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锡恩公司的设备分部与该公司的比奇飞机公司开始合伙研制低成本光传技术,旨在今后5~10年内使绝大多数比奇飞机的发动机与飞行控制采用这一技术。 雷锡恩公司的雷达与电子制造部门与比奇飞机公司为研究这项技术也与另外几家公司组建了一个民间集团。工作的重点在于开发出适于采用单发、活塞发动机的“富源”飞机到以双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的“比奇喷气”这类飞机使用的低成本光传系统。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技术》2002,(1):21-21
直升机飞行操纵系统近几年来发展迅速,装有电传飞行操纵系统的第1架NH90批生产机还没有出厂,欧洲直升机公司德国分部便已开始研制新一代飞行操纵系统——光传飞行操纵系统。2001年1月15日,欧直公司德国分部用一架EC135改装光传飞行操纵系统,并进行了飞行试验。公司的驾驶员埃贝特·格拉塞和空中试飞机械师芒弗里特·奥塞参  相似文献   

3.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介绍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及其余度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光传飞控系统的特点,从余度系统的结构,余度系统的可靠性,余度数目及余度系统的监控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光传飞控系统的余度设计原则,并给出了光传飞控系统余度技术的软硬件总体结构。初步研究表明,光传飞行控制系统具有普通电传飞控系统无可比拟的优点,本文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研究光传飞行控制系统余度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光传操纵系统发展背景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时分复用光传操纵系统和波分复用光传操纵系统两大类别,进一步提出了光纤多路发送软件、接收软件的设计问题。在详尽阐述余度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典型光传操纵系统三余度设计方案及其实现。实例验证表明,光传操纵系统及其余度技术具有普通电传操纵系统无可比拟的优点,必将在今后的航空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型直升机为对象,构建了基于显模型跟踪控制的直升机4通道电/光传飞控系统的地面验证系统。通过电/光传贴地实时飞行仿真对比验证表明,本文所开发的数字量之间的串行光传技术及模拟量脉冲编码数字化光传技术是可行的,从而为我国直升机由电传向光传系统发展作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基于1773光纤数据总线的光传飞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完成直升机显模型跟踪光传飞控系统局域网的设计,对基于 MIL-STD-1533B多路传输数据总线协议的 MIL-STD-1773光总线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1773光总线的光传系统的开发思想和途径,并对光总线的硬件结构配置及软件实现进行了设计;构建了直升机显模型跟踪光传操纵系统的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由给出的光传与电传对比仿真,表明所设计系统是正确并可行的,对开发光传操纵技术具有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光传飞控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国外光传飞控系统研究动态基础上,分析了光电器件的选择、带状光缆、光纤传感器、光纤连接器和接头、电光结构、光纤数据总线、系统演示验证等实现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对国内开发光传飞控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光传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回顾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发展背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光传飞控系统发展历程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光纤传输系统、光传感器、光纤数据总线以及光传飞控系统的构型,最后讨论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光传飞控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模型跟踪光传飞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一栋  黄屹  王新华 《航空学报》2004,25(2):162-164
为提高武装直升机贴地飞行操纵品质,开发了自适应显模型跟踪实时飞行控制仿真系统,建立了直升机显模型跟踪贴地飞行电/光传操纵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经电/光传特性对比,验证了所开发的2种光传技术的有效性。为直升机光传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技术措施及地面物理仿真验证平台。  相似文献   

