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级跨声风扇双段轴向缝式机匣扩稳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艳辉  张皓光  楚武利  苏中亮 《推进技术》2010,31(2):181-186,192
以高负荷,高转速的双级跨声轴流风扇为对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双段轴向倾斜槽类机匣的扩稳机理。计算得到的实体壁机匣和处理机匣的性能曲线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计算和实验均表明,双段缝式处理机匣扩大亚声速工况下的稳定工作范围。通过详细的流场分析表明,亚声工况下双级风扇第1级动叶吸力面附面层分离造成的叶顶通道阻塞是双级风扇流动失稳的关键因素。双段缝式处理机匣利用叶顶通道的压差在缝内形成回流,该回流将转子顶部通道内的低能流体抽吸进入缝中并向缝上游输运,在输送过程中在压差的作用下加速,最后在缝上游区重新进入主流。通过这种方式激励了转子顶部通道端壁区的低能气团,从而有效地扩大了亚声速工况下该跨声速风扇的稳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2.
以负荷系数高达0.42的跨声风扇进口级为背景,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叶片三维气动造型技术对高负荷跨声风扇静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并深入地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由于激波在静子叶根有垂直于轮毂端壁的趋势,因此前掠造型对于激波/端壁附面层所主导的静子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相比之下,正弯静子通过加入叶片力使得角区中的低速流体向叶中发生径向迁移,显著地改善了静子的性能;而复合弯掠进一步提高了静子的性能,说明单纯使用前掠造型收效不佳,需要配合正弯造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陶立权  孙鹏  钟兢军 《推进技术》2013,34(7):898-903
以跨声速风扇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静叶根部20°正弯对总压畸变条件下风扇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设计转速下风扇全工况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静叶采用直叶片和弯叶片时设计点和近失速点的风扇性能和流场结构.通过与均匀进口条件的风扇性能对比,探讨弯叶片对风扇效率、稳定边界以及抗畸变能力的影响,重点研究弯叶片对动静叶流动损失的影响以及对级性能的影响和改善机理.研究表明,均匀进口时,根部20°正弯静叶可以改善风扇在近失速点附近的性能,而在设计点附近,弯叶片的作用不明显;进口总压畸变条件下,静叶根弯20°能有效改善风扇性能,提高稳定性;静叶根弯对流场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流场结构,流动状态越恶劣,弯叶片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吸力面开缝抽气方案对某高负荷跨声双级风扇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分析了开缝位置及大小对抽吸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吸力面边界层抽气,可将边界层分离区的分离流引出,抑制或推迟边界层分离,减小因边界层分离带来的损失,从而改善风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提高其稳定工作裕度;抽吸气效果与缝隙位置及大小等因素有关,风扇/压气机设计中应用抽吸气技术时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两级风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静子开缝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处开缝的流动控制方案,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缝隙高度的静子开缝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缝隙射流可阻断静子吸力面气流的径向流动,吹除缝隙出口后的低速气流,从而达到扩稳的目的,设计转速下方案A的风扇稳定工作范围扩大了7.1%;在不同工况下静子开缝对角区气流分离和流动损失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在堵塞工况下,由于静子通道内流动分离较小,开缝射流的优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开缝高度较低时,缝隙射流对角区分离和流动损失的控制能力较弱,而开缝高度的增加对控制叶根角区气流分离有利,对控制较大叶高处吸力面的气流分离不利。  相似文献   

6.
总压畸变对风扇流场影响的全流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全流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进口稳态总压畸变条件下跨声速风扇流场进行求解.详细分析了总压畸变造成风扇性能下降的原因.分析表明,周向不均匀流场使得动静叶进口气流角变得不均匀,从而使进口攻角发生很大变化;动叶在不同周向和径向位置流动状况完全不同;畸变区内静叶根部至中径附近存在大范围的分离区.   相似文献   

7.
高负荷低压风扇三维气动设计与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通过从S2反问题计算出发,依靠在粗、细网格上求解三维黏性Navier-Stokes(N-S)方程的设计方法完成了某高负荷、跨声速低压风扇的气动设计.该设计方法抛弃了准三元设计对损失模型的依赖,较快的实现了跨声速风扇的气动设计.在设计结果的基础上,对风扇流场结构的分析表明,动叶顶部激波,以及激波、泄漏流和附面层的相互作用是风扇损失的主要来源.全三维的弯扭叶片设计实现了静叶的高亚声大折转角扩压流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涡流发生器周向相对位置和高度对高负荷风扇性能的影响,根据风扇的流动特点,设计了在第二级静子叶根入口前加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多种不同周向位置和高度的涡流发生器方案,通过计算对采取各种方案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涡流发生器对风扇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涡流发生器的周向位置对第二级静子角区气流分离和损失的影响较大,采取方案C时可以更好地抑制角区气流分离,减少局部损失;涡流发生器高度过高会使静子压力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速区,同时也会引起静子通道内局部损失增加,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当涡流发生器高度降低1%叶高时,其对吸力面角区分离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扬军  陈乃祥  陶德平  周盛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306-308,334,336
将分离与损失相关联,提出了利用转子进出口参数来确定跨音风扇转子内部分离流动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几个转子流场计算的结果表明,在转子的叶尖区域,由于强的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使得流动在激波后不久便发生分离。叶尖漏流涡可能对激波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诱导流动分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顶部间隙对跨声风扇转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勇  袁巍  周盛  陆亚钧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74-1878
为研究跨声压气机叶尖间隙流动对性能影响的特征,数值计算了某高负荷跨声风扇转子在种等高间隙和两种阶梯间隙结构下的性能.通过对总体性能参数和叶尖区静压、周向速度、熵等细节参数的分析,认为叶尖前段间隙流比后段间隙流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更大.其中,涡波干涉对于前段间隙流带来的危害尤为重要.比较阶梯间隙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推断.   相似文献   

