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差压检漏系统的影响。通过建立差压检漏系统试验平台,研究了非对称基准物和被测物差压检漏系统零漂试验和被测物接标准漏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非对称基准物与低漏率的被测物产生的差压在滞后温度补偿后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可以消除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干扰,同时线性补偿的效果更好,误差更小;不同容积的基准物对相同漏率的被测物差压曲线在温度补偿前没有线性,但温度补偿后都能获得明显的线性;滞后温度补偿与即时温度补偿获得的线性基本相同,但滞后温度补偿比即时温度补偿产生的标准差更小,误差更小;多点平均温度补偿比单点温度补偿的效果更好,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2.
半球谐振陀螺温度补偿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刚  汪立新  佘嫱  方针  彭慧 《宇航学报》2010,31(4):1083-1087
温度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半球谐振陀螺的使用精度。为了消除或者减小温度因素对陀 螺 精度的影响,在简要分析温度对半球谐振陀螺精度影响原因的基础上,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 法对温度影响性的独立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分析检验;建立了陀螺的温度误差补偿模型,并对 与温度有关的确定性漂移进行补偿;利用Allan方差方法对不确定性漂移进行了分析补偿。 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扩大陀螺温度环境适应范围,使陀螺仪的使用精度提高约3倍。〖JP 〗
  相似文献   

3.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遥测飞行试验上用的热电偶,其冷端温度补偿一直使用恒温盒,需随时测出该冷端的温度 T_C,进行补偿修正。这样需两套测温系统——热电偶系统和电阻温度传感器系统共同完成测量任务。按这种方法,既增添了测量环节,又降底了测量精度(~±7.07%)。所以,有必要探  相似文献   

4.
光纤陀螺温度建模及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丽爽  南书志  金靖 《宇航学报》2006,27(5):939-941,1049
研究了干涉式光纤陀螺的温度补偿问题。首先分析了光纤陀螺仪温度漂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陀螺仪的温度补偿模型。最后对某型号陀螺进行了0~50℃环境温度下的大量恒温及变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完善所建模型并完成了对该陀螺的温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环境下,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光纤陀螺仪零偏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地球同步轨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单次成像任务时间长达千秒级且具有较高热耗。成像过程中,多通道射频链路上多种设备均会发生插入相移随温度漂移现象,导致方位向相位相关性变差进而影响系统的成像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在轨自主实时温度相位补偿方法。该方法将上百台设备/电缆的温度相位数据进行优化存储,在成像时实时读取温度后查表计算链路相位变化并进行补偿,具有灵活适应多种模式、存储及逻辑轻量、可靠稳定等特点。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升系统长时间工作工况下成像性能,已成功实现在轨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高分辨率空间遥感相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体积小、功耗大但温度稳定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通过相机发送指令控制补偿加热回路通、断电对CCD器件进行温度控制的方法,并利用IDEAS-TMG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给出了无补偿功率、补偿功率为10W、12.5W、15W与17.5W这5种情况下CCD器件的温度变化曲线。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补偿功率为12.5W时CCD器件的温度波动最小,热设计结果满足各项温度指标。为了验证热设计的可靠性,焦面组件参加了整机的热平衡试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设计方法对各类空间遥感相机高温度稳定性要求的CCD器件的热设计和热分析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自动驾驶仪系统在研制生产中,由于有些元件的传递系数温度漂移较大,而造成系统处于极限环境温度时传递系数超差的问题,根据现有元件的实际水平,通过元件在常温、低温、高温试验时所测量的传递系数数据,从系统分析角度出发,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回路传递系数温度漂移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对系统误差进行必要的补偿来提高系统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惠斯通电桥式压力传感器桥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电路设计通过利用桥阻随温度变化、桥路电压也随之改变的特性,完成对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针对压力传感器灵敏度正温度系数-零位正温度系数、灵敏度正温度系数-零位负温度系数、灵敏度负温度系数-零位正温度系数、灵敏度负温度系数-零位负温度系数这四种情况进行补偿电路设计,并对传感器灵敏度温度补偿部分电路进行公式推导,选择合适的电路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电路补偿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中惯性器件的温度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鹏飞  龙兴武 《宇航学报》2006,27(3):522-526
