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推进技术已应用于航天的多个领域,电弧等离子体发动机(Arcjet)因其高比冲、高推力/功率比以及大的推进剂选择范围等特点成为当前国际上电火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文章总结小功率Arcjet实验及性能研究,介绍了实验研究系统的主要组成,给出初步的发动机工作性能参数及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于低功率肼(N2H4)电弧加热发动机(Arcjet)的高空模拟试验系统,阐述了该系统中的高空模拟真空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电源调理单元(PCU,Power ControlUnit)、微推力全弹性测量装置、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其它配套设施.针对低功率肼电弧加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特殊要求,重点介绍了有毒推进剂肼(N2H4)的供给、微小流量测量、微小推力测量的方法与原理,并在该套系统上进行了系统功能验证性试验.试验证明,该套系统满足低功率肼电弧加热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要求,为推进肼电弧加热发动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电弧加热发动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一种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系统的实验研究。该系统包括电源,点火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发动机本体和一些测量设备。用氮和氩对不同的喷口喉道直径(0.6mm~1mm),不同的质量流率(20mg/s~100mg/s),不同的电源电压(80V~150V)进行了性能研究。所有试验都是在直径为1m,长为1.6m的真空室内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电弧等离子体发动机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实验电弧加热式发动机二维轴对称亚跨超音速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所采用的方法是矢通量分裂算法.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密度、速度、温度、压力和马赫数的分布.给出了计算所使用的网格和一些计算结果.简要介绍了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如电源系统、点火系统、推进剂供给系统、电弧加热式发动机、推力测量装置和真空系统.对所观察到的一些工作现象进行了讨论.有三种不同的不稳定性出现于实验过程.除了所测量的一些重要参数,通过实验发现氩比氮工作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对低功率电弧加热发动机内的传热与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别采用氮氢混合物模拟氨和肼作推进剂,计算获得了不同入口总压和弧电流的多种工况条件下发动机内温度和速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弧电流的增加,发动机出口处的温度、速度和比冲也随之增加;随着入口总压的增加,工作气体流量增加,发动机喷管出口处轴向速度增加.对NASA 1 k W级电弧加热发动机采用氮氢模拟肼作推进剂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  相似文献   

6.
肼电弧喷射推力器工作方式可替换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正确理解电弧喷射推力器工作过程物理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其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基于此物理模型利用耦合电磁源项的N-S方程组来表达其数学模型,对相同结构尺寸的低功率肼电弧喷射推力器加电弧和不加电弧时的工作性能进行了比较计算.采用二阶精度无波动、无自由参数的耗散差分格式(NND格式)和显式时间推进法求出数值解.计算结果给出了有电弧和无电弧时推力器的流场结构,预计了不同工作方式及不同工作条件下推力器的推力和比冲,证实了推力器工作方式的可替换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低功率氮氢电弧加热发动机进行了双温度化学非平衡数值模拟研究,模型中包含总的能量方程和电子能量方程,等离子体组分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和电子等7个组分,采用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中包含了氮氢组分解离、电离等重要的动力学过程,气体的物性根据当地的组分和温度实时计算。通过计算获得了发动机内部气体温度及各组分数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发动机轴线附近等离子体接近热力学平衡,而在发动机阳极壁面电弧贴附区域等离子体明显偏离热力学平衡;计算获得的组分分布表明电弧加热发动机内存在反混合过程,即发动机内各组分分布与入口浓度分布明显不同。氢组分由发动机中心到阳极壁面沿径向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氮组分的浓度分布趋势与氢组分相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发动机内各组分的扩散主要受到气体解离和电离过程引起的浓度梯度所驱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多通道、高密度、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内嵌软核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多通道数据的缓冲、格式转换、乒乓读写等流水操作,解决了多层CT(Computed Tomography)有限扫描时间内数据量大、时序要求严格和数据传输精确性要求高的问题;同时利用高精度电压源和精密电阻模拟了前端输入,设计了基于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总线的虚拟仪器,精确测试了设计系统的性能且未额外引入噪声.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多层CT中,同时也为数据采集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弧加热发动机羽流电子温度的探针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弧加热发动机(Arcjet)由于其比冲远高于传统的使用化学推进剂的发动机,近年来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文章建立了一套在真空环境下利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测量Arcjet羽流电子温度的实验装置, 并且对以氩气为工质的 Arcjet 的羽流进行了测量, 得到了羽流电子温度的轴向和径向分布情况, 以及电子温度随电弧电流和工质流量变化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Arcjet羽流轴线处的电子温度远大于重粒子温度。  相似文献   

10.
