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波 《试飞研究》2000,(4):86-5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陆军已设计、研制并飞行鉴定了一各计算机辅助直升机低空飞行(CALAHF)引导系统。该系统为直升机飞行员提供近地隐蔽飞行引导。它自动处理精密导航信息、直升机任务要求和近地飞行引导。该自动处理过程通过头盔显示器上的符号集提供给飞行员。符号集以“飞行员为中心”设计,向飞行员提供超越CALAHF系统自动化过程的灵活性和权限。已在美国陆军HUH-60STAR(航空电子研究系统试验平台)试验直升机上进行了充分的飞行鉴定。此次飞行鉴定在崎岖山地进行,执行一个多航路点直升机飞行任务,离地高度从300到125英尺,空速从40到110节。鉴定结果表明,飞行员能精确跟随自动装置字符集,同时保持较好的视景感觉。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速飞行特性是直升机飞行品质的研究重点之一,低速飞行试验是开展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研究重要手段。首先,从直升机低速飞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直升机低速飞行的配平操纵两个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直升机低速前后飞行及侧飞时配平飞行试验,对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配平操纵特性和试验直升机低速特性与尾部气动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减小平尾面积或降低初始安装角的尾部气动优化建议,直接指导该型直升机设计和更改。  相似文献   

3.
郭成军 《试飞研究》2001,(3):24-32,18
为更好定义直升机稳定性裕度和操纵特性,最近在CH-53E直升机上完成了一项综合试验和分析研究计划,该计划称做C/MH-53E技术评估计划(TEP),包括114小时的飞行试验,机身静挠度试验,全机悬吊振动 试验和广泛的模型分析研究。广泛的飞行试验实际是飞行振动试验,试验是在无外挂载荷和带有10000,20000,25000和30000 1b的单点和双点外挂载荷的基本型直升机上进行的,激励输入从低振动水平开始并逐渐增加到机体结构和发动机振动极限,即增加到机组振动容差极限。使用控制系统开,闭环稳定技术在悬停时及以70kn速度进行了试验,使用离散频率,组合正弦,连续频率扫描和飞行员诱发输入,通过波特图确定了飞机和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开发的技术变成了适合于与从先进通用直升机模型导出的稳定性分析预测值进行比较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旋翼气动力学的发展和旋翼机试验结构研制实际经验的积累使得人们可以在40年代末期着手制造新型飞机-直升机。1946年飞行研究院直升机部在缴获的Fletner公司的直升机上进行了首次飞行研究。航空发展的经验表明,为了解决摆在飞行器设计者面前的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已应用的飞行器上、原型样机上和飞行试验室进行飞行研究。为了建立直升机飞行试验的方法论科学基础和进行飞行中的课题研究,1949年直升机部建立了直升机试验室。试验室内承担直升机飞行试验方法论现实方向的科学飞行研究工作及气动特性、飞行特性、结构载荷、自动控制、适航条例、取证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飞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反潜直升机直接投雷动态响应飞行试验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投雷动态响应飞行试验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一些建议。它们既适用于同类直升机,也适用于武装直升机武器发动动态响应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飞行试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飞行体会和飞行经验,从旋翼的诱导速度分布入手,对直升机起飞时贴地增速和进行消速过程中出现的旋翼抖动及其他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直升机在起降过渡阶段中的飞行特点.可供直升机飞行员在执行场外着陆及其他贴地飞行任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从设计原理到飞行性能均有显著差异,其特有的垂直起降、空中悬停、低空低速的机动性,决定了直升机在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从世界范围看,民用直升机的应用是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发展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民用直升机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从1965年开始将直升机应用到民用航空领域,至今已有39年,曾先后使用过17个机型的直升机127架。截止2003年底,共有从事直升机飞行活动的通用航空企业16家和5个飞行教学单位,登记在册的有13个机型近100架直升机,共…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直升机在试飞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从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原理和飞行控制原理出发,分析了手操纵时直升机纵向静稳定性特性,以及带自动驾驶仪飞行时其纵向稳定性差的故障原因;然后进行了必要的试验及验证性试飞,最终对故障源进行了定位并对故障进行排除.  相似文献   

