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50年来的成就,展示了现有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简要地介绍了它的发展过程,最后根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形势,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正>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是航天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可重复使用的飞船、卫星、空间探测器、运载火箭、空天飞行器等。与一次性使用航天器相比,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突出优势主要在于通过多次使用降低单次任务成本,通过维护保障从而缩短研制周期并提高任务的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根据未来我国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其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国外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国际上掀起了一个空间探索活动的新高潮,而作为载人空间探索活动重要支撑的回收和着陆技术也相应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综述了关、欧、俄在载人飞船、登月舱、火星着陆器等载人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21,30(4)
对海上伞降回收的国外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的研究基础和展望进行了介绍。目前,美国是采用海上伞降回收最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完成了多种型号飞船返回舱、航天飞机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的海上伞降回收。根据航天器海上伞降回收的方案,海上伞降回收的关键技术可分为降落伞气动减速、航天器着水冲击、航天器姿态调整、海上标位以及海上救援回收。基于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为我国未来海上伞降回收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为建立完整的海上伞降回收体系,仍需解决航天器海上空投试验以及高海况海上综合试验、海上救援回收体系搭建、溅落海区的选择以及大质量航天器群伞减速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60年来在火箭技术、航天器回收与着陆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空间激光探测技术、航空光学遥感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成型技术和空间火工装置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技术成就,并对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回收系统工作过程仿真软件系统。通过运用基元模型和分层建模的思想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ARLSSS(Aerocraft Recovery and Landing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回收系统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神舟(SZ)飞船和某型号卫星回收过程两套仿真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用户界面前后处理关系和逼真的可视化模块。ARLSSS已经在几个回收系统的仿真中得到了成功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气象卫星技术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风云一号(FY-1)极轨气象卫星和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概况与成就.介绍了即将发射的新一代风云三号(FY-3)极轨气象卫星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配置的10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26通道红外分光计、20通道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微波成像仪、紫外臭氧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和空间环境监测器等仪器的用途.给出了FY-2静止气象卫星的基本任务、主要探测性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在研的新一代风云四号(FY-4)静止气象卫星的关键技术和遥感仪器.分析了国外新一代三轴稳定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与栽荷配置.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业务系统的应用和取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18.
文章提出将智能气囊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座椅作为返回落地缓冲,设计了智能气囊缓冲器方案,并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飞船座椅上应用的可行性。与胀环式机械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保持了较高的缓冲效率,同时可使航天员受到的冲击过载特性曲线更加平坦,从而提高航天员着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龙乐豪 《中国航天(英文版)》2001,(3)
一、简要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制苏联援助的P-2火箭开始。但到了1960年8月,中苏两党两国因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使这种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援助彻底终止。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转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