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柁  宋鹏飞  尹伟  杜星  任鹏 《航空学报》2022,(6):506-518
某工程襟缝翼运动机构疲劳试验采用大后退量、三段式(前襟、主襟、后襟)富勒襟翼结构,翼面运动为平动和转动的空间复合运动形式,具有多段重叠面积大、偏转速率变化大、剖面轨迹差异大等特点,使翼面运动过程中始终垂直于翼面的交变载荷同步精准施加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首次研发了一套空间复杂运动增升结构随动加载系统,包括翼面偏转、随动机构及协调加载等多套控制系统,涉及角度、位移、载荷、速度等多个控制参量,通过多系统多参量耦合同步控制技术,实现了翼面偏转自主控制及翼面交变载荷精准施加,保证了翼面加载点作动筒方向、载荷、翼面偏转角度实时协调同步,确保了翼面偏转全过程随动加载。测试结果显示:翼面运动过程载荷动态误差小于3%,此随动加载系统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在飞机结构试验中,通常会遇到试验加载点随试验件变形而移动变化的问题,尤其是机翼大变形会导致加载点与翼面不垂直的问题。开发一种适用于全复合材料机翼试验的随动加载系统,该系统引入有限元分析方法将机翼变形划分成N个特征飞行点,采用飞行点随动加载来保证各级加载点与翼面的垂直度,实现垂直跟随加载;应用该加载系统进行大展弦比的机翼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加载系统可顺利实现该无人机机翼试验,且加载过程平稳,试验件无抖动,变形均匀,应变数据符合试验要求,可以为类似加载系统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翼面战斗机以及三翼面翼身融合战斗机建模后,运用曲面像素法进行隐身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三翼面翼身融合飞机比三翼面飞机侧面隐身大幅度下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邱菊 《成飞科技》2005,(4):39-42
简要介绍了三翼面布局的飞机以及直接力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简要给出的计算实例,对三翼面战斗机气动计算和分析说明了直接力控制的可行性,并介绍了三翼面飞机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对飞机的翼面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如何将气动载荷有效地加载到有限元模型上至关重要。研究翼面结构中气动结点载荷向有限元结点载荷转换的三种分配方法:三点排、四点排、多点排,并使用这三种方法对翼面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满足总载荷相同、总压心相同,且满足载荷分配要求;多点排方法不仅能适用于极端条件下的载荷分配且算法实现简单、计算效率高、理论依据强,还能实现载荷加载点位置的自由选取,四点排、三点排依次次之。所得结论可为结构有限元计算的载荷前处理和拓扑优化中的载荷分配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飞机的气动弹性设计特点,从工程型号研制的角度,梳理出了大型飞机设计中的气动弹性关键技术,包括翼面刚度指标设计技术、复杂结构动力学建模技术、跨声速颤振特性分析技术、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技术、大展弦比动相似试验模型设计技术和飞机动态特性地面测试技术,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号后缘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翼面非正常变形导致的两侧机翼非对称滚转力矩及横滚配平问题。采用内外襟翼之间布置的交联机构,减小故障翼面过度倾斜和提供翼面能量吸收及辅助约束,进而确保系统故障后飞机仍然具有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能力。应用链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冲击过程仿真以及交联机构制动行程和吸能需求预测,通过交联机构设备级研发试验完成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根据轻小型薄壁结构飞机重量轻、蒙皮薄、框架少的特点,在LE-5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中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试验机支持方案完成了全部试验。在后机身处支持进行前机身、机翼、襟翼、起落架和发动机架等试验;在起落架接地点处支持进行6框以后的机身和垂尾等试验。试验中对飞机分布点载荷的施加,对配平载荷的施加,对试验件支持夹具的设计及加载控制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尝试,为今后轻小型薄壁结构飞机的全机静力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腐蚀严重危害飞机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腐蚀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完成了3种加载频率下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并与实验室空气环境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加载频率对腐蚀疲劳裂纹扩展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减少了结构的裂纹扩展寿命,但频率对结构的裂纹扩展速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翼面结冰对飞行品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 飞机在结冰条件下飞行,其未防护翼表面会结冰以及防冰系统失效时全翼面会结冰,翼面结冰后会导致飞机的气动力变化,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品质。CCAR25部明确规定,申请结冰条件下使用的飞机,必须满足其相关的条款要求,才能获得结冰条件下飞行的合格证。在结冰条件下,必须分析飞机的飞行品质影响,以及飞机是否能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飞机机翼结构载荷测量试验力学模型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运七飞机为例,探讨了大型飞机机翼结构部件载荷测量试验力学模型,应变桥路设计和标定加载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数据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飞机机翼、尾翼结构部件载荷输入与应变输出关系方程,以此来获得飞机机翼、尾翼测量截面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载荷-时间历程。  相似文献   

12.
