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田莉 《中国航天》2003,(10):66-66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号载人飞船上天,标志着载人航天时代的开始。截至2003年10月14日神舟5号升空前,全世界共进行了240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44次(不包括“天空实验室”1的不载人试飞,包括美国前两次亚轨道飞行和挑战者号失事),俄罗斯96次(不包括联盟20、联盟34、联盟T1和联盟TM1这4次不载人试飞,包括联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处理多路数字 PCM 遥测数据流的体系结构。它由一组莫托罗拉单板机组成,装在一个中间处理器(IPU)机箱里。由共用数据总线连接多个 IPU,每个 IPU 处理一路 PCM 数字遥测数据流。本文所述的“处理”包括对原始采样读数数据作工程单位变换;由测得的采样数据计算出导出量;计算预定时问间隔内测量数据和导出数据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循环值—(最大值—最小值)/2;越限值,意外丢失值和无序点的检出;选中数据的刻度纸带记录;把测量数据和导出数据传输给高速,大容量磁盘子系统;把压缩了的数据传给主机作实时处理和显示等。整个处理都是实时的、最多不超过两个 PCM 主帧的执行时间。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国内外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体系工程、数字孪生和数字工程在卫星工程上的发展过程,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狭义数字孪生卫星的概念,不同单位、不同人解决不同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调整各组成部分的仿真粒度,形成研究问题的数字工具。这些数字工具都具有系统完整性,都是数字孪生卫星概念的实例化外延。提出了用所有岗位构建应用和交流成果的总工作量来度量数字孪生卫星构建应用平台开放性的概念,分别从建模和使用模式、星上源代码一致性、卫星集群多平台分布式仿真3个方面给出了平台的开放性度量准则。针对软件平台开放性设计目标,论述了数字孪生卫星构建应用平台专用的开放性设计技术,包括软件层次模块划分、多粒度模型库、建模和模型管理工具包。通过工程实践案例,证明了开放性度量准则可以有效评估数字孪生卫星建模和模型管理的总工作量,为各单位的平台设计和研制过程的各种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孪生技术和运载火箭结构设计制造与验证的数字化技术现状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数字孪生的火箭结构设计制造与验证技术开展论证,主要包括基于数字孪生的结构设计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结构制造仿真技术和基于数字孪生的结构试验仿真与控制技术3个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数字孪生的火箭结构设计制造与验证技术增加了面向过程的虚拟映射、模型驱动和数字管理等关键要素,加强了模型和数据对结构研制过程的预测、监测和控制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加快试验周期,提升结构的精细化和轻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对数字资源建设成本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的资源重复购买、使用效益不高、资源配置不均衡及自建特色资源较少等问题,指出高职高专图书馆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建设效益进行持续的分析和评价,并探讨提高高职高专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效益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测量不确定度表明了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以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直流电压的评定过程为例,给出了数字多用表检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高动态环境下三阶锁相环参数设计方法。从环路带宽、环路稳定性方面分析比较了Meyr和Kaplan模拟环路的参数设计方法。之后分析比较数字环路的参数设计方法,包括Meyr设计方法的数字实现及Jaffe-Rechtin滤波器。最后,基于数字环路参数设计方法分析,通过性能仿真,表明在不同的输入信号动态及信噪比条件下,可以通过优化环路带宽设计参数,以减小失锁概率及跟踪误差。文章结论为高动态环境下三阶锁相环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性能数字仿真方法,包括确定其随机变量,提出根据试验数据修正压强和推力的计算公式和数字仿真模型。该方法可用于固体发动机方案选择、性能评定及流场计算。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性能进行了数字仿真,得出了燃烧时间平均压强和平均推力、最大压强、比冲和总冲等内弹道性能参数的均值和方差。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说明该仿真模型计算可靠。  相似文献   

9.
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字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说明了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流程,详细阐述了数字样机技术的应用内容,包括应用MATLAB进行伺服机构的负载特性分析、应用ADAMS进行机构运动学分析、应用ANSYS进行关键零件的力学分析和应用Pro/E进行结构样机的三维模装,指出了应用数字样机技术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加快了伺服产品的研制进度、降低了伺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后总结了数字样机技术在某型号运载火箭伺服机构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卫星故障诊断系统智能研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卫星故障诊断系统研制周期长、重复性工作量大的缺点,针对基于平行系统和数字卫星概念设计的卫星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一种智能研制技术。建立包含参数、接口、原理模型、误差模型、故障模型和三维模型的数字部件库,利用数字装配技术实现对卫星的规范化描述,基于逻辑维分形结构将源代码书写规范分为确定性规则、有限规则和推理规则,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完成源代码书写规则的推理和实施,实现包括子系统部件、姿轨控软件、星务软件、耦合场计算、其他文件和地面测控系统等的数字卫星、遥测遥控系统与配套工具的源代码自动书写、编译及部署。针对多颗卫星进行故障诊断系统研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了智能研制技术在提高系统研制效率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背景导弹和导弹仿真过去20-30年的历史为今后十年的仿真提供了发展方向. 早期的导弹,如“麻雀”和“鹰”几乎全部采用模拟电路,很少或没有数字硬件.六十年代末期,导弹系统开始采用数字计算机,如“爱国者”导弹.由于当时数字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12.
