占半壁江山。但这已经是很够了。  相似文献   

16.
朱勇钢  王永  罗勤 《西南航空》2010,144(2):30-36,38-40,42,43
我瞪大眼睛望着脚下这片银灰色的建筑,犹如望见外星人飞碟一般吃惊。它似乎不应呆在这里,这里是广阔的高山草场。有帐篷、牦牛和五颜六色的经幡,这就足够协调了。而这片建筑实在是太炫目。片片石板相叠、相衔,犹如鱼鳞般构成了屋顶的“瓦”。众多的屋顶又挤在一块,从山坡上望去,很难看到其间的空隙。这么大片“鱼鳞”被一个四方的长墙箍着,伫立在宽广的草场上,既显突兀,又有几分壮丽。  相似文献   

17.
说起来牦牛,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在关于西藏、关于青藏高原的电影、电视、小说中,牦牛有着极高的出镜率,它们成群结队,悠闲的漫步在蓝天雪山下、圣湖白云边。但是,他们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还是西藏牦牛的强壮与坚韧!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企业来说,营销总是让管理者头疼的大事儿。面对汹涌的网络大潮和不断变化的顾客群。如何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营销,考验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一些传统型企业在这种大趋势中,显得力不从心。在北京,一家名叫业之峰的家装企业。是传统企业的典型代表,却玩出了一个个新鲜别致的营销创意,给品牌带来增值。事实证明,只要善于创意,传统企业也同样可以“潮”起来。  相似文献   

19.
贺重钢  张飞 《西南航空》2012,(5):118-121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必须在路上,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做出选择,因为只要有一辆车,那么身体和灵魂都会在路上。这辆车有着体面的外观,舒适的内饰环境,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宽大的尾厢来容纳远行的装备和收获。它是MPV或者SUV吗?不是,它其实就是一辆旅行车。旅行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进入国内,但受制于国人用车理念和消费环境不够成熟的影响,这类车一直没有太好的市场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物力维艰的时代,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物什十分珍惜,别说是完好的,就是破损的东西,都会想方设法在缝缝补补后延续其使用寿命。因为有着缝缝补补的需要,所以产生了许多相关的行当,因此有着许多手艺人。这些手艺人也被称作匠人,比如修鞋匠、补锅匠等。现在,城市里,时不时还能见到修鞋匠,只是这补锅匠却难觅踪影了,偶尔能在偏远小镇小碰到。冷清的生意,让这些老匠人只有孤独地坚守着他们的手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