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员》2012,(1):52-54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那么.当航天员站在地球之上的太空时,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又有何思考,能看多远呢?2011年10月19日,第29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迈克·福萨姆(Michael Fossum)在距地球278千米的太空,接受了地面太空网记者维琪的视频采访。以下就是福萨姆关于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些看法,以及对于我们应当如何激励人们去探索太空的思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远见!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了16项有趣的太空小实验,这些在地球上司空见惯或轻而易举的事情,到了太空中又将如何现身?或者,在地球上只能梦想的事情,如乘坐魔毯飞翔,到了太空是否能够梦想成真?让我们随着这些实验的太空实践者若田光一的身影,来观看这些变化吧。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太空探测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返月球、登上火星已成为21世纪太空探测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它上面的两种资源(丰富的太阳能和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将能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身居太空的国际空间站上设有一个由七扇窗户组成的观景台,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可以通过它来观赏太空和地球美景。在这座特殊的观景台上,有随时可以拍摄宇宙的长焦相机,每一组用大约半年时间在空间站坚守执行太空任务的长期考察组成员都会在这里拍摄到很多有关太空和地球的美丽画面。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4):53-53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2009年7月9日报道,国际互联网目前还仅限于地球,但随着“太空互联网”的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会迅速改变。NASA有关人员称,“太空互联网”将彻底变革太空通信。NASA的“容断网络”(DTN)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进步。DTN可以使简单的点对点网络转变为真正的像互联网那样的多模网络,它能从本质上简化太空指挥和控制的操作——如电力生产或生命支持系统——这些对于未来太空计划来说是很关键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刘苗 《航天员》2012,(6):50-51
2012年3月3日。佩蒂特在空间站轨道实验舱完美地拍下了圣安东尼奥天文台给国际空间站发射信号的那束蓝色激光,描绘了“最美的地球夜景”。就在我们惊叹于佩蒂特在太空捕捉到这一“精彩瞬间”时,4月13日他又在NASA网站上分享了自己在太空创作的诗作《我想知道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勒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97-97
2002年“太空邮局”项目由欧洲航天局发起,旨在开发一种小件货物太空运输模式,比如从空间站向地球运送装有科研成果的密封装置等。  相似文献   

8.
正当火箭发动机的轰鸣声震撼人们心灵之时,当火箭运送的有效载荷准确进入预定太空轨道之际,卫星及空间飞行器为地球人类带来的福音早已深入人心。众所周知,一次性发射使用的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征服太空的唯一有效工具。然而,由于运载火箭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研制周期漫长、一次性使用等独特性,使得运载火箭深奥而难以触及。但自从美国一个叫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创办了太空探索技术(Space X)公司以来,一个又一个打破  相似文献   

9.
<正>据新华网2013年7月22日消息,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互联网带宽为300Mbit,但随着未来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加,当前的网络带宽将不适应需求。NASA正在开发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以此来实现"太空—地球"远距、大数据通信。这一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激光器、望远镜、光学系统、探测器组合以及信号处理线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JWST)是美国宇航局(NASA)、欧空局(ESA)以及加拿大航天局(CSA)合作研制的大型优质太空望远镜,计划于2014年由阿里安5运载火箭发射到距地球150万公里的空间,围绕第二拉格朗日点(L2)的位置飞行。同哈勃望远镜相比,JWST更大、更精密,其口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三倍,但质量却只有哈勃的三分之  相似文献   

11.
海约 《航天员》2008,(6):54-56
理查德·加里奥特——迄今为止第六位太空游客。虽然此前已有五位太空游客进入外太空,但此次加里奥特在太空中不仅参与了多项医学、商业科学研究实验,还拍摄了大量地球照片,并像在观看一场美妙的芭蕾表演,真正体验到了优雅、力量和激情—无疑地,这是一次完全足值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与“国际太空卫星”通信组织(INTERSPUTNIK)联网的国际太空卫星电视地球站——CCTV北京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于1990年5月18日正式开通。这是继前不久我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之后,在卫星应用方面的又一成果。 CCTV北京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是通过苏联在印度洋上空,东经80°的静止-13号”卫星转发器进行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用来为中央电视台与苏联、东欧国际广播电视组织  相似文献   

13.
稳步发展的日本对地观测卫星天兵日本现正在雄心勃勃地实施宏伟的地球观测计划,已先后发射了海洋观测卫星(MOS)1A、1B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1,今年8月17日又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对地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1送入太空。1999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音频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天文学家通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在宜居带发现第一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这颗被美国航天局称为"地球2.0"的星球是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但它比地球体积更大、寿命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2,21(2):39-39
据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该组织近日发布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事实页文献,概述了太空态势感知遥感器类型、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等概念,并认为太空态势感知就是对太空环境及其对太空活动影响的表征;太空态势感知包括利用光学望远镜与雷达获取地球轨道内的物体位置和太空气象信息,即太空监视。军事及情报领域的太空态势感知应用,还包括对太空中物体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经过欧洲14国十多年的共同努力,欧洲巨型地球环境监测卫星“恩维萨特”终于在格林尼治时间3月1日凌晨由一枚“阿里安”5火箭顺利送入太空。欧洲专家称,这意味着人类在地球环境监测领域又多了一个非常得力的助手。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18.
阳光 《航天》2014,(4):6-6
欧空局正在其“清洁太空”计划下开展论证称为e.DeOrbit的空间碎片清除任务,目的是要减小航天业对地球和空间环境的影响。人类几十年的航天发射在地球周围留下了一圈太空垃圾。目前地球轨道上可跟踪到的比咖啡杯大的空间物体有超过1.7万件,存在着同工作中的航天器发生灾难性碰撞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李琳 《航天员》2014,(2):33-34
400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虽然与地球相距400光年远,但这并不影响开普勒78b成为地球的远房“兄弟”。根据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数据测算,开普勒78b的直径约为9200英里(约14806米),  相似文献   

20.
超声技术一直是医疗界广泛运用的一项科技,它为人类在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不,它又走向了太空,并且经过在太空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后又重回地面并且发扬光大。太空超声波技术能够让一个有点基础知识的普通人而非专家在远程指导下就能合理应用,所以超声技术有可能出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哪怕那里没有应用超声技术的专家。而且,太空超声技术还具备了很大的在未来拓展应用的潜力,相信它会在未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