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范围 a. 本说明书规定了铝合金的热处理,包括对退火、固溶处理、沉淀处理和应力消除的要求。 b. 按本说明书热处理的铝合金满足或超过了MIL-H-6088“铝合金热处理”的要求。不允许铝合金加工厂使用满足MIL-H-6088要求的其它热处理规范代替本说明书。  相似文献   

2.
<正>主要研究了切削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并对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以及残余应力的调整和消除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比较,提出了在残余应力检测和消除领域的一些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残余应力主要是由构件内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工程材料和构件在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  相似文献   

3.
整体叶盘叶片的服役损伤可采用熔焊、高能束增材制造、线性摩擦焊等技术进行修复。为避免热处理影响整体叶盘未修复区域的组织性能以及产生变形,一般在修复区域采用局部热处理来消除焊接应力和调整组织性能。本文综述了局部热处理的技术原理、系统组成、评定准则和模拟仿真,介绍了整体叶盘叶片损伤修复局部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局部热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应用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作中的空气发生器排气锥其支板处产生大量裂纹,通过焊前采用固熔处理恢复母材为奥氏体组织消除晶间贫铬、脉冲钨极氩弧焊对裂纹进行修复、焊后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成功地修复了排气锥支板裂纹。  相似文献   

5.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钛和钛合金的热处理,其中包括退火、固溶处理、时效、消除应力和β相退火的要求;也包括加热成形和矫直的温度限制。此外,还包括热处理后清理污染的要求和用于加热处理的设备要求。本规范需要合格的承包厂商。  相似文献   

6.
1、 范围 a. 本规范规定了镍基与钴基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并包括了退火、予热、同溶处理、沉淀处理、稳定化及消除应力处理的要求。 b. 转包厂在处理零件前,其设备与工艺规范应经波音公司审批,获准之热处理设备应随时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7.
有机玻璃残余应力与双折射条纹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明 《航空学报》1985,6(2):141-147
 本文通过实验,讨论了有机玻璃残余应力与双折射条纹(冻结应力条纹和热应力条纹)的定量关系,得出可以根据热应力条纹由应力光学定律直接获取有机玻璃残余应力的结论。作者基于这一论点,考察了不同冷却条件下平板有机玻璃残余应力沿断面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消除有机玻璃残余应力的影响;测定了三种不同型号飞机舱玻璃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周期浸泡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新型A l-Zn-Mg-Cu合金应力腐蚀行为。对比了国产A l-Zn-Mg-Cu合金与进口合金的腐蚀行为差异。探讨了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宏观特征及裂纹的微观特征。采用A1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对应力腐蚀具有敏感性,而采用A2和A3两种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均达到了与进口合金相当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工业纯钛自冲铆接头整体进行去应力退火和淬火处理,并对未热处理和热处理后的接头进行静拉伸试验,对比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接头的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工业纯钛自冲铆接头的静强度,去应力退火可以提高接头的静态能量吸收能力,淬火对接头的静态能量吸收能力几乎没有影响;三种接头的失效模式都为铆钉被拉出或拉断,且未热处理的接头的铆钉断口呈现为沿晶脆性断裂特征,去应力退火后的接头的铆钉断口呈现为韧性断裂特征,淬火处理后接头的铆钉断口呈现为准解理断裂特征;去应力退火为工业纯钛自冲铆接头较优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用悬臂梁弯曲试验法对两种不同含碳量的D406A钢的应力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冶炼工艺、机械性能、组织结构、显微断口几方面分析了该钢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特性,为该钢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应用,提供了抗应力腐蚀破坏可靠性数据,并为该钢提供了制定壳体热处理工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钎料进行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DZ125钎焊及焊后热处理试验,研究焊后热处理对接头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热处理能显著消除焊缝中脆性相,并有利于焊缝成分的均匀化,从而提高接头持久性能.未经焊后热处理的试样,断口解理面较大,以解理特征为主;经热处理的试样,断口解理面相对较小,以韧窝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12.
通过Wells宽板拉伸试验评定了残余应力及动应变时效对16Mn钢焊接构件断裂性能的影响,并指出热处理的效果及其应用范围。根据全面屈服准则评定了应变时效对A131钢焊接构件的不利影响及采用热处理的效果,同时指出在某些场合对焊接构件采用热处理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单晶叶片铸件在高温热处理后,极易在结构畸变区域发生结构再结晶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晶再结晶临界应力特性的叶片结构残余应力控制方法,旨在通过研究单晶合金再结晶的临界应力特性,并结合结构细节优化设计方法,将叶片结构残余应力水平控制在单晶再结晶临界应力的安全区域内。结果表明:诱发单晶叶片结构再结晶的两大因素是温度和应力集中水平,再结晶起源于不连续的胞状组织,且发生单晶再结晶时的临界应力与叶片结构设计参数、热处理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经真实叶片试验验证,证实该方法可实现单晶叶片结构完整性与表层组织连续性的控制,有效抑制单晶叶片表层组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疲劳及影响疲劳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疲劳问题的重要性和疲劳破坏现象,以及影响疲劳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化学成份、热处理、试件大小、表面粗糙度、应力状态等等。  相似文献   

15.
对TC17钛合金平板的氩弧焊焊接和焊后热处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中考虑材料相变和蠕变,计算得到焊接和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演变情况和热处理前后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存在较大的热输入,焊后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应力,焊缝附近的HAZ区域纵向残余拉应力达到了650MPa左右,热处理后降低至160MPa左右。采用小孔法和X射线衍射仪测量了试件的残余应力,模拟计算得到的残余应力值与小孔法测试结果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钛合金线性摩擦焊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焊缝中心X、Y两个方向均为拉应力,Y向应力值明显大于X向,焊缝热影响区为压应力,由焊缝向外应力逐渐趋向于0。经真空热处理后,试件各区域应力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整体来看,热处理后试件表面残余应力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7.
刘晓坤  王建军  金石 《航空学报》1989,10(9):479-486
 本文采用慢拉伸试验法研究了GC-4超高强度钢(40CrMnSiMoVA)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热处理的GC-4钢在典型模拟环境3%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都对应力腐蚀开裂敏感。环境介质的存在使该钢的抗拉强度、总应变和断裂能大大降低,而且,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都使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显著提高。分析表明,氢脆和阳极溶解都是导致GC-4钢应力腐蚀开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厂部份叶片用TC9钛合金制造。模锻(包括顶锻、预锻、终锻和最终成形)毛坯经过双重退火,其目的是消除模锻应力,改善合金的组织并获得要求的机械性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钛合金叶片的热处理变形。为解决变形问题,曾使用冷校正,但是冷校正叶片在电解加工叶身型面时,又发生超差变形,而且大叶片冷校正不了。又使用形变热处理经过三次小批生产,结果满意,使变形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从而提高了叶片热处理质量。一、热处理工艺双重退火分高温退火和低温退火。由于钛的化学活泼性很高,在高温中能和多种元素发生反应而受到污染,为减少钛合金的污染在高  相似文献   

19.
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的优异性能主要来源于消除了与应力轴垂直的晶界,而再结晶的出现会显著降低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行为的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第二相粒子、变形温度、高温氧化、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再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所研制的产品中,选用含铬13%的不锈钢比较多,依零件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牌号,如1Cr13、2Cr13、3Cr13、4Cr13等。有一种齿轮选用4Cr13,齿轮的加工路线为调质—粗加工—消除应力时效—精加工—最后热处理—抛光。对最后热处理的要求:零件不圆度不大于0.02毫米;端面最大跳动不大于0.03毫米;内孔Φd的变形量不大于0.02毫米;硬度RC5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