冷气发动机小推力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遇平衡原理 ,在重力场中消除了冷气发动机自重及高压供气系统对微小推力测量的影响 ,实现了冷气发动机小推力的自动、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11.
激光位移传感器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激光位移传感器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软硬件设计,该系统采用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主要完成A/D转换时钟控制、CCD像点位置提取、数据缓冲异步FIFO三部分功能。单片机负责键控、显示以及系统协调。这种基于FPGA和单片机的同步采集、实时读取采集数据的方案,可以提高系统采集和传输的速度。该硬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功耗较低,满足了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继电器开关矩阵能在不改变硬件的情况下,通过软件灵活设置,实现多路分时等不同方式的数据采集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型号的自动测试系统中。继电器开关矩阵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测试的结果。针对目前人工手动无法进行继电器矩阵开关状态检测的问题,介绍了继电器开关矩阵功能的检测方法,搭建了继电器开关矩阵功能检测系统,采用计算机软件控制自动进行分析判断,完成了继电器短路故障、继电器开路故障和继电器焊点的自动检测,实现了测试的覆盖性和可靠性要求,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3.
数据采集卡已成为航空航天设备、现代武器装备生产验证、维修保障系统的重要部分。介绍了一种专用数据采集卡自动校准系统,分析了设计背景及实现的功能,同时提出了校准过程中噪声抑制、通道低电势和控制高可靠性三项关键技术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微推进系统的轨控发动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液体火箭推进系统的小型化有了极大的进展,这些先进的微推进系统是以尺寸小微型化、高压和响应快为特征的,对于这种微推进系统,推导、编制了系统各部件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轨控发动机在单脉冲工作进程中燃烧室压力和关机过程中推进剂阀门前压力的变化规律.为研究整个微推进系统的动态响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成功地建立航空发动机数据库的关键,是根据数据模型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设计,经过分析,研究采用关系型数据理论,使航空发动机数据库具有合理的逻辑结构,航空发动机是一种在不断发展中的技术密集型的热动力机械产品,它不但涉及许多学科与技术领域,而且本身结构得杂,型式多样,在建立关系型航空发动机数据库时,研究描述航空发动机的各种数据间的关系模式与函数依赖关系,是建立数据模型的主要环节,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几种脉冲幅度的测量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可以根据测试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测量方法。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技术测量脉冲幅度的设想,给出了系统基本组成及测量原理、数据计算方法和软件设计思路,该方法可以解决高速、高精度、窄脉冲的实时测量问题。该测试系统组成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脉冲信号周期、脉宽和测试精度灵活选择不同的数据采集卡,满足测试要求,并达到最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电离层综合探测器数据采集处理单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离层综合探测器(CDI)是一种面向快速响应航天器平台、用于原位综合探测电离层等离子体及未完全电离中性气体的新概念空间环境探测仪器, 实现了对常规平板朗缪尔探针、阻滞势分析器和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小型化、一体化设计与集成. 本文基于USB2.0接口和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技术, 选用高集成度的COTS (Commercial-Off-The-Shelf)器件, 对CDI多通道数据采集处理单元的系统方案和硬件设计进行研究, 并对FPGA的逻辑资源利用情况和Fusion器件内部ADC采样以及FIFO (First Input First Output)读写时序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量子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借助于空间量子卫星信息通信系统来进行信号的捕获、跟踪和对准(acquisition,tracking and pointing,ATP).ATP系统是空间量子卫星信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量子通信链路的建立以及中断通信链路的恢复;粗跟踪和精跟踪的相互配合,可以确保通信双方处于通信状态,达到期望的信号跟踪性能.本文详细阐述用于量子导航定位系统的空间量子卫星通信的捕获阶段和粗跟踪的相关技术,重点分析捕获阶段中的初始指向技术、扫描技术、捕获阶段的精度及其性能,以及粗跟踪阶段的精度及其性能指标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