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港龙航空与中国国际航空的代码共享进一步扩展。从3月27日起,持有港龙或国航机票的旅客可选择搭乘两家航空公司中任何一家的班机往返香港与北京。这样.往返于香港和北京的旅客每天可选择的航班达14个,其中8个港龙航班,6个国航航班。港龙航空是去年4月与国航签署代码共享协议的,根据协议,往返香港与成都、重庆、大连、天津的4条航线为代码共享航线。  相似文献   

2.
航班收益分析与最佳航班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航班安排的目的,将航班完全成本划分为航班变动成本与航班固定成本,提出经营时间法、起落架次飞行时间法等航线成本分摊计算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利用机型小时成本计算航线成本的方法。对航班贡献与航班利润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推导出航班利润最大与航班贡献最大是一致的,阐明了小时贡献率的概念。根据小时贡献率,建立了一个航线网络贡献最大的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11月16日,在成都和重庆之间运行了19年的”成渝快线”正式停航。作为曾经的“黄金航线”,自2002年9月川航的成渝快线开通之后,运营之初曾创造过每天在成渝两地间对飞6班(共12个航班)、每小时1个航班的无缝隙服务,用仅仅50座的小飞机飞出了每年近20万人次的客流量市场。其后,成都到重庆的航线市场也快速成长.昔日的小飞机也被A320等机型所取代。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国航、川航、南航3家公司角逐在这条航线上,每天8个航班,航班上座率都在8成以上。  相似文献   

4.
航班正常是航空公司品牌服务和信誉保障的基本要求,也是旅客选择飞机这种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只有科学有效地提高航班正常率,航空公司的品牌服务承诺才能得到兑现,旅客的忠信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用航空》2009,(2):17-17
近期,南方航空在深圳一台北以及广州一台北航线之间隆重推出“台湾一票通”特色服务。 继2008年7月广州一台北、上海一台北直航航班成功开通后,南航在2008年12月又开通了深圳一台北的航班,通航以来深受两岸旅客欢迎.南航一直关注往返于广东~台湾旅客的出行便利,特别在年尾推出”台湾一票通”特色服务。  相似文献   

6.
国航、东航、南航相继推出了2006年两岸“十一”、中秋节包机计划。国航将于今年9月30日正式执飞两岸中秋包机。国航此次中秋包机将飞行两个往返班次.共计4个航班,飞行时间为9月30日和10月7日。东航中秋包机将于9月30日和10月7日各飞一个上海至台北往返航班,由A330-300执飞。南航包机航班在9月30日和10月8日两天各执行一班,机型是A319。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14-14
12月12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加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星空联盟的成员壮大到19家,航线涵盖全球五大洲、160个国家,897多个目的地。星空联盟的网络和一致性的服务标准,使旅客可选择更多的航班、更理想的航班衔接,更为简化的定座手续及更协调一致的地面服务。除此之外,所有星空联盟常旅客乘坐联盟任何成员航空公司航班时都可积累里程,  相似文献   

