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都有一定的寿命.地球到最后将以何种形式了结其“生命”呢?科学家们对此作出了“冻化”和“火化”两种推测.以往有些专家认为,地球最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冰球”.其推理是:太阳不断地向空间倾泻热量,它的能量将逐步减少,温度及光度将不断下降,最终便会熄灭.在太阳逐渐走向熄灭的过程中地球也将随之冷却,寒冷地带不断扩大,海水不断冰冻,生命相继灭绝.最后,地球将会以“冻化”状态存在于溟溟的宇宙中.  相似文献   

2.
王承东 《飞碟探索》2010,(10):36-37
<正>德国科学家认为地球在40亿年前是处于冰冻的状态,那个时候的地球海洋完全是冰冻的。苏联科学家阿·阿波切耶夫在1956年出版的《基础地质学》当中引用英国科学家史密斯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地球上的海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中航天器和航天员都处于失重状态,没有任何上下左右的概念,因此也不存在床上床下的概念。睡觉时航天员需要被牢牢固定在睡袋里,否则半夜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同时,航天器里面的空气也处  相似文献   

4.
为此,从马德堡半球实验中,我们做出了另一种设想:在封闭环境中的真空会产生向内收缩的效应,从而具有吸力,其吸力的大小与真空环境的大小和真空程度有关。空气在真空内呈扩散状态,所以,注入铜球内的空气产生了向外膨胀的作用。由于空气的进入,封闭的真空环境随即受到破坏,收缩的效应消失。这样一来,两个铜半球因失去了向球体中心收缩的作用力而分离。所以说,八匹马使尽一切气力仍然拉不开两个铜半球的原因并不在于空气产生了压力作用,而是处于封闭的真空在大气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力学效应。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空气本身并不具有压力,只有当空气…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古文明的时候 ,一提到非洲 ,我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出现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其实 ,坐落在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同样也曾在悠远的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国家大部分的居民是马绍纳人。马绍纳人则把遍布于当地的200座大大小小的石头城的任何一座都叫做津巴布韦。单是津巴布韦这个名字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它在当地的班图语中的意思是“可敬的石屋”、“石屋”。而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塞肖纳语“马津布韦”的谐音 ,因此它的意思应该是“酋长之墓”或“酋长住宅”。还有的认为它是恩戈尼语“津比万比韦”的变音 ,因此它…  相似文献   

6.
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在今年7月4日登上火星1个月后,终于放慢脚步。它于8月4日开始了新的工作日程。为了节省电池,其在火星的黑夜时间将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飞行负责人说:“自它登上火星以来,其上电池就一直在缓慢劣化。”该登陆探测器的使用期已超过科学家预计的3OH期限,其携带的火星车也超过原定的7天。现很难说出“火星探路者”还剩下多少时间。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所以探测器上的电子部件损害较大。7月22日,“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向地面发回了一帧迄今为止最蔚为壮观的火星全色全景照片,它显示出古代洪水冲刷后留下的一道道…  相似文献   

7.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4):42-42
安徽高房龙:贵刊2004年第一期登了《金星:地球的“魔鬼”姐妹》一文。我看后如骨在喉、不吐不快。该文大部分写的还是科普文章,介绍了金星的概况和一些相关的探测计划,但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金星上的城市)就不是那样的了。作者拿着20多年前的所谓“证据”,来证明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金星探测器曾经发现了金星上存在类城市的遗址,并主观认为既然金星上存在着城市遗址,那若干年前金星上一定存在过高级的文明和生物。我觉得这种观点真是荒唐之极。“麦哲伦”金星探测器是NASA的一大手笔,该探测器已经成功地绘制了金星上99%的三维地形图,清晰度和…  相似文献   

