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援 《国际航空》2007,(7):50-53
与军用直升机打了近半个世纪交道的温清澄,其事业生涯几乎伴随着中国直升机工业整个发展历程,对事业的执著和多年的工作积淀,使他在中国军用直升机装备、发展及选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世界军用直升机的发展和应用也有着深刻的认知。在最近本刊记者对他进行的专访中,温清澄以其独到的视角阐述了有关军用直升机的选型,以及专用武装直升机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用直升机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航空工业4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直升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纵观直升机市场需求的发展,中国将拥有一个亟待开发的民用直升机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直升机旋翼技术领域多年的研究,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取得了哪些突破?邓景辉:国内直升机旋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测绘仿制、参考样机设计、国际合作,逐步过渡到了自主设计的阶段。旋翼技术的起步从20世纪50年代引进米4直升机(直5)开始  相似文献   

4.
回眸昌飞40年发展历程,直升机产品体系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在振兴民族直升机工业发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中,一项项艰巨任务被完成,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如今,已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实现了系列化和产业化,以全行业、全球化的眼光和视野,踏上新的征程。近日,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余枫先生,揭开了昌飞在直升机行业腾飞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直升机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研发、试验、生产、营销和服务体系,形成了1吨级到13吨级相对完整的产品谱系,累计交付近千架直升机,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直升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全力发展民用直升机产品,打造AC系列民用直升机品牌,除AC311外,中航工业陆续推出下列AC系列民用直升机。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因而从它一出现就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自40年代进入实用阶段以来,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在发展着。作为其独特的飞行性能的主要表现之一机外载荷飞行,以其较高的效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直升机制造咄现专用的机外载荷直升机)、飞行人员选拔和训练、运行管理的规章和标准方面,便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也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据有关资料称,美国1996年有直升机机外载荷运营人384家。我国1964年开始组建民用直升机操作单位,在社会需求推动下,1982年开始正规执行机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航工业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中国直升机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朝着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形成能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核心能力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不断地回顾、审视和反省,才能更好地谋求进步和发展.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运7飞机,致力于民用航空工业建设,屈指算来已有40余年,其间经历了多次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的尝试与努力.回顾这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心中感触甚深的有两点,一是艰辛;二是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9.
据据英国罗-罗公司预测,从现在到2008年,国际市场上将需要8945架装涡轴发动机的直升机,其中60%是民用直升机,其余为军用直升机。为了争夺直升机发动机市场,在欧洲以罗-罗公司为首的发动机制造商正在不懈努力,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使用于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进改型发展系列产品改进改型、发展系列产品历来是航空发动机商家用来节省经费、缩短研制周期和减少风险的发展途径。美国艾利逊公司在研制艾利逊250型发动机时就沿用了这种方法。该公司于60年代开始为轻型直升机研制250发动机,经过30多年的改进改型,…  相似文献   

10.
武汉直升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家得到国家正式批准生产一吨级轻型直升机的制造厂家,其所引进生产的美国恩斯特龙公司480B/TH28,280FX/F28F四种型号的直升机系国外90年代产品,性能先进,价格低廉,均可用作警务直升机。 今年,武汉直升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直升机通用航空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合并组成了武汉直升机产业集  相似文献   

11.
航空新闻     
Z-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飞入中央电视台 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Z-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交接暨颁证仪式在北京昌平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也标志着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首次拥有了具有自主产权的专业直升机。中央电视台购买Z-11型专业直升机主要用于航空拍摄、电视信号中继、传输及大型节目电视转播任务。 Z-11型直升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1994年12月实现首飞,1996年12月通过国家技术鉴定,1998年8月正式交付。它是我国自  相似文献   

12.
李果  孙伟 《国际航空》2006,(6):39-41
国外直升机制造商对我国市场的虎视眈眈,使我国直升机工业在发展进程中毫无选择地要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作为我国直升机行业的管理者,王斌在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时,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直升机工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描述了昌飞在中国未来直升机工业发展中的清晰定位.  相似文献   

13.
正复合材料与金属相比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模量,因此复合材料整体结构设计与生产技术是减轻结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是目前国际上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领域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复合材料零部件开始得以在直升机上应用,使直升机的重量效率(有效载荷/起飞重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的应用经历了从次承力结构至主承力结构缓慢发展的过程。尽管已大量应用于直升机  相似文献   

14.
把武装直升机叫做飞行坦克不是没有道理,武装直升机有较强的火力也有坚固的装甲,这些也是坦克的特点,只是武装直升机比坦克多了一个能飞行的本领,所以叫它飞行坦克是很恰当的。武装直升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它诞生到现在仅仅40多年的时间里,不仅美、苏(俄)两国分别研制了一系列型号的武装直升机,其它国家也分别  相似文献   

15.
旋翼桨毂构型技术是直升机的核心技术,对直升机的发展有重要牵引作用。纵观直升机的发展历史,桨毂构型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直升机技术进步的前沿,是衡量直升机技术水平和直升机划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回顾国外直升机旋翼桨毂构型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国外桨毂构型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态势,可为国内直升机的研制和发展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菱重工一直按生产许可证方式为日本防卫厅提供直升机,经过40多年的经验积累,三菱重工生发了自行研制民用直升机的愿望.三菱重工在基础研究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并通过试制部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此外,市场研究表明随着直升机使用限制的放开和直升机机场的建立,噪音问题、安全问题、乘坐品质等问题的改善和直升机价格的降低,预计日本国内民用直升机市场需求量将上升.  相似文献   

17.
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于1968年由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所已成为我国中小微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中心、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基础和预先研究基地,研制了包括我国第一型取得中国民航总局型号合格证涡桨发动机、我国第一型严格按国军标要求自主设计定型涡扇发动机、用于我国吨位最大级直升机的某型主减速器在内的10多种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减速传动系统装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直升机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直升机工业迎来了50周年大庆。回顾过去,可以看到中国直升机工业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史,是直升机领域全体人员不甘落后、激情进取的奋斗史。1956年10月16日,国家决定引进前苏联米-4直升机生产专利制造直5直升机,从此揭开了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的序幕。50年来,中国直升机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历经701、直6、直7、直8、直9、直11,我国先后研制生产了30多种型号共800多架的直升机,并参与EC120、S92、CA109等国际机型的研制,通过风险合作方式,研制直15型直升机,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整合了俄罗斯直升机工业,是新直升机工业联合体的专业管理公司。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旗下乌兰乌德航空厂生产的米-171E多用途直升机目前已交付中国32架,并期待与中国保持稳固的合作关系,继续推出可靠、高效、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直升机业经过45年坎坷历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普遍关注。新年伊始,在中航第二集团直升机部于北京召开的2001年度直升机主要厂所领导干部座谈会上,直升机部部长兼中国直升机公司总经理王建秋作了题为《总结过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速直升机产业发展》的中心发言。本文以王总的发言为背景,概述了中国直升机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机遇和它所面对的激烈竞争和挑战,以及中国直升机业未来的发展方针和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