11.
风扇转子叶片防颤振设计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某两级风扇为对象开展防颤振设计技术研究。风扇转子叶片设计中,选择了合适的展弦比,既考虑到气动性能水平,还考虑到结构质量和颤振稳定性。采用流固耦合能量法评估所设计风扇的各排转子叶片的颤振稳定性问题,并通过叶片厚度、三维造型、根尖弦长比等设计参数的调整消除颤振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展弦比不应是方案设计阶段防颤设计唯一的关注参数;在叶尖跨声速的转速更容易发生颤振现象;较强的叶尖前缘激波会造成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形成复杂的气动功分布结构;叶片厚度和尖根弦长比等参数是改善叶片颤振风险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2.
附面层抽吸对高负荷跨音风扇转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负荷跨音速压气机存在强激波及严重的激波与附面层干扰,以某高负荷跨音风扇转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吸力面不同抽吸位置对风扇转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负荷跨音风扇转子存在激波和逆压梯度引起的附面层分离,合理的抽吸位置既能有效的削弱激波与附面层干扰,又能控制尾缘分离,使通道激波后移,扩大流道高马赫数范围;通道内三维激波范围的扩大会带来转子稳定裕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某三级低压风扇不同工况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及气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栋  李秋实  张健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5):1200-1209
通过模型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对某三级低压风扇不同工况叶尖间隙变化规律及其对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根据叶尖间隙预估模型计算发现,三级低压风扇叶尖间隙变化具有主要与转速相关,同一转速下从堵塞点到近失速点叶尖间隙的变化并不大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提出了评估叶尖间隙变化对稳定裕度影响的方案.通过对使用冷态装配间隙和模型预估运行间隙分别进行全工况特性线数值仿真,结果发现:转速越大,叶尖间隙变化导致的影响也增大.在该三级低压风扇100%设计转速,叶尖间隙变化会带来0.5%进口流量、0.5%最大绝热效率以及5%稳定裕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晶晶  单鹏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8):1805-1812
介绍了某高负荷双级前掠风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为改善风扇性能, 采用了转子叶尖和静子叶根适度前掠的设计方法.在此设计基础上对前掠和后掠两个单级的三维数值解进行对比研究, 认为前掠、后掠所得风扇效率的差别很小, 转子通道在三维相对运动中不存在旋向相反的流动形态;前掠明显提高失速裕度的主要原因是转子通道激波曲面按其自身结构的需要而展向发展, 它的展向构形和流向平衡位置不完全随叶片前缘形状改变, 因此前掠增大了激波与前缘的相对距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三维定常数值方法研究轴向倾斜缝径向倾角变化对某单级跨声风扇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在该风扇上进行了两种常用不同倾角的数值研究。数值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倾角的机匣处理都提高了风扇的失速裕度,但也使得风扇的等熵效率减小。在相同机匣结构下,45。倾角比60。倾角的扩稳效果更好,效率损失也更小。另外,还详细分析了风扇内部流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混合加力涡扇发动机过失速特性数值模拟方法。采用了轴流压综系统的逐级动态响应模型,并发展了风扇出口分流环内外流耦合分析模型。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诱导了涡扇发动机过失不稳定流态。结果表明发动机的函道比的动态突变可成为预测涡扇发动机进入不可忧复失速状态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7.
风扇/压气机技术发展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34,自引:32,他引:34  
风扇 /压气机是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 ,高推重比发动机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本文评述了风扇 /压气机的发展趋势 ,对于提高其性能的主要措施如高叶片速度 ,低展弦比 ,高通流进口级 ,掠形叶片技术 ,大小叶片气动布局等都作了详尽程度不同的评述。风扇 /压气机内的非定常流动不仅影响气动性能 ,而且影响可靠性 ,如高周疲劳、失速和颤振等 ,应加强研究。现代计算流体力学为我们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试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直升机用轴流风机不同工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轮内部相对速度分布的理论假设适用于额定工况,但不适用于小流量工况.当直升机高空飞行时,风机工作流量低于额定工况,叶顶处容易出现回流,二次流损失加剧;同时飞行高度增加还易导致边界层分离、射流-尾迹区域扩大,从而使风机效率进一步降低;低能流体的集中,促使叶轮失速往往首先从叶顶处出现.在设计直升机滑油系统用轴流风机时,应注意对其变工况性能进行研究,对影响变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动损失的主要气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系统高空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处理机匣在单级跨声速风扇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玲  于清  陆亚钧 《推进技术》2000,21(3):49-52
为新研制的单级跨声速风扇设计了3种不同形式的处理机匣,圆弧斜槽处理机匣、轴向斜槽处理机匣和反旋涡式处理机匣,并在该单级跨声风扇上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新建立的试车台数据实时采集与监控系统,测量了该单级跨声速风扇的总性能和采用处理机匣后风扇的总性能、基元级性能。通过分析表明圆弧斜槽处理机匣使负扇的稳定工作裕度获得较大的改善,并且与实壁参考机匣相比,提高了峰值效率,其作用效果明显地优于其他形式的处理机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