9.
《航空科学技术》2005,(3):44-44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透露,海军陆战队两架新的H-1直升机已成功完成首轮舰载降落试验。这两架UH—1Y多用途直升机和AH—1Z攻击直升机最近在近30个飞行小时中完成了267次昼夜着舰,以试验它们在舰载环境中的操作能力。试验在“巴丹岛”号航空母舰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15日,我们应邀赴凯门宇航公司参观采访。在公司副总裁纳夏的安排下,有幸亲眼目睹了K一MAX直升机精彩飞行表演。初识凯门位于纽约东北3小时车程的康州哈特福德市的凯门宇航,自1947年涉足直升机领域,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专心致力于直升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最早期的产品HH—43直升机自1951年开始服役,到60年代末停产,总共生产了389架。这种外形虽说不太美观但却非常实用的直升机在6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立了大功,被亲切地称为“空中救护车”。今天,它作为K-MAX直升机的教练机,仍然在为凯门的直升…  相似文献   

11.
王新科 《飞行试验》1995,11(2):30-32,37
飞行试验是确定直升机结冰飞行包线,扩大其使用范围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自然及人工结冰条件下直升机飞行试验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所需要的专用测试设备及保障飞行安全的措施。对于开展直升机结冰试飞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航空科学技术》2004,(1):17-1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的H425民用直升机于2003年12月30日在哈尔滨首飞成功。H425民用直升机进行了通场、盘旋、跃升、俯冲等试验飞行。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民用直升机工业从引进技术、部件生产、整机总装一跃攀升到整机研制的新高度。H425民用直升机是单旋翼、涵道尾桨、4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回避区飞行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在一定高度和速度范围内,当无动力或临界发动机失效后,即使旋翼自转或剩余发动机工作,飞行员也来不及操纵和调整直升机飞行状态,直升机会以较大的下降率触地,危及飞行安全.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应确定直升机"回避区"(高度-速度曲线).本文介绍了"回避区"飞行试验技术现状和回避区飞行试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进行回避区飞行试验的程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某型直升机操纵性与稳定性飞行试验的原理、试飞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给出了换算到标准条件下的一些试验结果,并与军用直升机飞行品质规范CJB902-90的有关要求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客观的可供借鉴的试飞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略述了NLR进行的直升机-舰鉴定计划。介绍了如何利用有关直升机性能,舰运动特性和舰飞行甲板上风的详细信息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的直升机飞行试验计划,通过随相对风和海况而变的起飞和着舰能力,该计划导致直升机舰上安全最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对目前世界上先进直升机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了一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了未来直升机对我国试飞技术的发展要求,对目前直升机试飞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试飞组织,预研和试验研究机、试飞单位的基础建设、飞行模拟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直升机试飞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滚转侧滑耦合是直升机飞行品质试验的重要内容。结合某型直升机的飞行试验,通过参数辨识及数值仿真,给出了不同气动参数下直升机滚转侧滑耦合响应结果,并对气动参数对直升机滚转侧滑耦合及飞行品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后续直升机品质试飞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首架米-38型直升机样机已经从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制造厂的组装车间驶出,其首飞定于今年12月进行。现在直升机正在进行地面试验,近日将进行加拿大普惠公司制造的发动机启动试验。对于俄罗斯航空工业来讲,米-38直升机制造计划是最大的国际计划,总投资为4-5亿美元,参加研制并承担风险的还有欧洲直升机公司和加拿大普惠公司。根据米-38的试验计划,第一阶段试验将进行工作改进飞行试验,时间为6个月,之后开始适航认证飞行试验。在获得适航证书后,将签署全面的科研设计与制造协议,包括制造一批样机等。米-38型直升机拥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H-V包线是直升机在发动机失效后安全着陆或成功复飞的基础条件。指出了影响H-V包线范围的主要因素是重量相对密度比(W/σ),提出了直升机H-V包线拓展试飞方法,针对某型机进行了H-V包线下边界拓展和上边界拓展飞行试验,分析飞行试验结果,给出了H-V包线图,并明确了H-V包线拓展飞行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其他直升机H-V包线拓展飞行试验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贾新哲  杨松山 《飞行力学》1996,14(2):65-69,74
主要阐述直升机回避区曲线的试验确定方法,分析了影响回避区曲线的各种因素,导出了回避区曲线与直升机的自转性能,总距操纵应和着陆装置承受能力等参数的关系。该方法经飞行试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可用于各种直升机的飞行试验,解决了新机试飞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