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外系统安全标准中安全性、危险和事故等定义的差别,并通过参考美军标MIL-STD-882D对危险与事故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GJB900-90中风险、危险可能性及危险严重性等定义存在的缺陷,为危险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反向需求定义为"产品在不期望但又可能出现的非正常输入的情况下,能有正确的反应"。本文从反向需求的完备性入手,对日本地震引起的福岛第一核电厂安全性设计及后续维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反向需求角度分析该核电厂反向需求的缺陷,希望对我国核电站及其它大型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键事件的系统级单点故障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级单点故障严重影响航天器任务的成败。为全面识别系统级单点故障模式,文章提出了基于时域空域分析、故障树分析(FTA)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相结合的关键事件系统级单点故障识别方法,并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对识别的单点故障模式相关设备采取在轨补偿措施或过程控制措施,降低了任务风险,保证了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该故障识别方法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反向需求     
“产品在不期望但又可能出现的非正常输入的情况下,能有正确的反应”,这是何国伟定义的反向需求,很多设计人员主要考虑“在规定的输入条件(所谓正常情况)下,能以规定概率(可靠性)完成规定功能”。于是,当非正常输入时,就可能出现危险事件,甚至导致严酷度等级很高的后果。因此在需求子工程中,应该力求需求(包括反向需求)的完备性,主要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2)建立反向需求库;3)找原始设计需求的疏漏;4)分析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发生概率与假设条件的一致性,并以毒奶粉,次级房贷等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3F(FRACAS、FMEA、FTA)技术。对出现的故障(缺陷)要按FRACAS进行处理。要"需求牵引",尽可能使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完备,还应充分考虑反向需求,提出潜在需求。对需求(包括潜在需求)及设计进行FMEA,对多个故障(缺陷)同时出现会导致严重(安全)后果的事件作FTA分析。  相似文献   

6.
动调陀螺经30年研制生产已趋成熟。目前国外动调陀螺精度已达千分之几,甚至更高。这些都是因对一些关键工艺反复改进、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获得的。其措施包括针对挠性接头的精确加工控制、轴承技术及安装测试。  相似文献   

7.
载人飞船关键直属件承担着舱体结构与大型、关键设备的连接功能,关键直属件设计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生命安全。针对载人飞船某舱体内的某一关键直属件进行了力学分析,使用NASTRAN软件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等效静强度验证分析,结合舱体真实飞行试验及地面试验结果,探求关键直属件的一种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航天关键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工作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航天关键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工作的特点,探讨需求工作的原则及工作流程,结合工程实践,归纳总结航天关键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工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1983年4月4日,航天飞机STS—6发射,将第二台惯性顶级飞行器(IUS)送到低地球轨道。随后,IUS的第一级火箭(SRM—1)又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将该飞行器及有效载荷“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送到同步转移轨道。但在第二级火箭(SRM—2)工作时,推力向量出现了非指令的异常改变,使TDRS卫星误入歧轨。飞行失事后开展了广泛的分析研究,以确定事故起因和修正措施。本文介绍分析研究的各个阶段;①评定现有的飞行数据;②建立故障树;③评定事故起因;④配合性分析工作和部件试验的结果;⑤修改设计、工艺和验收试验要求;⑥发动机试验,以验证设计分析模型和确定今后飞行的置信度。迄今已进行的有:①甄别了最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②通过两台全尺寸发动机试车验证了分析模型;③已开始实施各项修正措施;④已在制造新的飞行件;⑤总結这一系列研究/修正工作的最后审验发动机试车的准备工作正在就绪。  相似文献   