8.
对于神奇的UFO,当人们无法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释时,“平行世界”、“第五种力”、“第六感觉”等一些根本无法用科学事实证实的假说、设想便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类似“心灵感应”、“超人”等一些更加神乎其神的说法,这样反而又使部分人用“幻觉”、“骗局”等字眼来否定UFO的存在.结果却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们陷入更深的迷茫.笔者在此并非想否定上述观点,只是认为对于UFO的研究没有必要不断将其复杂化,因为UFO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罢了.记得在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人们对超前时代出现的潜水艇众说纷纭,也产生了不少荒诞离奇的观点,但潜水艇不过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9.
轨道器在航天飞机系统里是最关键的部分,它长37.2米,高17.4米,翼展23.8米。轨道器在再入大气层时,为了使摩擦阻力减至最小,采用了头朝下的方式下降,这与以前载人飞船的再入方法不一样。航天飞机轨道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因与空气发生猛烈摩擦,在它的底部会产生巨大的热量。由于轨道器构架和它的蒙皮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29什么叫“宇宙免费午餐”?一些宇宙学家认为,大爆炸初期的宇宙就存在伪真空态,宇宙中的物质粒子就是从那种伪真空态中从“无”中产生的。一些宇宙学家进一步认为,量子引力理论也允许时间和空间自发地、没有原因地从“无”中产生,就像粒子自发地、没有原因地从“无”中产生一样,而不违反物理定律。根据量子引力理论的这些理论,包括物质、时间和空间在内的整个宇宙都是从“无”中产生的。因此,宇宙学家艾伦·古斯说:“人们常说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然而,宇宙本身就是一份彻底的免费午餐。”  相似文献   

11.
UFO信箱     
广西关树昌:看过贵刊2003年第1期“UFO信箱”中广东钟华波先生的观点,本人深感不妥。暂不去谈论江先华《感知时间》一文中,“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快”这一观点正确与否,单就钟先生质疑的角度和所提的观点,本人有以下看法。地转偏向力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力,而是地球表面(除赤道)物体在运动时惯性的一种体现。它在小小表盘上所起的作用,远不及表自身机械部分的摩擦力影响大,摩擦力尚不会改变钟表频率,更何况地球自转影响了。众所周知,钟表决不会因长时间不上油或进水而走得慢,而是要么走,要么停。只要走,则一秒就永远是一秒,是不会变的,…  相似文献   

12.
UFO信箱     
李珍贵:我是《飞碟探索》的一名忠实读者,看过1999年第5期的《飞碟探索》后,认为该期发表的孙凤武《UFO:假说中的矛盾》一文,有的地方略感不妥,与作者的看法稍有分歧。现逐条说明,仅代表本人意思。就其假说中的内容我基本同意,但对于孙凤武同志提出的“矛盾”有些不同看法,同时深信UFO的存在。假说一中的“出入:1.流星随时(晚上)出现,并非流星雨中的流星能产生灼烧现象,不是所有的流星都具备形成“UFO’的条件。2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使其周围的空气变热,不能排除大量的“热空气”所产生的强大浮力,使因灼烧而减少质量的…  相似文献   