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和加速度计的温度特性。通过重复性温度实验,得到了激光陀螺零偏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静态特性测试,得到了加速度计的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得到的模型可以有效补偿惯性传感器的漂移,使陀螺的精度提高了4.6倍,加速度计的漂移小于一个脉冲,并可以通过温度补偿来缩短系统的预热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到基本不需预热;系统的精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了陀螺仪温度试验系统的结构和特点,用该系统进行了某型陀螺仪的温度速率与位置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陀螺仪静态温度模型,由补偿研究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灵敏度温度自补偿薄膜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具有长期稳定性好、耐高温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弹性体材料自身特性的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温度误差大,大约在1.5×10-4~2×10-4/F.S℃,是导致传感器测量误差大的原因之一。在弹性体上设计加工灵敏度温度补偿电阻,使应变电阻和灵敏度温度误差补偿电阻可以在同一时间感受温度,比在后续电路上进行温度补偿,温度响应快。对灵敏度温度自补偿压力敏感元件进行设计与研制。实测结果表明,采用灵敏度温度自补偿工艺技术的敏感元件,灵敏度温度误差较小,可以控制在0.25×10-4/F.S℃以下,传感器的温度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离焦补偿是空间光学相机获得良好成像品质的关键。文章基于空间光学相机的技术特点分析其离焦补偿方法,提出调节三镜的离焦补偿方法。利用CODE V光学软件对某高性能光学小相机的光学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离焦补偿精度、离焦补偿范围与系统成像品质的关系。为保证光学系统对移动三镜倾角控制要求,对三镜调焦机构直线精度及其力学稳定性进行了测试,最后对相机进行了地面外景成像验证与在轨测试。仿真及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调节三镜能有效地补偿空间三反相机在轨各因素引起的系统离焦,满足相机在轨成像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首先给出了一个不稳定的存在耦合的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例子。进而对此类双输入双输出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的弹体传递函数阵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和分析,通过解耦,得到了补偿系数和解耦后的弹体传递函数,从而找到了一个使这类系统稳定的补偿校正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所给的例子,用得到的补偿系数和校正网络进行仿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系统的幅相误差对高分辨SAR成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预失真补偿技术对发射机的幅相误差进行补偿,给出一种利用FPGA实现预失真补偿的方法,经过飞机挂飞试验,取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SAR图像,通过试验证明此种补偿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机床的几何与热复合的定位误差,提出新的建模理论及补偿方法。分析丝杠受摩擦热源影响时的热膨胀,推导出丝杠瞬态温度数学表达式。对比介绍温升阶段丝杠冷却和冷却阶段丝杠再次温升时的丝杠瞬态温度计算方法。为解决丝杠温度不均匀分布的问题,细分丝杠,假定细分单元热均匀,并应用建立的丝杠瞬态温度数学表达式,对每个单元的温度进行求解。通过叠加各个单元的误差模型,可得到丝杠的综合误差模型。实验加工6个样件,用于验证模型的精度及误差补偿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补偿后样件的尺寸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惯性器件温度误差补偿方法的研究现状,并设计了基于PC/104实现的陀螺仪精密温控系统。详细论述了温控系统总体方案、组成、基本工作过程及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7.
弹簧展开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簧展开机构由两对互为备份的弹簧、一个流体阻尼器、一个温度补偿装置组成。弹簧提供展开驱动力矩;阻尼器提供阻尼力矩,以稳定展开速度,防止冲击过大;温度补偿装置用来补偿温度变化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弹簧展开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和必要的分析计算,同时对该展开机构应用在某星载天线中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运动学仿真。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时上面级加注系统的精度要求以及常规航天推进剂加注系统精度实际情况。为了满足上面级加注系统的高精度要求,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地面定量方式,即电子秤和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联合系统定量方式,并对这种全新的定量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理论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定量方式正确可行,定量精度高,满足上面级对加注系统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星载CCD太阳敏感器的工作原理,用空间几何模型阐述了线阵CCD太阳敏感器测量两轴姿态信息的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建立了系统的误差补偿模型。通过标定试验,确定了模型参数,进行了物理补偿,同时针对系统的残差,提出了数学补偿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敏感器实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验证了误差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微小卫星三轴磁强计测量误差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卫星在轨进行磁阻尼和磁定姿时,要利用三轴磁强计测量磁场强度,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测量误差大大降低了测量精度,因而要对测量误差进行校正。文章提出一种校正方法,通过分析三轴磁强计的测量误差建立误差校正模型,利用磁环境模拟器的磁场强度、温度及三轴磁强计的输出电压,对三轴磁强计进行温度建模,利用伪逆法求得三轴磁强计的标定系数,再利用标定系数和零位电压对温度进行线性拟合,可实现三轴磁强计测量的温度补偿。在温度可变的磁环境模拟器中采用校正方法对三轴磁强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校正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