8.
民航运输     
国航重庆公司首家使用全球行李查询系统 全球行李查询系统(WORLD TRACER)在国航重庆分公司投入使用.据悉,国航所在全球各地航站将分批配备和使用全球行李查询系统,届时,国航将搭建起国际国内所有航线行李查询的一张大网,国航航班的不正常行李数据库将逐步完善和充实起来.搭乘国航任何一班飞机的乘客,如果出现行李不正常现象,都将在1小时之内得到不正常行李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9.
张序 《国际航空》2012,(3):22-24
2011年底,国航首次开通了北京一拉萨的往返直飞航线。这类高原航线的航班运行存在诸多特殊性,也对运行人员、航班运行油量及备降机场、地面监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科学优化联盟航线网络结构下的航班计划可充分发挥联盟合作效应。综合考虑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与旅客时间成本,以航班运行成本和旅客计划延误成本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混合型联盟航线网络结构下多机型多路径的航班频率优化模型。设计航班频率优化模型启发式算法,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和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可为航空公司制定混合联盟航班计划的频率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航和美联航缔结市场联盟Air China and American United Form Alliance10月28日,国航与美联合航宣布缔结市场联盟。双方联盟协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航班代码共享、旅客计划合作以及双方共享主要航空港贵宾休息室。届时,国航经营的每周12个中美航班上将出现美联航的航班号,美联航经营的每周14个中美航班上将出现国航的航班号,两家航空公司在中美航线上提供的航班数量将达到每周26班。此外,美联航“前程万里”特惠计划的会员及国航“知音卡”的会员在乘坐代码共享的航班时可累积相应的里程,所获奖励里程可以在美联航和国航的所有航班上兑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西部区域有大量的机场建设在丘陵或者高山地区,受机场所在地形条件和机场修建时设计局限的影响,这些机场没有地下储油系统或者仅有少量的加油车,因此这样的机场不提供加油服务或者仅提供补油服务,航班公司在执行该类航线航班时在运行控制和签派放行方面都有别于一般平原航线,为保证航班的安全运行,往往在航班起飞前以“加往返航线油量”的形式向航空器加注燃油,本课题就国航某日邦达机场的运行控制和放行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类机场放行的特点和运行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从3月30日开始,国航将在北京和成都之间推出京蓉空中快线,每日8~21时的时间段内,每个整点安排一个航班从成都飞往北京,且全部由大、中型客机执飞。成都-北京航线是成都区域枢纽连接北京国际航空枢纽的重  相似文献   

14.
8月21日,国航成都维修基地顺利取得了新加坡民航局的航线维修许可。此前国航成都基地与新加坡胜安航空公司于今年2月28日和4月10日正式签署了航线维修合同,由国航成都基地为胜安航空公司提供包括航线勤务保障、例行检查和整机放行在内的全面航线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用航空》2012,(9):11-13
2012年上半年,中国民航市场需求增速大幅放缓,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及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仅增长4.9%、8.7%和-5.0%。其中,国航、南航、东航三大国有航空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77%、85%和59%,航空公司均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总结分析上半年国内客运航线航班资源使用情况,对把握当前国内客运市场需求,进一步有效发挥航权航班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航空公司合理调配航线资源,保持并增强航空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航空港》2011,(2)
亚太地区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捷星航空宣布,从3月22日起将开通直飞新加坡至杭州的航班,进一步扩展该公司覆盖中国市场的航线网络。捷星航空将提供每周3次往来杭州及新加坡的航班服务,杭州将成为捷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民航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航班延误问题,制定下发了《做好航班正常工作若干规定》.、在航班延误后的处置和服务方面,对航空运输生产链条上的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着重阐述了处置航班延误的联动协调机制和约束处罚机制、全行业行动起来,减少航班延误,完善不正常航班服务,改善旅客体验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重组后新国航生产经营形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3月下旬开始,“非典”疲情的蔓延严重影响空运市场,给国航生产经营造成了重大损失。突出表现在市场萎缩、旅客锐减、效益下滑。4月绝大部分航线都受到重创,客座率水平大幅度下降。国航4月份的旅客运输量同比减少24%;客座率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5月份前20天情况继续恶化,国际、国内各地区航线客座率分别为39%、31%和25%。仅4月份取消航班1815班,5月份前20天,国航共取消航班6173班。货运生产虽然相对受影响较小,但也出现下滑。为此,国航在全公司开展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攻坚战,陆续下…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欧盟自由的航线航班政策环境,促进了其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借鉴其施行分类管理的措施,分阶段、逐步地放开国内航线航班市场,加强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加大对我国支线航空和国际航线的扶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运营航线的不断扩大,在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需要快速计算出最优的航班恢复方案。为了提高运行控制效率,探索一种优化控制的方法,根据经济效益、航班正常等不同的目标要求,计算出最优的运行方案,最终达到快速、高效地调配航班。分析了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不正常航班恢复的主要场景,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制约航班恢复的关键约束条件,设计了航班恢复和校验的基本逻辑,通过应对台风处置的实际案例,验证了某大型航司和美国世博公司的航班恢复系统(RM)在实际案例应用中的效果,总结了该航班恢复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风险及短板。实践表明,该系统可缩短2 h航班运行恢复时间,平均每个受影响航班减少延误30 min,减少相应的成本2万元,提升整体航班正常率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