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辰 《国际太空》1994,(8):9-9,8
日本完成H-2火箭整流罩系列的设计日本川崎重工公司与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已经为日本H-2一火箭设计出4/4D、5S和5/4D有效载荷整流罩系列。这3种整流罩可供4—5米直径的单一或分段的有效载荷使用。其中的两种型号已经在工厂试验,第3种正在研制中。H-...  相似文献   

2.
松鼠 《太空探索》2014,(1):37-39
<正>如果说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的改进主要着眼于商业发射,日本的H-II系列火箭就要无趣的多。日本的H-II系列火箭一直徘徊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之外,改进更多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虽然日本改进H-II系列火箭也申明加强商业发射竞争能力,但从实际改进措施看,他们更多关注的还是提高可靠性和性能。出师未捷身先死日本在引进美国"雷神-德尔它"液体火箭技术先后发展出N-I、N-II和H-I系列火箭后,为了满足未来的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3.
李岱颖 《国际太空》1989,(12):19-20
近几年来日本火箭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H-Ⅱ火箭的研制生产上,宇航技术发展的着眼点寄托在H-Ⅱ火箭的改进型和超大型火箭的研制上,同时加快了卫星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据有关资料报道H-Ⅱ火箭的研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不久将升空飞行,原订计划在1992年发射的H-Ⅱ大型火箭有可能提前,约在1991年后期可实施发射试验。H-Ⅱ火箭的缩比模型已在日本现代化的导弹模拟实验室进行了模拟飞行试验,模拟飞行程序完全按照H-Ⅱ火箭设计程序进行。该模拟实验室安装有先进的“数一模”混合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了无回波装修,减少了  相似文献   

4.
<正>从2005年2月26日,日本用H-2A火箭把多用途运输卫星-1R送入太空起,H-2A一直保持了百发百中的记录。2009年,又成功发射了新型运载火箭H-2B,使日本运载火箭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稳扎稳打的H-2A前些几年,日本运载火箭屡受挫折。1998年和1999年2次发射H-2火箭失败后,日本的航天计划成了众矢之的。为此,日本决定停止生产H-2火箭,而  相似文献   

5.
1994年2月4日上午7时20分,一枚世界上最新的火箭——日本的H-2火箭从种子岛冉冉升空。这是日本第一枚完全用本国技术研制的运载火箭,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日本已结束依赖外国运载火箭的历史。H-2火箭的首次发射原定于1994年2月1日,因遇到冬天风暴和微小的技术问题,发射推迟了3天(每推延一天耗费37万美元经费)。火箭起飞后不久,首先分离固体助推器;飞行至6分钟,第一级分离;22分钟后,第2级分离。H-2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与欧洲阿里安-4火箭相仿,可把2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这次发射的火箭携…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于1986年11月9日把准备在1987年1~2月发射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的 N 系列火箭16号机(N-Ⅱ系列的第8枚),从三菱重工业名  相似文献   

7.
刘杰 《国际太空》1994,(5):11-12
H-2火箭是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NASDA)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出来的第一枚大推力运载火箭。H-2火箭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电子设备、计算机和推进系统,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率先全部使用氢氧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H-2火箭有两级,高50米,不载有效载荷的起飞重量为260吨。第一级由LE-7主发动机和两枚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第二级采用LE-5A主发动机。H-2火箭能将8800磅(约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或将4400磅(约2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8.
在火箭总指挥郑全宝和总设计师范瑞祥心中,长二丙SMA火箭是一名“新丁”,伴随着长二丙系列火箭的第31次豪迈出征,它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新的腾飞。  相似文献   

9.
到2000年,日本将发射10颗卫星。日本火箭系统公司(RSC)称,日本缺乏商业发射政策和规章,尽管1993年2月H2火箭将试射1颗低轨道返回式卫星验证火箭性能,但要投入商用却要到1996~1997年。届时RSC公司将购买H2火箭(目前已预订3枚)投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在未正式投入商用之前,H2火箭只发射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卫星。从  相似文献   

