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光纤通道网络平台上选用一种可用于性能测试的上层协议是网络测试手段的关键.IP上层协议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IP上层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详细地规定了轻量IP上层协议的通信模式和数据格式。利用光纤通道接口设备IP驱动程序,通过中间层驱动插入的方法实现了光纤通道轻量IP上层协议的数据通信,并通过FC分析仪检测到实现结果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分析了轻量IP上层协议短消息传输效率高、通信模式灵活简便、节点标识易于实现的优点,所以轻量IP上层协议适用于光纤通道网络性能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网络互联协议(如IP、IPX等)不支持移动主机与网络上其他主机之间进行互操作.移动IP协议为Internet上的主机提供移动性支持,并保证主机在子网间移动过程中不改变家乡地址及对IP层之上协议的透明性.移动Internet中移动主机定位策略是对移动IP协议的重要扩展.介绍了移动IP的基本构架和代理发现机制,在此机制基础上提出"地址滑动窗口"方法来进行主机定位,并且定义了蜂窝移动Internet.  相似文献   

3.
根据脉冲多普勒雷达(PDR)信号处理机的回波数据信号量大的特点,采用FPGA控制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实现了以太网MAC层和PHY层的功能。同时,FPGA还实现了UDP/IP协议栈的功能,最终完成雷达监控系统与显示终端计算机以网络的方式实现互相通信。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这种FPGA的协议栈实现方式与嵌入式协议栈的实现方式相比,提高了通信速率,满足了雷达回波数据(约20Mbps)的高速连续数据流的传输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目前2种BACnet(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与Internet的互联技术,即B/IP PAD(BACnet/Internet协议包封装/拆装设备)和BACnet/IP,并指出了这2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Cnet网关的互联模型,此网关工作在BACnet网络层,需要配置一个独立的IP地址和一个BACnet网络号,同时也必须维护一个对等网关的IP地址与BACnet网络号的本地数据库.该模型通过BACnet网关来完成不同协议之间的语义转换、广播及管理等功能,为BACnet网络与Internet之间提供了统一的网络接口,增强了楼宇控制网络与Internet融合的能力,并大大简化了BACnet网络与Internet的互联过程.在研究此模型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有IPv4网络的IP地址空间、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控制等问题,限制了Internet应用的发展,研究IPv6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动下一代网络的建设和发展.针对移动IPv6在切换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包丢失和切换延迟问题,分析了相关的快速、平滑切换和分级管理3种解决方案,并结合IETF草案文档建议,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MIPL(Mobile Ipv6 for Linux)的、具有平滑切换性能的移动IPv6切换框架.框架采用将切换过程和缓存管理相分离的松耦合模式,可有效地增强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为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实时应用系统信息的可靠传输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IPSEC穿越NAT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ernet网络层安全协议(IPSEC)和网络地址翻译器(NAT)不兼容,这严重限制了 IPSEC的应用范围.解决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既能使IPSEC数据流穿越NAT,又不必修改路 由器和NAT,部署方便.目前存在的3种解决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先于IPSEC进行NAT转换 "方法难以实现,"特定域IP通信(RSIP)"方法部署困难,"用户数据包(UDP)封装安 全封装协议(ESP)数据包"方法只能部分地解决IPSEC与NAT不兼容问题.在分析现有方法的 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即UDP封装IPSEC数据包方法.该方法通过UDP封装IPSEC数 据包,保护原始IP地址和端口号,消除了NAT对IPSEC影响.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实现思路, 进行了可行性和优缺点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新方法具有明显优点,能够方便、有效地解决 IPSEC和NAT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地面网络,空间通信链路具有较长的延迟、频繁的中断、较高的误码率及上下行链路非对称等特性,互联网成熟的网络技术并不适用,对网络可靠传输性能的保障提出了挑战。不同于空间IP协议体系方案,针对空间通信链路特性,采用多种传输机制兼容的DTN(delay tolerant networking)协议架构。重点针对链路非对称、和信道误码率等特性,研究对保障可靠传输的TCP和LTP两种传输机制的性能制约,并给出LTP(Licklider transport protocol)机制的跨层包尺寸优化模型。基于半实物仿真平台,构建静止轨道GEO以下的空间通信场景,进行真实数据流仿真,分析链路因素对协议传输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近地端误码率和信道非对称比例较小的空间通信场景中,仍可以采用TCP机制保障可靠传输,但对于误码率和信道非对称比例较高的通信场景,应考虑采用LTP传输机制保障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SSL的数据安全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用来保障数据安全传输的协议,目前已经成为工业标准.首先简要介绍了SSL协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SL的数据安全传输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SSL客户方安全通信代理CSP(Client Secure Proxy)和服务器方安全通信网关SSG(Server Secure Gateway),二者可以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安全通道,从而能够保障敏感数据的安全传输.讨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并详细分析了实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握手协议的实现、密钥的协商、记录层数据的分段与填充、会话重用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异构同步协作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基于集合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步协作系统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集成过程中使用的关键运算,对异构同步协作系统的集成进行分析,提出实现该框架的2个关键机制.代理机制屏蔽异构系统之间的资源差异和所在网络的差异,并且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交互.多点传输机制用于在一次会晤中连接多个异构协作系统.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一个能够集成各种异构同步协作系统的集成框架.根据该框架,运用Web Services技术开发了集成系统.此系统实现了3种用户群较多的、典型的协作系统的集成,分别是基于H.323标准集的协作系统,基于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的协作系统和基于IP组播的协作系统.这些异构系统的用户相互之间能够实现通信和同步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0.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针对空间通信的特点制定了空间通信协议标准SCPS(Space Communications Protocal Specification)。文章从CCSDS标准在中国空间技术的实际应用出发,对CCSDS SCPS协议中网络层协议(NP)和传输层协议(TP)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性,并与TCP/IP协议进行对比,最后设计演示验证系统对所提方案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在空间通信环境下,采用SCPS协议后的性能优于采用TCP/IP协议。  相似文献   

11.
