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By the end of 2006,China had launched 24 recoverable satellites(FSW)in total.Among them,23 were launched successfully,of which all but one were successfully recovered.Recoverable satellites launched by China are listed in Table 1.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9,(4):8-11
21世纪被人类称为"海洋世纪"。然而,要想对这一占地球面积70.8%的不断运动着的水体进行全面、及时的了解,掌握其活动规律,探清其蕴藏的巨大资源,用一般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就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海洋卫星是认识海洋真面目的最佳利器。利用它可以经济而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和连续的监测。它已经被公认是海洋环境监视监测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返回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06年为止,我国共进行了24次返回式卫星(FSW)的发射,其中发射成功23次,回收成功22次。我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射情况见表1。 6种型号的返回式卫星发射回收情况简述如下: FSW-0:共进行了10次发射,9次发射并成功回收。通过该型号取得了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跟踪测控和卫星回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当今信息时代,武器系统越来越多地嵌入知识含量高的信息软件设备。驾驭这些设备,不仅需要有形的操作,更多的是需要无形的知识。未来战争将着重打知识、打信息,是软件之间的较量。十几年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敏锐地看到了知识在战争中的潜能,并提出了未来军队中“军长要有博士学位、师长要有硕士学位”的著名论断。放眼世界,现在英国、法国、以色列和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对信息战展开了深入研究。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各种武器的“神经”、“大脑”和“心脏”,国际上出现了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航天》2009,(6):7-9
太空超级指南针 导航定位是人类社会所必需的。从古至今,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了多种导航方法。例如.天文导航是通过观测天体的位置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航向.此法设备简单.但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无线电导航是接收星实际上是把无线电导航台放在卫星上,以增加覆盖范围.因而能克服地面无线电导航台传播距离有限的先天不足.并且不受气象条件的限制,导航精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高悬苍穹的电子耳目:—漫话军用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用卫星在高技术战争中发挥了其它武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被军事家誉为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军用卫星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太空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维战场。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运用了70多颗军用卫星;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则投入了50多颗军用卫星。可以说,这些卫星为多国部队和北约夺取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国外有人断言,在未来战争中,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谁占领外层空间多,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当今世界军事强国都在竞相发展军用卫星系统,一场激烈的太空争夺战已悄悄打响…  相似文献   

9.
地球重力场是地球的基本物理场之一。重力场及其时变反映了地球表层及内部的密度分布和物质的运动状态,同时决定着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和变化。因此,重力场的研究历来是大地测量学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卫星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可对全球进行两次气象观测,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30分钟或在更短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盘图,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气象卫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成为应用卫星中最重要的多用途卫星。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资发展气象卫星,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用气象卫星的资料及其产品。 目前,我国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发…  相似文献   

11.
黄琦 《中国航天》2010,(10):47-47
<正>10月6日上午8时49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实践六号04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今年宇航发射的连续第11次成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  相似文献   

12.
小卫星的推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卫星推进系统可以完成多种功能:变轨、轨道保持、姿态控制、重新定位以及离轨等。先进化学推进系统和低功耗电推进系统是现代小卫星的理想选择。近期可供小卫星应用的推进系统包括高压Ir/Re双组元推力器、电弧推力器、霍尔推力器、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业已证明,这些推进系统可以在目前计划中的许多小卫星上发挥其用武之地。本文综述了这一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GLONASS-M卫星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描述,探讨它在原有GNSS接收机上新的应用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GLONASS-M卫星从总体上提升了GLONASS系统的工作性能,包括精度与功能,揭开了卫星导航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一个新概念:协同小卫星系统和服务(应用),简称5S(Synergic Small Satellites Systems and Services)。其目的是积极研究和开发多颗小卫星联合协同工作,开创在各领域新的应用。文中首先论述5S的概念与内涵;其次研究小卫星星座和编队飞行性能特点与系统设计;最后介绍近几年来协同小卫星系统的4个创新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初试锋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明 《中国航天》2000,(6):31-35
不久前,有人让美国情报部门的一位中级官员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拍摄的是朝鲜一处秘密导弹发射设施,清晰度非常高。这位官员吃了一惊,并断言这是一张保密照片。而对方的回答更让他吃惊:“这不保密,而且是供出售的。”将近6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了PDD—23法令,准许私营公司从太空中拍摄高清晰度图片,商业遥感的新时代也就此到来。上面所说的那张朝鲜导弹发射场照片就是由美国空间成像有限公司新发射的伊克诺斯卫星拍到的。在美国,准备依靠空间遥感赚取利润的公司不止空间成像公司一家,伊克诺斯卫星只是这些私营公司眼下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有效载荷的分类和特点、返回式相机系统组成、返回式国土普查相机、星相机和测绘相机;重点介绍国土普查相机的设计要求、工作原理,组成及功能等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17.
海洋定位卫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队卫星是重要的空间设施,为保证编队卫星在空间复杂环境中的工作效率,需对编队卫星的工作原理、状态进行分析。以三星编队的海洋定位卫星为例,由于该编队卫星工作状态常受到星间基线、目标源位置、卫星高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易造成定位模糊等问题。在评价海洋定位卫星性能方面,传统的方法主要着眼于定位精度,而忽略了定位迭代解算时间这一指标,而在特定的场景下(海上搜救、抢险救灾),较短的解算时间可以迅速找出目标源的概略位置。通过分析海洋定位卫星的时差测量定位原理,对定位误差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水平精度因子(HDOP)和最小二乘迭代结合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卫星性能的因素,包括目标源相对几何位置、卫星高度及卫星几何构型等方面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可以提高卫星的定位效果,为定位卫星的参数设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小卫星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工程》2016,(6):1-5
微小卫星具有功能密度高、技术发展快、研制周期短、开发成本低、部署应用灵活等特点。新技术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不断投入、发射模式的多样化等因素,使微小卫星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微小卫星的应用模式发展多样化,技术不断创新且受互联网思维影响,将在通信、遥感、导航、深空探测和科学技术试验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国在发展微小卫星时应同时关注技术发展和政策机制,把握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考虑大规模运行可能带来的问题,并从政策机制上做好统筹规划,以推动微小卫星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继东四大平台、地球探测双星计划之后,一颗闪亮的新星又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国防科工委、国家环保总局、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等国家有关部门的联合行动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简称环境一号星座)成为今年立项的又一新的卫星工程。这是中国首个以灾害和环境监测为主要用途的卫星监测体系。该项目已被纳入中国“十五”期间的民用航天发展规划。是发展气象、资源、海洋与灾害、科学技术实验与技术试验五大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民用航天特别是对地观测卫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研制“射线”系列中继卫星。第一颗“射线”中继卫星于1985年10月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用于保障同“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通信。1994年12月发射的“射线”1中继卫星位于东经95度.重2.2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