刘玮  滕青  刘冰 《航空学报》2018,39(5):221712-221712
以民机结构试验机身垂向加载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3种加载方案(蒙皮胶布带加载、客舱地板单层加载、客舱和货舱双层地板结构加载)。结果表明双层地板结构加载方案能够更真实地模拟机身框结构内力分布,更适合作为全机结构试验机身加载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板结构的机身双层双向加载技术。通过开发一种机身载荷施加策略及配套的加载装置设计技术,解决了固定杠杆比加载系统实现不同工况机身有效加载的问题,并通过全尺寸模拟试验,证明加载装置末端节点载荷分配误差小于1%,加载装置设计满足试验使用要求。该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某型在研飞机全机静强度适航验证试验,提高了试验质量与效率,并可为同类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亚音速稳态定常流改进升力线理论与风洞试验相结合的大展弦比亚音速飞机的弹性翼面气动力分布载荷修正方法,设计目的是为了考虑具有大展弦比、弹性翼面结构的飞机翼面结构弹性变形对气动载荷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1背景描述配平主要用于飞机巡航状态,其作用在于消除不平衡力矩和稳态时的杆力,通过调整配平片的位置,能够使舵间压差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减轻飞行员驾驶疲劳;副翼是安装在机翼翼梢后缘外侧的一小块可动翼面,是飞机的主操作舵面,通过操纵副翼,使其产生滚转力矩,即可实现飞机做横滚机动。副翼配平即为副翼控制系统增加配平功能,以此获得在副翼操纵过程中减轻飞行员操作负担,改善飞行性能之目的。2故障描述  相似文献   

15.
飞机静力试验是验证其结构静强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国内相关飞机机身和机翼静力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选取空客A320飞机方向舵,基于有限元思想模型简化,确定加载点及加载方式,并使用MATLAB软件对方向舵的结构静强度和飞行过程中舵面上的载荷进行初步数据分析,开发了计算载荷分布软件。该软件可用于民航专业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方向舵受力的特点,同时为A320方向舵静力试验实验室的建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大型飞机结构试验系统的可靠性管理进行了探讨,在可靠性模型基础上,将可靠性管理技术应用到强度试验全过程中,并重点对加载控制、测量及设备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虑具有大展弦比、弹性翼面结构的飞机翼面结构弹性变形对气动载荷分布的影响。介绍了一种基于亚声速稳态定常流改进升力线理论与风洞试验相结合的大展弦比亚声速飞机的弹性翼面气动力分布载荷修正方法,本方法在飞机翼面载荷设计中,考虑了弹性变形的影响,满足了飞机设计规范中对结构载荷设计的条款要求,对静强度和疲劳设计都有直接影响,对刚度设计和气动力设计优化有重要的反馈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8.
谭光辉  李秋彦  邓俊 《航空学报》2016,37(Z1):32-37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气动热环境中,其固有频率和振型会受温度升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其颤振特性也要发生改变。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应用的飞行器翼面结构热模态试验方法及试验装置,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翼面结构特征,设计和制造了钛合金翼面盒段试验件,测试了高温环境翼面热模态。开展了单面加热、双面加热、温度呈梯度分布加热和随时间变化加热等几种加热方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结构模态特性影响明显;且该试验方法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可应用于飞行器翼面结构热模态试验;同时,建立了试验件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热模态分析,对试验结果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某型民用运输机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静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静力试验是飞机试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验证飞机结构强度和静力分析正确性的重要手段。为验证某型民用运输机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满足静强度要求,以及有限元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在静力试验飞机上进行了主起落架连接区结构静力试验。通过全机有限元模型和细节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进行加载、应力\应变、位移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值的分析对比,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先进战斗机气动弹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引领了飞机设计领域各项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针对研制总要求和任务特殊性,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专业建立了精益气动弹性设计与验证技术体系。基于多学科优化设计流程,开展了旨在提高飞机气动弹性品质的关键技术攻关、气弹优化设计和分析工作。完成了考虑含全动翼面结构非线性的全机动力学特性地面试验、亚跨超声速颤振模型风洞试验和气动弹性飞行试验验证。在较短的研发周期内,成功实现气动弹性设计目标,为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描述了该飞机气动弹性设计历程、主要技术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能力提升以及具有研究所特色的气动弹性设计知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