IPSec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下的互操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Sec能够为固定有线网络环境下的IP应用提供端到端通信安全;未来移动无线网络环境下,仍然可以使用IPSec来保障大量移动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安全.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存在IPSec与其它网络应用协议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分析了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IPSec和性能提升代理及移动管理等网络协议之间的互操作问题,并给出了可行解决方案;分析了现有IPSec体系结构在移动无线应用场景中体现出的不足,指出了下一代IPSec体系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IPSec VPN为网络创建安全连接的虚拟私网提供了灵活的实现手段,使用户可以避免租用昂贵的专线而采用公网就可以实现广泛的电子商务活动;在IPSec隧道通信协议实现VPN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VPN双极性信号误码率的传输控制,得出了提高带宽B比增加信噪比S/N更有效的结论,并讨论了数字密钥在提高通信系统安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新的作战模式不断涌现,以任务分布式指控流程为核心的云作战成为一种全新的跨域全维作战样式。在分析作战云与云作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作战仿真流程提出了云作战体系仿真流程,并提出了云作战构造型仿真平台框架的总体方案设计与系统功能设计。通过云作战构造型仿真示例,对比了传统作战样式与云作战样式的观察-调整-决策-行动(OODA)循环,结果表明,云作战样式能够有效缩短OODA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上的资源日益丰富与多样化.而与之相比,现有的Web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支持资源的更广泛、更深层的共享.对象式Web(ObjectWeb)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是Web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分析了对象式Web的核心技术,并论述对象式Web发展初期的以分布式对象技术为核心的几种框架结构,重点阐述了将分布式对象技术与代理、多代理技术融合所形成的理想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迁移学习的暴恐图像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自动化地分析互联网海量图片,快速、准确地识别有害的暴恐图像并及时处置是反恐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了利用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技术对暴恐图像进行分类识别。首先,定义了暴恐图像的主要概念特征,并针对性地构建数据集;其次,针对暴恐图像正样本较少的问题,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迁移学习方式;最后,基于构建的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互联网图片进行分类识别,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96.7%,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检测的劳动强度,为反恐预警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Internet网上共享产品数据,基于Java语言实现了STEP标准数据读取接口SDAI.该实现包括几个部分:EXPRESS信息模型向Java语言的映射,Java SDAI会话模式的实现和JOS/Part 21文件、JOS/STEP数据库两个映射.基于该Java SDAI接口的STEP应用系统,可采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客户端用户通过通用的Internet网浏览器即可操作异地的STEP产品数据,该Java SDAI接口既与Part 21文件又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相连接.通过一个演示实例,对Java SDAI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Internet网上共享产品数据 ,基于Java语言实现了STEP标准数据读取接口SDAI.该实现包括几个部分 :EXPRESS信息模型向Java语言的映射 ,JavaSDAI会话模式的实现和JOS Part2 1文件、JOS STEP数据库两个映射 .基于该JavaSDAI接口的STEP应用系统 ,可采用Browser Server三层体系结构 ,客户端用户通过通用的Internet网浏览器即可操作异地的STEP产品数据 ,该JavaSDAI接口既与Part 2 1文件又与关系型数据库 (SQLServer)相连接 .通过一个演示实例 ,对JavaSDAI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面向地震应急响应的互联网信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海量的互联网地震灾情信息可为应急响应和及时救援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因此互联网灾情信息高效快速处理需求迫切。针对地震互联网灾情信息处理的研究,定义了地震事件模型、网页对象模型等,用极限方法定义Web信息收敛性,刻画了互联网灾情信息传播特点。根据灾情信息时效性特点,提出了一种支持动态收敛性的Web信息抽取算法,完成互联网灾情信息提取。提出一种针对灾害信息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时序统计的方法,形成信息统计报告,为制定救援决策提供依据。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地震应急响应的互联网信息智能处理系统,并进行了工程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