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指能够穿越大气层进入太空,自由地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具有重复使用性,并能够按照需要较长时间地在空间轨道停留或机动,执行卫星发射、在轨服务等各种类型的任务,既可军用也可民用的多用途航天器。它代表着未来运载器的发展方向,拓展了航天运输系统的概念内涵,其在大幅降低进入空间成本的同时,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等方面的优势。人类发展航天运输系统的梦想目标之一,就是研制出能像飞机那样水平起飞和降落,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为此,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投入经费,开展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  相似文献   

2.
欧洲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采用了两种方式降低航天运输成本、增加竞争力。一是改进以阿里安-5为主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并降低成本;二是研制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及其相关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和论证过程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空局(ESA)协调各成员国开展了一系列RLV的研制活动,从未来欧洲空间运输研究计划(FESTIP)、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FLTP),到先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计划(PEARL),直至目前的未来运载器准备计划  相似文献   

3.
1994年8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颁布了新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指出“利用美国航天运输能力来保证可靠的和在经济上可承受的通向空间的途径是美国航天计划的基本目标”。为此,提出发展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1995年美国对重复使用运载器(RLV)...  相似文献   

4.
1994年8月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新的航天运载器政策,其核心内容是降低美国老式运载火箭的昂贵费用。这项仅8页纸的航天运载器政策,要求美国国防部负责改进现有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以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军用和民用航天器发射的需要;航宇局发展新的航天运载技术,为2000年以后的可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还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密切合作。这项政策打消了长期以来要研制一种能把大中型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运载器的愿望。该政策还规定:(1)裁减下来的战略弹道导弹,只有在改装…  相似文献   

5.
赵颖 《国际太空》2001,(11):1-1
目前 ,NASA正在实施的航天运输计划名为综合航天运输计划 (ISTP)。此项计划是 NASA为响应美国政府 1 994年颁布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 ,于 1 999年秋季制定实施的一项内容广泛的综合航天运输计划。国家航天运输政策的主旨是号召 NASA与工业部门一起合作研制可靠性、安全性更高 ,且发射成本更加低廉的航天运输系统。NASA将所有的航天运输系统研制计划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载人空间探测与研究计划 ,其中包括航天飞机改进计划、X-38/国际空间站航天员紧急返回运载器研制计划等 ;2商业部门提供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计划 ,目的是政府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发展航天技术视作其提升国家地位和加快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历经50多年不懈努力,印度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导弹武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航天大国.为实现低成本进入太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正在实施雄心勃勃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在哈尔滨召开的首届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龙乐豪详细介绍了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是指能多次往返于地面、空间轨道及轨道与轨道间,完成快速运输、快速进出空间等多种任务,并按需返回地面的航天飞行器。由于可重复使用的特征,使得这项技术具有廉价、快速、机动、可靠等特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飞行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英国的工业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方案,但都只是“纸上谈兵”。最近两年来,英国宇航动力公司、空间和通信公司制定了研制一种单级、不载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计划,它不仅是创造性的航天运载器,而且可获得较好的飞行效果。最终,这种航天运载器将改成能把宇航员和乘客送入轨道的运输器。这种运载器被命名为“HOTOL”,即:水平起落式空天飞机。人们预测,用这种空天飞机发射卫星比使用美国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9.
2日西班牙政府今年的空间预算仅为9500万美元,比所需的1.3亿美元少了许多,这可能使西班牙退出欧洲一些重大的空间计划,而主要参与数据中继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计划。一直未参与过空间发射活动的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最近提出了一项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方案“空气弹道火箭”。该公司将以此方案参与美国空军新的航天运载器的竞争。 4日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导弹与空间部宣布,该公司将研制一种可以把8000磅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的运载火箭“洛克希德运载火箭”,以参与小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与美轨道科学公司和EER系  相似文献   

