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光纤陀螺中保偏光纤环因受辐射影响使其损耗增加,从而影响到光纤陀螺的精度,限制光纤陀螺在空间应用.对光退色现象从理论和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光退色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保偏光纤的辐射损耗,增强保偏光纤的抗辐射性能,从而提高光纤陀螺的抗辐射性能.最后提出了利用光退色来提高光纤陀螺主动抗辐射的方案,采用该方案光纤陀螺光学系统的损耗降低了2.24dB,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学勤  金靖  宋凝芳  张春熹 《宇航学报》2011,32(11):2346-2350
为了选取合适的调制深度以提高星载光纤陀螺在空间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性能,通过对闭环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分析建立了光纤陀螺随机游走系数与调制深度的关系的模型。根据该模型对光纤辐射致衰减、光纤长度、光源光功率对最优调制深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光纤辐射致衰减越小、光源光功率越大,则光纤陀螺的最优调制深度越大,且相应的随机游走系数越小。增加光纤长度将降低光纤陀螺的最优调制深度,当光纤衰减较大且光纤较长时,过调制技术可能会使光纤陀螺性能恶化。因此,在星载光纤陀螺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调制深度进行优化,以保证陀螺获得最优的工作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为星载光纤陀螺最优调制深度的选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现状及新进展.对光纤加分离光纤元器件和集成光路光纤陀螺作了评述.指出了我国在光纤陀螺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八五”期间进行光学陀螺应用研究的方案和所要遵循的两条原则.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光纤陀螺仪和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在外场条件下的测试方法,提出了施加电激励对光纤陀螺进行整体测试的方怯。该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外场条件下光纤陀螺和光纤陀螺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性。  相似文献   