10.
从关键过程及与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入手,明晰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关键件、重要件与关键过程的逻辑关系,探讨关键过程与关键工序的差别,阐述了关键过程识别的输入、输出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航天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分析及工程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天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工作的迫切需求出发,结合国内某型号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工作实践,阐述元器件国产化的内涵和目标,在分析所需开展工作内容的基础上,给出具备广泛代表性的元器件国产化流程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说明,并浅谈对航天关键元器件国产化实践工作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确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工艺和过程关键特性的方法。运用FMECA法分析和研究了液体火箭二级发动机设计关键特性、工艺关键特性和过程关键特性,识别出三类关键特性242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工艺关键特性与过程关键特性判别准则,即策划与甄别准则。该准则可有效推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精细化管理,为发动机成熟度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键特性作为"少数重要"的产品信息,是保证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指定和标识需要与三维模型相结合才具有更直观的意义,同时也方便对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本文给出了关键特性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三维模型中关键特性的标注方法,通过对UG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关键特性的属性添加和信息提取,并通过某型导弹弹头舱段壳体零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以喷射棒式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级间隔离装置和喷管一体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Ⅱ脉冲点火过程三维流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点火初期燃气压力波峰超前于火焰峰到达级间隔离装置,并以压强冲击波形式传播,Ⅱ脉冲燃烧室相对高压区位置不断发生改变;级间孔打开过程对药柱末端压强影响较大,但对Ⅱ脉冲燃烧室压强整体上升过程影响较小;级间孔打开后,燃气经级间孔加速后形成高度欠膨胀射流,并在Ⅰ脉冲燃烧室内形成非对称带状低压区;级间孔分布的非对称性,导致压强及温度在发动机燃烧室中呈现显著的三维分布特性;高温区出现在隔板附近,而在装药前端、装药末端及外围级间孔轴线附近出现低温区。  相似文献   

15.
重型运载火箭关键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未来重型运载的研制需要研究突破贮箱等大型结构件以及200t级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关键组件相关材料、结构、工艺和工艺装备等方面的制造技术;继承已有航天产品制造经验,与现有材料、装备技术和能力发展实际结合,保证型号研制顺利进行;同时发展新材料与先进工艺技术,为型号产品研制以及进一步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N-Ⅰ、N-Ⅱ运载火箭是用美国技术援助制造的.H-Ⅰ亦按美国许可证生产,因而其用途受到很大限制.为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日本H-Ⅰ火箭的研制中,特别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H-Ⅰ研制的重点是第二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第三级固体发动机以及惯性导航装置.1986年8月和1987年夏季H-Ⅰ分别发射成功.H-Ⅱ火箭虽然以H-Ⅰ的技术为基础,但两者的结构和特性有很大的不同.H-Ⅱ国产化程度达100%,性能更好,费效比和可靠性更高,能满足90年代空间任务的需求.对H-Ⅱ火箭的性能、研制规划及弹道和飞行特性作了重点叙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获取发动机反向喷流干扰下运载火箭返回段全箭及栅格舵气动特性,设计缩比试验模型及地面喷流模拟系统,采用高速纹影、全箭及栅格舵部件测力等测试方法,开展反向喷流状态下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工作时反向喷流与头部弓形激波相互干扰,改变全箭绕流流场分布特征,使得一子级返回段的轴向力系数减小,对一子级返回段的法向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影响规律与来流马赫数有关,影响量与喷流强度和攻角等相关;反向喷流干扰使得栅格舵的控制舵效整体呈降低趋势,在高马赫数来流下甚至会导致控制特性反向。通过反向喷流测力风洞试验,有效指导和开展返回段精细化气动设计,为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工程实现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回顾了为保证安全执行发射任务所进行的“风云3号”卫星发射试验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分解卫星发射试验流程中的主要事件并结合FMEA和FTA分析结果,辨识并确认了卫星在执行进场发射试验时可能导致任务失败的安全性关键项目,在此基础上从设计、生产、试验、工艺保证、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安全性保障措施,从而确保卫星安全发射。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航天关键元器件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现有航天关键元器件的发展现状,说明我国实现航天关键元器件自主发展的迫切性,分析美国、日本等国以及欧洲的航天关键元器件的发展状况,从统筹实施、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我国航天关键元器件自主发展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胡凤  黄诚  唐周奇 《航天标准化》2011,(4):40-43,46
对软件配置关键管理概念及活动过程作了说明,结合航天工作的实际,对于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配置出入库的管理等进行了示例解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