10.
7月20日,日本的一个顾问委员会向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日本继续研制一种以有翼飞行器为基础的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预计会支持这一建议。报告中说,日本应当利用机器人领域的高级技术,集中力量研制一种无人运输系统。这种系统对日本的空间开发是合乎逻辑的,将使日本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能力。报告又说,但是,研制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和空间飞行器有巨大的技术风险,因此,建议利用目前正在研制的H-2型一次性使用火箭作为主要的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11.
推进系统的改变会影响运载器系统性能,这时要重新安排运载器系统,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来完成空间任务.采用类似于〔1〕的线性化质量模型,分析推导了一次性使用多级运载火箭的串联与并联推进运载器的质量方程,并运用质量方程,对推进剂非交叉供应的并联推进运载器进行了分析,求出了系统设计参数对起飞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易林 《太空探索》2000,(5):30-32
在世纪之交,世界上各航天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新型优质高效的运载工具,美国在谋求一次性大推力火箭的同时,在竭力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低成本运载器。俄罗斯在拥有骄人的发射记录和继承了苏联的多样性火箭后,继续改进现有的火箭,争取推出俄罗斯“新贵”。欧洲拥有世界上最有市场价值的阿里安火箭系列,现正在强化阿里安5的推进能力,细化它的功能,以争取更多的用户。屡败屡战的日本大型运载火箭虽面临困境,但  相似文献   

13.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强 《太空探索》2003,(10):18-19
运载火箭是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输装备,也叫航天运载器。运载火箭的动力装置叫做火箭发动机。一般运载火箭由若干台发动机串联或并联组成。运载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有固体和液体两种类型。如果一枚运载火箭的所有发动机部采用固体燃料,那么这枚火箭就是一枚固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4.
<正>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以后,发现运载火箭成本中推进剂的比例很低,而箭体尤其是导航制导控制系统占去了大部分份额,从理论上说能将运载火箭从一次性使用发展为重复使用的话,肯定可以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这也是人类坚持不懈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的动力。不过由于技术、工程或是资金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也没有一种成功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工具,但各国仍在积极进行研究工作。2013年9月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  相似文献   

15.
安慧 《太空探索》2015,(2):22-24
一个国家的火箭运载能力,是一个国家航天能力和国家战略力量的基础。在运载火箭技术不断发展,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航天大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运载火箭及其动力装置,以提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运载成本、增加可靠性和任务适应能力。本期通过"箭指太空"专题重点介绍最近几种新型火箭的研制情况,对其研制的总体思路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由于里根总统鼓励私营企业积极参加航天活动,美国太平洋运载系统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式的航天运载器——“菲尼克斯”(Phoenix)。这种航天运载器的外形象个削钝了的圆锥体,高度为17.4米,底部直径约等于高度的二分之一。它与传统运载火箭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推进系统。过去的火箭发动机一般都使用喇叭形喷管,这些喷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对外公布了美国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HLLV)—"航天发射系统"(SLS)的设计方案,标志着美国新一代载人深空运输系统的研发进入了新阶段。"航天发射系统"的研制采取了一种渐进式发展模式,其初始方案的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为70t,改进后将达到130t,可用于向近地轨道及更远的空间发射"多用途乘员飞行器"(MPCV)和大型有效载荷,以满足载人登陆小行星、载人进入火星轨道等深空探测的任务需求,还可作为"国际空间站"商业乘员运输系统的备份运输工具。2012年3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公告,为"航天发射系统"寻求先进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航天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运载技术则是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人类要利用空间,开发空间,首先必须能够进入空间、这是开展一切航天活动的基本条件。运载火箭作为迄今为止人类进入空间的最主要的手段,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曾总结到:“运载火箭有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航天活动的规模和量级。”  相似文献   

19.
国外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国际太空》2002,(10):22-27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欧、日、俄开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至今,这些火箭的研制已取得了重大发展。新型运载火箭的型号种类高达20余种,其中既包括中小型运载火箭,又包括大型或超大型运载火箭。由于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发射价格,因而新型运载火箭的陆续登场必将对未来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1 美国“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计划 1.1 计划背景 1994年,美国空军提出研制“改进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EELV)。其任务是,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择方案并在21世纪初研制成功一系列可以代替现役“大力神”、“德尔他…  相似文献   

20.
迟惑 《太空探索》2022,(2):24-30
2021年12月,法国政府宣布,一定要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弥补"十年前的错误",并且打算在2026年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目的,是大幅度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对于这项技术的探索,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但航天飞机的失败让很多发射服务商心有余悸,直到猎鹰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