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采用能量法得到了磁流变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建立了机体平面二自由度和刚性桨叶的“地面共振”分析模型,得出了直升机“地面共振”的稳定性区域。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磁流变阻尼器能在不同情况下提供“地面共振”所要求的阻尼,达到抑制“地面共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地面共振"的输出反馈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导出采用 S A S的桨距控制的直升机“地面共振”空间模型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基础上,研究抑制直升机“地面共振”的控制律综合设计方法。鉴于工程实用性,宜采用可测得的输出作反馈控制;由于直升机旋翼工作转速范围宽,反馈控制应保证旋翼从起动到最大工作转速范围内闭环系统全速稳定。因此,提出并研究满足上述要求的基于输出反馈的次最优控制法与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最优控制法。仿真计算表明了这些方法对抑制直升机“地面共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往在设计阶段,对铰接式单旋翼直升机作“地面共振”分析时,机体桨毂中心横向动力学特性一般分频段采用单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但是两架单旋翼直升机的试验表明,这种模型在高频段和试验结果不符。本文则采用不计模态间耦合阻尼的二自由度模型,其动力学特性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 频率无因次化后利用Nyquist稳定准则给出了铰接式单旋翼直升机“地面共振”的判别公式。据此分析了模态参数对“地面共振”的影响。 以上结果可供设计阶段控制模态参数、排除“地面共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种分析滑橇式起落架直升机"地面共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滑橇式起落架直升机,提供了一种“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针对滑橇式起落架在承受直升机重量与旋翼升力时产生大变形的特点,逐级用有限元法计算其刚度和变形,并通过与地面库伦摩擦系数的比较,判断滑橇式起落架与地面接触的橇筒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以及与地面产生的相对运动;其次,考虑滑橇式起落架与直升机相连阻尼器的作用,将有限元计算弹性刚度的方法拓展到适用于复刚度的计算;最后,根据直升机旋翼桨毂不同的结构形式,用桨叶振动模态法对滑橇式起落架的直升机进行“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并通过算例得到验证。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物理概念清晰、运用方便的特点,能适用于各种旋翼结构形式的滑橇式起落架直升机的“地面共振”分析。  相似文献   

5.
带有传动机构的翼段颤振半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了将磁流变阻尼器安装于机翼操纵面传动机构上的布局,并由此建立了非定常气动力下机翼-操纵面-传动机构的气动弹性动力学方程,利用on—off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颤振抑制,并且研究了控制延迟时间、控制电压以及阻尼器滞回宽度等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延迟时间和控制电压对颤振临界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阻尼器的滞回宽度的影响不大,在本文的阻尼器安装布局和控制策略下,系统的颤振临界速度至少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6.
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中的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机体动力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当量地面共振二维模型计算了直一九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地面共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体阻尼与旋翼阻尼各自对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未国产化的直-九直升机在使用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面共振,这与直一九宜升机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所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机程序可直接用于直-九直升机国产化中地面共振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铝制圆筒自由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振动实验系统,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特性。比较了在有无磁流变阻尼器和阻尼器控制电压不同的情况下结构的频响函数,分别以正弦信号和随机信号对梁进行激励,测试了梁在阻尼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仅在较窄的频段内,磁流变阻尼器能够改变梁的振动特性,降低频响函数的幅值;在结构振动的低频区,磁流变阻尼器减振效果明显,在高频区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阻尼控制技术及其在飞机起落架上的应用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飞机起落架阻尼控制技术的进展及分类,对被动控制阻尼器和半主动控制阻尼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介绍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原理的半主动控制方法,并对磁流变阻尼器在飞机起落架的应用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直升机地面共振当量模型中的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机体动力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运用当量地面共振二维模型计算了直-九直升机旋翼/机体耦合地面共振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体阻尼与旋翼阻尼各自对直-九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的影响。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未国产化的直-九直升机在使用范围内不会发生地面共振,这与直-九直升机实际使用情况相符合。所用计算模型及计算机程序可直接用于  相似文献   

10.
起落架动刚度及阻尼特性是研究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两个重要参数。刚进入国产化阶段的模式起落架迄今尚无可靠的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本试验研究利用某型直升机真实的模式起落架为试件,采用机械阻抗测量法来研究该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使用电液伺服激振设备,对模式起落架进行不同频率的激振,实时测量相应的载荷及位移响应,从而得出了模式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试验模拟了直升机完全停机及半升力卸载情况,在机场及冰面降落情况,以及3个不同方向的受载情况。试验结果已直接用于某型直升机的“地面共振”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压电智能结构是智能材料与结构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航空航天领域存在一些典型结构,如飞机机舱、空间站、卫星太阳能帆板和通讯天线以及直升机旋翼等,其振动与辐射噪声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为了研究这些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法,制作了几个实验模型如大型薄壁复合材料圆桶、柔性梁、钢架及旋翼系统模型,通过压电传感器、驱动器布置数量和位置的优化,采用不同的控制算法,在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测控平台上进行了振动控制实验,取得了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磁流变 ( MR)阻尼器是土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半主动控制装置之一 ,但由于 MR阻尼器的高度非线性动特性 ,使得描述其逆向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很难得到 ,即根据理想的阻尼力确定出 MR阻尼器所需的输入电压。然而 ,对基于 MR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设计和仿真 ,这种反映阻尼力 -电压关系的逆向动特性模型是十分重要的。为此 ,本项研究针对 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 ,提出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 MR阻尼器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其逆向动特性 ,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即为产生理想的阻尼力所需的输入电压。通过数值仿真结果探讨所提出的结构振动控制策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压电陶瓷对复合材料模型的驱动性能,掌握其规律,为自适应旋翼的研究打下基础,文中模仿直升机桨叶设计了一个典型模型试件,利用压电陶瓷在不同布片方式下对其进行驱动,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驱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直升机对风切变的动态响应。文中采用两种不同的风切变模型,按规范要求,利用对数模型分析了直升机对风切变的动态响应,利用线性模型分析计算了风切变参数对直升机动稳定性特征根的影响。所用的桨叶具有水平铰外伸量,桨叶根部有弹性约束,且仅考虑桨叶的刚性挥舞运动。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则采用王氏固定涡系涡流理论所导出的诱导速度非均布公式。本文对直升机动力学方程不作线化处理。 本文推导计及风切变速度的旋翼力和力矩、旋翼挥舞运动方程和直升机动力学方程,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算例,用较好的计算方法计算了平衡数据和稳定性特征根以及对风切变的响应,并分析了风切变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直升机惯性交感对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亦研究了对直升机在离散突风中响应的影响。旋翼动力学模型采用水平铰外伸量和桨叶根部有弹性约束的结构模型。诱导速度在桨盘处的分布采用广义涡流理论所导的公式。离散突风模型为规范所要求的正弦平方型。 本文以某典型直升机为算例,比较了计及惯性交感与否的稳操特性和突风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无铰旋翼直升机在侧风下的稳定性和操纵件。旋翼动力学模型采取挥舞-变距(包括操纵系统的弹性变形)-扭转耦合的模型,桨盘诱速模型采用广义涡流理论所导出的诱速分布。推出的表达式除适用于研究侧风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剖面质心、气动力中心,弹性轴位置、操纵系统刚度和桨叶剖面扭转刚度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 本文以某典型直升机为例,详细考虑了诱速分布、挥扭耦合和侧风对直升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影响,计算结果和试飞数据有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