10.
综合星型及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提出一种用于光传操纵系统的超高速实时光纤网络设计方案。所给出的余度设计及分布式共享内存策略增强了整个光传系统的可靠性及容错性能。应用动态数据分组技术既提高了小数据量的传输效率,又提高了大数据量突发传输时的吞吐量。实际性能测试及地面物理飞行仿真验证表明,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12Gbps,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及信息传输确定性,适应了机载环境下光传飞行控制及航空电子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超高速实时光传操纵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飞行控制及航空电子系统在抗电磁干扰、超高速数据交换等技术要求,本文综合星型及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提出一种具有超高速实时光纤网络结构的飞行器光传操纵设计方案.所给出的余度设计及分布式共享内存策略增强了整个光传系统的可靠性及容错性能.应用动态数据分组技术既提高了小数据量的传输效率又提高了大数据量突发传输时的吞吐量.性能测试及地面飞行仿真验证表明,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12Gbps,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及信息传输确定性,适应了机载环境下光传飞行控制及航空电子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邹晨  高云 《航空计算技术》2014,44(6):120-124
随着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NAND FLASH为存储介质的存储系统具有存储密度高、容量大、体积小、功耗低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NAND FLASH在不同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NAND FLASH本身的工艺局限性,其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可能发生"位翻转"的现象,故为了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NAND FLASH存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伴随一定的检错与纠错机制。在对常用的NAND FLASH存储系统校验算法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结合NAND FLASH的本身特性,确定在系统中使用ECC校验。对ECC校验的原理及FPGA设计实现进行了阐述,并对设计实现进行了功能仿真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14,(6):10-10
萨博公司近日公开了该公司基于氮化镓(GaN)技术研制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运输机光传操纵系统的硬件及其特点,这些硬件是:挠性飞行器管理组织结构、纤维光缆装置、主动手控器、主飞控计算、光导机械装置和录敏驱动装置,同时还介绍了一单通道主飞控系统的地面演示和一副翼配平控制系统的飞行演示,光传操纵系统的设计与演示经验可供有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超扇发动机齿轮系统由航宇传动科技公司(RR公司和Liebherr航宇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作为主承包商于2015年开始研制。RR公司负责动力齿轮系统的设计定义、设计集成以及试验活动,Liebherr航宇公司为动力齿轮系统传动部件提供生产技术。英国、德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也参与了研制。其研制经费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国家航空研究资金、欧洲"净洁天空2"计划以及Brandenburg地区政府的资金。RR公司的动力齿轮系统(如图1所示)是超扇发动机设计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位于低压涡轮和风扇之间,是行星齿轮结构,其外圈是1个环形内齿轮,在其内  相似文献   

16.
张志伟  罗鹏  赵婧媛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6):112-115,118
机载设备的数据处理往往需要大容量的固态存储器,目前大容量FLASH存储阵列和机载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接口标准,接口设计也因为不同的设计者和应用场合而差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LASH存储阵列在机载数据存储中的发展和应用。在FLASH存储阵列和计算机主机数据传输的几种接口形式中,IDE接口具有实现技术较为简单、兼容性强等优点。采用FPGA设计并实现固态IDE接口,实现FLASH存储阵列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标准固态IDE接口的设计实现有助于促进FLASH大容量存储阵列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成果简介     
LIB-1 系统是针对我部新型号惯性器件研制生产中的迫切需要,并为赶超世界先进动平衡技术而研制的,集光、机、电子一体的比较复杂的新工艺设备。该系统使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闭环反馈方式实现动平衡过程的自动化,又由于采用“锁  相似文献   

18.
F135推进系统是由普惠公司领导的研制小组为F-35研制的低成本、多用途推进系统.它是由该公司为F-22战斗机研制的F119发动机衍生发展而来.由于基本技术成熟,其研制过程比较顺利,然而,即使如此,通过对研制历程的回顾,依然可以看出发展现代航空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数据传输极为重要,目前,传输数据的光纤材料一般有两种:一是铜线,二是玻璃纤维。前者的缺点是易受电磁干扰,且带宽时会产生颤抖,后者极易破碎.由美国麻省波士顿光纤公司研制的opti一o吸塑料光纤,其传输数据的速度比现用标准铜钱快30倍,且比玻璃纤维还要轻,柔性更好,成本更低。该光纤可在loom内以m兆比特每秒的速度传或数据.该公司推出的高科技塑料光纤利用光的折射或光在纤维内的跳跃方式来达到较高的传或速度.例如,在只有一根纤芯的典型阶跃折射率光纤中,光束会在光纤外表层处突然改变方向,限制…  相似文献   

20.
深刻理解和把握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飞行控制系统已成为当前急需关注的问题。系统性论述了飞行控制系统(flight control system,FCS)自简单机械操纵系统开始,历经助力操纵系统、增稳与控制增稳系统、电传操纵系统和综合飞控系统,到目前正在研发的光传操纵系统的整个发展历程,分析了电传飞控系统和综合飞控系统的应用现状以及光传飞控系统的研究状况,基于未来军用飞机的控制需求,探讨了飞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为后续飞控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