飞行试验遥测地面站(FTTGS)由 SNEC 遥测接收子系统;QUAD7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和 VAX4300主计算机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遥测接收子系统包括 S 波段自动跟踪天线2通道接收机全向天线,校准天线等众多部件,跟踪速≥30°/s。瞄准精度≤0.1°,工作风速达100km/h;VAX4300计算机系统提供了8VUPS的 CPU 性能。最大主存容量为224MB,最大海量存贮器容量为28GB,I/O 吞吐量高达11.2MB/S;QUAD 7子系统是一个先进的,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能采集、处理、分配 PCM、PCM-1553、MIL-STD-1553,并行数字,数字离散量和模似量等各类数据,能模拟和监视数据流,能提高可编程的处理,快速建库、编辑动态数据库。文中对各子系统的结构、工作方式、技术规范和有关问题作了介绍,附结构图2幅。列出了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9日到11日,由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简称航天标准化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航天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标准化论坛"在无锡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标准助推航天数字化转型,标准引领航天智能化升级"为主题,聚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复杂产品研制中的实际应用,交流分享在航天数字化制造模式与体系构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欧洲阿尔卡特公司开发的几种先进的专用通信系统和新型警用C^3I系统的技术特点,其中包括陆军战术地域通信网TETRA标准数字集群系统,对多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用C^3I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USB测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嘉兴 《宇航学报》2005,26(6):743-747
总结了载人航天USB测控系统的综合化、高可靠性、高测轨精度、抗组合干扰、数字化、大动态控制、目标快速捕获、极化分集接收等关键技术,以及为解决这些关键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统一载波信号设计,“五合一”数字载波环,数字测速和测距,随扫斜率判决,高线性调制/解调,FM极化合成跟踪等。经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践的验证,USB测控系统是成功的,其综合性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数字伺服系统的实现和调试”是“数字伺服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见参考文献[1])的续篇。文中以某遥测跟踪设备用的数字伺服系统为基础,阐明了具有复合控制通道的数字校正式伺服系统的实现和调试问题;说明了齿隙、机械谐振频率、磨擦力矩、增益变化和复合控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对调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2):184-18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7月29日批准发布《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5835—2011,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同年12月30日又批准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5834—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原《出  相似文献   

18.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数字成像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数字成像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点目标回波信号的分析,距离压缩,距离徙动校正,方位压缩,多普勒参数估计,参考函数的形成和更新,多视处理等内容。还介绍了数字成像处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聂枫 《空载雷达》2004,(3):74-80
本文对较“宝石台”系统更为先进的航空电子结构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在预计20年内会完善起来的几种可推广的系统标准组件、其优劣及发展趋势。列举了这种体系结构的实例。在拟定这项计划的过程中,笔者曾与工业界和政府方面数位专家会谈,有助于对未来军用电子的预测。一般结论是:①为满足目标态势显示的要求,受成本因素影响的传感器解决方案将推动大多数军用航空电子应用中航空电子设计;②用于先进系统的大部分可推广且有影响的组件是商业可用的数字和信号处理器及相关的先进的A/D变换器、数字和RF器件;③预计航空电子体系结构中每一层次的时间共享和物理综合化将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多功能EO和RF孔径、射频支持电子学以及高度综合化数字系统;④分布式高速光子转换开关将进入该结构,以实现由系列印制线路板制造的RF、IF、数字和信号处理模块连接起来的统一互联网络;⑤在封装和微电子学方面的进步将导致对液体浸入冷却以及RF数字和光子线路的三维度封装,以支持综合化孔径、数字接收机和数据信号处理器,提供所需速度和功能的综合化;⑥数字界限将更接近孔径,使IF数字接收机适于电子战和雷达系统的应用(在“宝石台”时代将达到L波段的数字接收机),数字界限将扩展光子学的应用,使其超出数字化领域。操纵相控阵光控波束扫描、RF信号分布和外差法将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AD572是一种完整的12位逐位比较式模拟一数字变换器,它包括一个内时钟、基准源、比较器和缓冲放大器。为了保证器件的模数特性,灵活性,使用方便,与集成电路的外形尺寸配合,价格低廉以及可靠性高等,采用了中规模数字和线性单片电路,也采用了用激光调整的高稳定度薄膜电阻网络的混合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