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嘉  罗晔 《航空计测技术》1995,15(1):10-11,28
应用激光技术测量流体速度时,需要合适的散射粒子。本文研究了激光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3D-PDA)测量2相流场速度时,如何选择合适散射粒子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散射粒子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测量湍流脉动较强流场时,应选用密度小、直径小、折射率大的粒子作散射粒子,并选择合适的粒子散播浓度。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任意斜交曲线坐标系下液体火箭发动机(LRE)内部工作过程的气液两相湍流化学反应流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气氢液氧模型燃烧室内部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全流场的速度分布图形、燃气组分等值线、流场等温线、流场等压线、流场等马赫数线、壁面温度与径向平均温度曲线和燃烧效率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LRE内部工作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一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二阶矩气液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二维矩形断面气液鼓泡床中气泡-液体湍流两相流动,给出了气泡和液体的速度场、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雷诺应力分布,基本工况的模拟结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PIV测量结果符合较好。文中研究了不同气体表观速度对两相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了鼓泡床内液体的回流流动和气泡的上升运动、各向异性的上湍流,气泡湍流脉动比液体的强,以及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湍流强度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等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气-固上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稀薄流过渡区气固两相喷流的建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描述粒子运动的细观层次出发,运用DSMC方法,构造了稀薄流过渡区气固相互作用模型和颗粒碰撞模型,数值模拟了有气固两相横向喷流干扰的二维有限平板高超声速流场,分析了流场结构和物面气动系数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来流Knudsen数和颗粒质量载荷等参数,喷流干扰流场存在差异,同时反映了基于DSMC方法的气固相互作用模型是研究稀薄及过渡条件下的气固两相流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数值模拟中多半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和单流体无滑移模型,这些模型都难以完整地给出三维空间内颗粒速度,浓度,湍流度分布的信息。主采用双流体-轨道模型(颗粒相连续介质-轨道模型)对一个四角喷燃模型炉内三维湍流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此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组和动量方程组以及拉氏颗粒能量方程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并使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模型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等。热态模拟中,为了减小为信散造成的影响,采用了扭转坐标法(将坐标扭转一定的角度使之与煤粉射流方程一致)。为了检验数值模拟,采用三维相位移普勒测速仪(PDPA)对于冷态模型炉内湍流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两相速度,湍流脉动及颗粒浓度的分布。分别对冷态模炉内两相流动和热态模型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进行了模拟,冷态两相流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预报的两相流场是合理的,热态模拟的结果给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及壁面热,显示出靠近出口处气相速度和温度分布不对称,造成一个局部高温区。  相似文献   

8.
应用PIV技术对气固两相流粒子浓度场的瞬时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固两相射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如何测量瞬态的粒子浓度和粒子速度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笔者采用HV技术,能瞬时测量气固两相射流轴对称平面上粒子浓度分布、粒子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二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和探针取样法对大速差射流燃烧室中冷态三维湍流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气相速度,颗粒速度、颗粒质量流分布及两相各自的湍流特性,探讨了高速射流作用下两相流场的主要物理特征及其对火焰的稳定和强化燃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模糊逻辑方法用于气固两相流动PTV测量中的颗粒识别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智能中的模糊逻辑方法进行气固两相流动PTV测量中的颗粒识别,因更多地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使得识别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识别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有关颗粒本身的信息,如形状和尺寸等,由此可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不同尺寸的颗粒区分开,从而可实现对气固两相流动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大涡模拟模型燃烧室燃烧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带双级扩压器的模型燃烧室气液两相瞬态喷雾燃烧过程,在三维贴体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两相大涡模拟方法进行数值研究,同时采用多维经验分析法预估燃烧性能.采用 k 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模拟亚网格湍流黏性;亚网格EBU(eddy-break-up)燃烧模型预估化学反应速率;多维经验分析法计算燃烧性能;并在非交错网格体系下气相采用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液相采用随机离散模型,两相之间的耦合采用PSIC(particle-source-in-cell)算法.通过大涡模拟瞬态及时均计算结果表明:与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的瞬态速度场、出口温度分布试验数据吻合,表明在三维贴体坐标系下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两相大涡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模型燃烧室两相喷雾燃烧流场,所采用的亚网格模型可以用于燃烧室气液两相喷雾燃烧流场的大涡模拟;燃烧性能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所采用多维经验分析法可以用来数值模拟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燃烧性能的计算,特别是污染物的预估,为设计低污染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提供有用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萍  郑晓静 《航空学报》2021,42(9):625767-625767