13.
星星的舞会     
我们是从地球上看到天界的芭蕾舞剧在重复演出。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你相信吗,天上的星星也会跳舞。每当夜幕降临,就是它们粉墨登场的时候。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舞台。 你瞧,太阳刚刚落下去,亮一点的星星们就迫不及待地显现出来。它们自西向东地舞着,直到天明才恋恋不舍地消失在晨光中。而当夜色再次浓郁时,它们就又会出现,但不同的是,它们会比前一天迟到4分钟登上舞台。也就是说,每一天,星星们会比前一天晚4分钟升上地平线。于是,你不难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UFO动力源之谜,《飞碟探索》杂志,曾发表过多篇探索性文章。1995年第1期发表的“UFO这样获取动能”一文认为:飞碟“拥有了一部理想而实用的永动机,它是靠电力来维持其运动的。”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首先,该文作者所说的,在电的世界里,“它的实际输出功率大于输入功率若干倍”及“只要人们把电动机与发电机有机地组合起来,一部完整而实用的永动机就会应运而生”等论断,经实践证明,都毫无实现的可能。近几年来,有几家报刊,对“永动机”的设想也作过一些探讨和相应“发明”的报道,但最后的结论都是否定的。《电子报》在前几年,还曾以重金悬赏,征集一个“半永动机”(即没有功率输出的永动机)模型,但至今无人问津。至于,作者说地球绕太阳转了46亿年,还将永动下去,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部永动机,这种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从宇宙的角度来看,46亿年仅是短短一瞬,终有一天,随着整个宇宙的收缩和太阳引力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一期《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中,我们介绍了部分科学家对宇宙中生命的观点,即生命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这里再介绍另一部分科学家针锋相对的观点,即地球人类是宇宙中生命发展的特例。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厄恩斯特·迈尔认为,无论宇宙中有多少亿颗行星,产生生命的几率都极小。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在《罕见的地球》一书中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存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的几率微乎其微,即使有生命形式存在,也  相似文献   

16.
步出误区对《走出误区》一文的一点意见汪波《飞碟探索》1997年第4期刊登了雷欧同志的《走出误区》一文。我注意到,在文章的后面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广义相对论可能仅仅在观测意义上才是正确的。”引力时间膨胀“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就像一块磁铁会影响钟表一样,...  相似文献   

17.
UFO信箱     
福建沈松林:《飞碟探索》2003年第5期刊载了孙昕老师的文章《美国死谷巨石行走之谜》,文中探讨了死谷巨石行走的原因。作者在列举出一些被一一否定的假设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以此认为“得出了巨石自行的答案”。但是,我对于其中的观点不能苟同,认为太过牵强,斗胆在此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请孙老师及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广为人知的一则故事:落入河中的石狮向上游滚动。原因是“石狮掉在河里沉在河底不动,上游的水冲击石狮后被反弹一部分,反弹的水冲刷石狮脚下的淤泥,在石狮脚下挖了一个坑,接着水流慢慢冲刷到石狮底部,把…  相似文献   

18.
看了1998年第5期《飞碟探索》中桂昌跃先生的《物质的终结 :极频波》一文 ,我颇受启发 ,想再谈一下物质的终结问题。现在 ,无论哲学界还是科学界对物质的终结问题都有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总体来看 ,大致有以下四种。物质没有终结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来考虑物质的。哲学上认为 ,物质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限多样的具体物质形态 ,就连时间和空间也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具体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就是个体与系统 ,即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归纳在个体与系统两种形…  相似文献   

19.
1767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麦首次证明了光速是有限的这一事实,为100多年后预言黑洞的存在创造了条件。否则,人们是无法理解引力场将对光粒子产生影响这一效应的。一般认为,英国的约翰·米歇尔是最早对黑洞的存在做出预言的人。他于1783年发表文章指出,一个有足够大质量和密度的恒星,同时也拥有强大的引力场,甚至从恒星表面发出的光线也会被这个引力场吸引回来。15年后,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也独立地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引力作用,将不允许它的任何光线到达我们这儿…  相似文献   

20.
飞镖形UFO     
据美国《杜兰戈先驱报》等媒体2003年10月27日报道,自从同年9月中旬以来,一种神秘的UFO多次出现在科罗拉多州杜兰戈市上空。它的形状和以往人们见到的碟形UFO完全不同———既不像碟子,也不像足球,而是像澳大利亚土著人所使用的飞镖!而且它在飞行过程中没有任何声音和热量,就像一个幽灵。据报道,杜兰戈市的录音师蒂姆·巴特勒在不久前目睹了这种飞镖形UFO。他回忆说:“9月28日傍晚18时左右,我和一位朋友正坐在家中阳台上聊天。突然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的飞行物体从艾尼玛斯山谷方向飞来,无声无息地朝着附近的路易斯大学的上空飞去。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