10.
日本首枚H-2B火箭成功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2009年9月11日,日本H-2B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将“H-2转移飞行器”(HTV)送人预定轨道。9月18日空间站机械臂成功捕获该转移飞行器,并安全停泊在空间站上。H-2B火箭是在已投入使用的标准型H-2A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运载火箭分别由两个机构负责研制:宇宙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 Mu系列运载火箭,该系列是多级固体火箭,主要用来发射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科学试验卫星,最新型号是 M-3SⅡ;宇宙开发事业团负责研制 N 系列和 H 系列运载火箭,这两个系列都是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组合而成的多级火箭,主要技术引进于美国,它们主要用来发射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各种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2.
10月3日,俄罗斯联盟2-1b型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一颗格罗纳斯-M型导航卫星,代号“宇宙”2474。这是联盟U型火箭8月24日发射进步号货运飞船失败后联盟号系列火箭的首次发射。俄联邦航天局称,此次发射将使格罗纳斯系统自1996年以来首次恢复全面运行能力。新发射的这颗卫星是该系统的第24颗工作卫星,将使系统能实现全球覆盖。联盟2-1b型火箭是联盟号火箭的升级型号,采用了与联盟U型火箭不同的新上面级。俄计划在年内再发射4颗格罗纳斯卫星,其中3颗将在11月份由一枚质子号火箭发射,另一颗将由联盟号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13.
NASA已同阿联特技术系统公司(ATK)签订了一份不提供经费的“航天法案协议”,将帮助这家曾为航天飞机生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厂家研制一种新型火箭。称为“自由”的这种火箭可能在2015年前具备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虽不向ATK提供任何经费,但NASA将提供相关专长,以帮助使火箭能在今后4年里投入使用。协议将使NASA有机会了解“自由”火箭系统,掌握其设计解决方案与风险、能力以及是否可用于发射NASA乘员。协议有效期将持续到明年春天。根据协议,有12名~24名NASA全职雇员将帮助评估和研制“自由”火箭。  相似文献   

14.
为替换一系列赶不上现代战场的反坦克武器(包括沿自俄式RPG-2及RPG-7系列的单兵火箭发射器,以及过去大量装备到营级步兵单位的无后坐力炮)解放军引进了口径达120毫米,有效射程800米的PF98反坦克火箭系统,以大幅加强步兵的反坦克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具有高灵敏度精密机械系统、小推力闭环自动测量系统、真空舱内的在线定位系统、在线调零系统、在线校准系统。消除了电火箭自重、供电系统及高压供气系统对小推力测量的影响,实现了系列电火箭小推力的自动、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日本当地时间11月29日13时33分,日本宇航开发机构(JAXA)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使用H-2A火箭搭载2颗间谍卫星发射失败。火箭升空后不久即发生故障,地面指挥部门在发射13分种后下令销毁火箭。  相似文献   

17.
柯机 《国际太空》2000,(3):16-17
20 0 0年 2月 1 0日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从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 ,发射了第 3枚 M-5火箭。该火箭上载有 X射线天文卫星宇宙 -E(ASTRO-E)。M-5火箭刚升空时。仿佛一切很正常 ,然而就在发射后 2 5s时 ,火箭飞出了火花 ,箭体产生了振动。 4 2 s时第 1级火箭喷嘴附近冒火 ,继而从喷嘴里喷出燃烧物 ,火箭推力下降。 55s后火箭头部抬高 ,升高超过预定高度 ,速度下降。接着从地面发出“降低头部”的指令 ,以期纠正火箭的姿势。到 75s时 ,第 2级火箭点火 ,然后第 3级火箭启动 ,但它们均未达到预定速度。不久 ,宇宙科学研究所所长松尾弘…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媒体报道,美日两国政府正在讨论共同开发美国下一代火箭"航天发射系统"(SLS)的上面级发动机以及作为日本H-2A火箭下一代产品的H-3的第二级发动机,从而降低两国在该研究方面的成本。由于两种发动机的大小和推力都相差无几,因此在现实上共同开发具备了可操作性。SLS火箭全长100米,是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用于承担人员和货物运输任务的大型火箭,拟在2017年进行  相似文献   

19.
长征 《太空探索》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刻,该院再  相似文献   

20.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改进I型火箭,是专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圆轨道(MEO轨道)双星发射任务研制的新构型火箭,属于长三甲系列火箭"金牌家族"中的"新面孔"。长三乙改进I型火箭首次"披挂上阵",就执行如此重大的中圆轨道双星发射任务,这个"新面孔"究竟有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