5.
朱金妙 《中国航天》1992,(12):28-31
光纤陀螺是一种在90年代将取代传统机械陀螺的新型陀螺。本文评述了光纤陀螺相对于激光陀螺的优点,它的种类与构成,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Matlab在光纤陀螺随机漂移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是捷联惯导系统的主要误差源,对其建立一个精确的、适用的模型有利于减小光纤陀螺漂移,提高系统精度。本文根据时序建模理论,利用Matlab中的自带函数,建立了光纤陀螺随机漂移模型。Matlab在光纤陀螺漂移建模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编程建模的繁琐,简化了建模的计算过程,大大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7.
光纤陀螺温度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丽爽  南书志  金靖 《宇航学报》2006,27(5):939-941,1049
研究了干涉式光纤陀螺的温度补偿问题。首先分析了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陀螺仪的温度补偿模型。最后对某型号陀螺进行了0~50℃环境温度下的大量恒温及变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完善所建模型并完成了对该陀螺的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环境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光纤陀螺仪零偏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光纤陀螺温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温度是影响光纤陀螺(FOG)输出特性的主要因素,对于高精度光纤陀螺更是如此。从实验入手,在常温、低温和高温三种状态下进行研究,采用热敏电阻分别对陀螺的六个重要部位的温度进行监测,得出光纤陀螺启动阶段至稳定以后的输出曲线、零偏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对输出曲线、零偏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分析,发现不仅光纤陀螺自身热效应会影响光纤环,而且环境温度变化也会对光纤环产生影响。针对上述现象,对陀螺采取温度控制,经实验证明,能有效地改善陀螺的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9.
光纤陀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丽  王德钊 《航天控制》2003,21(3):75-80
介绍了光纤陀螺 (FOG)的基本原理 ,以及国内外光纤陀螺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光纤陀螺技术方案并对光纤陀螺的未来发展状况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自适应滤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是影响光纤陀螺零漂指标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光纤陀螺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含量,提高光纤陀螺的零漂指标,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滤波器,用于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数字滤波。设计的自适应滤波器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LMS算法,该算法的滤波准则是最小均方误差,采用递推的方法实现。设计的自适应滤波算法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自适应滤波器能够降低陀螺输出数据中的白噪声,有效地提高了光纤陀螺的零漂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捷联惯导系统使用的动力调谐陀螺、环形激光陀螺、光纤陀螺、核磁谐振陀螺、半球谐振陀螺和加速度表的研制厂商、性能和应用情况,并对捷联惯导系统用于战术导弹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光纤陀螺过采样技术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晞  王夏霄  许文渊 《宇航学报》2006,27(5):935-938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中,采用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中的量化噪声将直接影响光纤陀螺的零漂指标。过采样是一种降低量化噪声的技术,过采样过程将噪声功率平均分布到以采样频率为截止频率的频带内,有效降低了直流到奈氏频率中的噪声功率。本文对高精度光纤陀螺中的噪声特征进行分析,针对高精度光纤陀螺中噪声低的特点,设计了适用于高精度光纤陀螺的过采样方案,为解决由于噪声低带来的均值误差,该方案在被测信号中叠加了正态分布的噪声。通过在陀螺中进行实验,证明设计的采样方案对于降低陀螺的零漂性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几种新型陀螺简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传五 《航天控制》2001,19(2):73-79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对惯性测量装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利用不同原理研制成的陀螺在各种领域均有不同应用。本文仅就微机械陀螺、半球谐振陀螺、挠性陀螺、光纤陀螺的原理、结构及特性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4.
从光纤陀螺的原理、分类出发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光纤陀螺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动向。分别探讨了各种光纤陀螺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最后肯定了诸振腔式光纤陀螺的开发方向,并认为有可能成为更小型的高性能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15.
《宇航学报》2001,22(4):49-4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北航陀螺惯导研究室 (第五研究室 )光纤陀螺课题组为基础 ,于2 0 0 0年 9月成立 ,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等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教学、学科建设工作和光纤陀螺技术、集成光学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所现有教授 3人 ,副教授 7人 ,中级职称和技术人员多人。学科带头人张维叙教授是国内光纤陀螺技术的著名专家 ,从事光纤陀螺技术研究二十多年 ,对我国光纤陀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德伟研究员是国内集成光学技术专家 ,在 Li Nb O3集成光学技术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纤陀螺的非系统性随机噪声,研究其补偿方法。首先,对光纤陀螺观测数据进行平稳性、正态性、零均值性和周期性统计检验。然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数据建模方法,利用光纤陀螺的输入输出特性数据建立AR模型,并验证AR模型的适用性。最后,采用基于AR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对随机误差进行滤除。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R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光纤陀螺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17.
英国宇航公司研制了一种导弹用光纤陀螺,并可能在三、四个月后投入生产.该陀螺没有环形激光陀螺那样精确,但成本低,重量轻,起动快.英国宇航公司估计,这种单轴光纤陀螺的精度为10°/小时,价格可能为1,000英镑.从目前来看,光纤陀螺的市场可能只是对环形激光陀螺市场的补充,但到九十年代,预计光纤陀螺的精度可改善到与激光陀螺直接竞争的程度.英国宇航公司认为,对导弹的中制导来说,现有的精度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8.
从应用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光纤陀螺的研究方向、主要问题、研究方法,并用庞加球模型对光纤陀螺的漂移及其抑制途径作了说明.已经研制成小型化实验样机,灵敏度和漂移为0.5—1(°)/h量级.  相似文献   

19.
潘雄  张春熹  宋凝芳  金靖 《宇航学报》2008,29(3):912-915
方波调制信号是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的基准信号,该信号会通过电源线、地线或以空间电磁场的形式耦合到光源驱动电路上。基于相干检测原理,推导了由该耦合信号产生的等效相位延迟的计算公式,利用仿真模型估算了-120dB耦合强度对不同精度陀螺闭环零偏的影响,利用锁相放大器(LIA)测量了实验电路板上耦合信号的幅值,证明了该耦合信号与光纤陀螺零偏的相关性。光源驱动电路抗干扰改进后实验样机精度提高了40%,即0.14°/h。结果表明:光源驱动电路中耦合的方波信号是光纤陀螺产生零偏的因素之一,必须在硬件设计或信号处理算法上加以抑制。  相似文献   

20.
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实时滤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家垒  许化龙  何婧 《宇航学报》2010,31(12):2717-2721
在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过程中,光纤陀螺的随机漂移是影响对准精度的重要因素。通过离线的建模和滤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光纤陀螺随机漂移的影响,但由于受环境因素及光纤陀螺重复启动性能的影响,离线建立的模型通常不具备普适性,无法实现初始对准中随机漂移的在线滤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论文研究了随机漂移的实时滤波方法,包括基于ARMA模型的Kalman实时滤波方法和基于滑动数据窗的小波实时滤波方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进行了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试验,研究了两种滤波方法对对准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在线滤波方法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初始对准的精度,而且小波实时滤波方法的精度和实时性均优于基于ARMA模型的Kalman实时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