大气表面层中的风沙运动是典型的高雷诺数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同时具有可蚀地表上的冲击溅起过程、风-沙-电多场耦合、多尺度与跨尺度等复杂特性,使其定量预测极具挑战性。回顾了近30年风沙运动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基于湍流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RANS)方法的风沙运动多场耦合模拟与风成地貌耦合尺度模型建立,基于湍流大涡模拟(LES)与高雷诺数湍流理论的风沙运动模拟方法。最后明确了风沙运动现有数值模拟方法的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欧拉-拉格朗日坐标系下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二维轴对称两相湍流化学反应流的完全Navier-Stokes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气氢液氧同轴式单喷嘴燃烧室热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全流场的速度矢量分布、燃气组分等值线、流场等温线、流场等压线和流场等马赫线。计算是在任意斜交曲线坐标系下进行的,采用等参数正变换(代数变换)把物理平面上不规则计算域变换成了计算平面上的矩形域,控制方程也进行了相应的变换。计算结果表明,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研究和分析液体火箭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扩张型与收缩型变截面管道中激波诱导的非定常两相流动。对于稀相气固悬浮体采用了双连续介质模型,对于两相流动按照准一维近似处理。控制方程则是利用算子分裂技术和二阶GRP方法数值求解。文中给出了波后气固两相的流动结构,并讨论了粒子对两相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喷雾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冷态液雾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为了比较,计算中采用的入口边界条件和液滴质量平均直径(MMD)及其分布规律都是由试验确定的。研究了气液喷注压降对喷雾流动过程和流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和计算程序能较好地模拟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两相喷雾流动过程,喷雾的存在对流场流型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旋翼飞行器处于地效(IGE)悬停状态易吸入沙尘从而引起沙盲现象。为了研究出现沙盲现象时的悬停流场与沙尘的运动规律,采用基于雷诺平均 N-S 方程及 k-ω(SST)湍流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DEM)耦合并行算法,使用 Fluent 软件进行流场连续相计算;通过 API 传递流场信息至离散相,计算直升机旋翼的悬停流场,并与可得到的 PIV 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再将流场动量数据传输给离散相,计算沙尘的完整运动轨迹和颗粒分布。结果表明:在对流场精确模拟的同时,采用离散元方法对沙尘颗粒受力运动以及空间分布较好地模拟,能够多参数化地了解地效流场和细微沙尘颗粒受力运动规律,直观呈现沙盲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不同CFD软件,是选好CFD软件、并经济地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离散方法、求解过程、湍流模型、两相流处理、结果输出等方面对Phoenics软件作一解读,并给出某燃气轮机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流场计算和颗粒轨迹计算实例,以Eulerian-Lagrangian方法的成功应用,验证了Phoenics软件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在任意曲线坐标系下,采用大涡模拟模型环形燃烧室两相燃烧流场中污染物的生成.用亚网格涡破碎(EBU)燃烧模型估算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NO亚网格动力学模型与CO亚网格模型来模拟NO和CO的生成;采用随机离散模型模拟气液两相湍流流动,两相之间耦合采用PSIC算法.计算结果与瞬态速度场、出口温度和污染物质量分数分布的实验数据比较吻合,表明大涡模拟方法和亚网格模型可以用来预估实际燃烧室两相喷雾燃烧流场和污染物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双流体模型模拟超声速气固两相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勇  张夏  陈维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4):800-807
采用了双流体模型对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管中气固两相流动以及超声速射流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可压缩两相流动中气相与颗粒的相互作用规律.自主开发的一般曲线坐标系下二维轴对称可压缩双流体程序Solve2D,对气相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组,采用k-ε湍流模型,颗粒相求解Euler方程组.对JPL喷管内的两相流场和湍流两相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颗粒质量百分数以及不同颗粒直径时的气固两相流场的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喷管两相粘性跨音速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进行了固体火箭喷管两相粘性湍流跨音速流场计算.粘性的气相控制方程用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法求解,粒子方程采用跟踪粒子轨迹的特征线法求解,粘性湍流选用代数模型,气相和凝相充分地偶合.CFL数可以取500左右,收敛速度快,使粘性两相跨音速喷管流场计算耗费的机时达到工程计算可以接受的程度.通过计算,获得了在粘性和粒子同时作用下的流场参数分布.这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需要同时考虑粒子和粘性作用的专题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