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研究螺旋桨和机翼对双螺旋桨推进构型复合式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影响,在已有的直升机飞行性能模型基础上耦合螺旋桨和机翼气动模型,建立了该型复合式直升机配平模型。以X-3构型直升机为样例,通过加装螺旋桨和机翼组成不同的配置,给出了直升机各操纵量和姿态角的变化,并通过控制气动部件为复合式直升机提供推力和升力的不同配比,分析直升机的需用功率和升阻比变化。结果表明:机翼对复合式直升机升阻比的提升较为明显,且能有效减小总距和横向周期变距;前飞速度大于一定速度后,螺旋桨对复合式直升机需用功率的降低和对升阻比的提高才开始显现;同时配置螺旋桨和机翼,并合理分配推力和升力,可有效降低整机的需用功率,进而提升复合式直升机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2.
螺旋桨/机翼耦合下的目标螺旋桨滑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分布式电推进(DEP)构型等具有多螺旋桨特征的飞行器,发展了通过优化螺旋桨滑流来达到提高机翼升阻比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获得目标诱导速度分布的螺旋桨设计方法,基于面元法发展了一套可以快速计算螺旋桨机翼干扰的气动程序Prop-wing,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优化方法获得最优的螺旋桨诱导速度分布提高机翼升阻比。优化结果显示当拉力保持相同时,螺旋桨桨毂附近的轴向诱导速度越大,下游机翼的升阻比越大。在不对螺旋桨功率进行限制时,优化后的螺旋桨使得下游的翼段阻力相比较安装最小能量损失设计的螺旋桨的翼段减少了1875%,而翼段升阻比提升达到了2563%,当优化螺旋桨功率被限制后,翼段升阻比提升为962%。虽然升阻比的提升需要付出螺旋桨效率下降的代价,但是研究还是给分布式动力滑流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复杂的气动干扰问题,首先基于黏性涡粒子和非定常面元法建立了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干扰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建立的方法对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的气动特性和干扰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针对干扰情况对倾转四旋翼的气动布局进行了部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悬停时的干扰主要来自旋翼下洗流对机翼作用产生的向下载荷,占旋翼拉力的25.3%;前飞时的干扰主要表现为旋翼尾流对机翼“增阻”作用,致使全机升阻比降低13.2%,增加前后旋翼的横向间距能使前飞时后旋翼的拉力和效率分别提升13.5%和4.2%,全机的升阻比提高3.1%;旋翼下方机翼后缘向下偏转的布局能使悬停时机翼受到的向下载荷减小40.7%。  相似文献   

4.
唐华 《国际航空》2001,(7):61-62
涵道式推力矢量螺旋桨 技术是推力矢量技术在传统直升机上的推广和应用,以替代直升机原有的尾桨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产生传统直升机尾桨的扭矩,还能产生前推力。在直升机上加装升力机翼,起对旋翼卸载的作用,将构成一种符合低全寿命成本,高性能要求的新概念复合式直升机 美国军方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采用涵道式推力矢量(VTDP)技术的复合式直升机,旨在用这种技术成为在降低直升机全寿命成本的同时,提高传统直升机飞行速度、航程和生存性的可能手段之一。 目前美国的Piasecki飞机公司已经与美国海军空中系统中心(NAVA…  相似文献   

5.
高速直升机旋翼/螺旋桨/机身干扰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双拉力螺旋桨复合式高速直升机的气动特性可以为高速直升机的设计及气动优化提供参考。基 于动量源方法构建针对双拉力螺旋桨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螺旋桨/机身干扰特性数值计算及分析方法;对 孤立旋翼、旋翼/机身干扰进行算例验证;应用所构建的方法对双拉力螺旋桨高速复合式直升机悬停及前飞状 态的干扰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机身对悬停流场影响及不同前飞速度旋翼/螺旋桨/机身干扰特性。结果表 明:悬停时机身对气流的阻塞作用降低了旋翼的升力,螺旋桨对旋翼下洗气流的加速作用使旋翼升力提高;低 速前飞时旋翼/螺旋桨/机身干扰较大,主要体现在旋翼下洗流造成螺旋桨滑流偏折以及机翼上表面压力分布 增大,高速前飞时这种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6.
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配平及旋翼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类S97构型的高速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机平衡方程的建立,开展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气动特性研究,着重分析了不同前进比下转速变化对拉力/推力、功率的影响,研究其气动环境与常规直升机的差异,并从全机角度出发,进行共轴双旋翼、尾部推进桨的功率占比分析,研究旋翼转速、飞行速度、需用功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到了高速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其气动效率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尾吊式发动机短舱在全机影响下的气动设计十分复杂,其与机翼、机身、平尾等部件的气动干扰对全机的气动特性有较大影响.为了评估短舱安装对机翼高速升阻特性的影响,本文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中对某型飞机的全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着重考察了有无短舱以及短舱安装在不同位置对机翼表面流场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尾吊式发动机短舱安装将导致机翼升、阻力系数降低,但升阻比会有所提高;短舱安装越靠近机翼,机翼升、阻力系数下降越大,而升阻比越高.  相似文献   

8.
单旋翼带尾桨式的传统直升机受旋翼气动特性的不利影响,其最大飞行速度等性能受到制约,因此高速直升机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对常规旋翼构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动量叶素理论和Young曲线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悬停和低速下负拉力状态螺旋桨气动模型,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行性能优化模型。以X3高速直升机为样例,对悬停、低速(200km/h)和高速(400km/h)分别进行优化,分析了直升机功率、操纵量和姿态角变化。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方法能提升特定速度下复合式直升机的飞行性能。悬停、200km/h和400km/h优化后的直升机总功率均降低,比基准值分别低16.3%、10.9%和19.6%。高速时最优直升机总功率主要依赖优化旋翼部件,通过显著降低旋翼总功率来实现。悬停状态的优化参数趋势和操纵量变化与400km/h优化后的相反,而200km/h优化后的旋翼参数变化趋势与悬停状态一致,螺旋桨参数变化趋势则相反。本文为未来高速直升机总体参数选择、飞行性能优化等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常规旋翼高速直升机是国内外高速直升机重点发展的几种构型之一。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某300kg复合式常规旋翼高速直升机的机身气动布局形式,针对该机设计并加工了1∶1.5机身风洞试验模型,在4m×3m风洞开展了机身气动特性风洞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机身部件组合状态在不同迎角、侧滑角条件下的气动力及纵横向气动导数,获得了全机及各部件气动性能。根据风洞试验结果,结合已建立的旋翼气动力模型和螺旋桨气动力模型,建立了全机飞行力学模型,并分析了不同飞行速度下全机的静稳定性,验证了该复合式高速直升机具有合理的机身气动布局,研究结果可为复合式常规旋翼高速直升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加装尾推的小型复合式共轴无人直升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直升机在一定的前飞速度下俯仰角的变化情况。首先建立了直升机气动模型,得到前飞时的平衡方程组,并使用Newton法对方程组进行求解,从而得到仿真配平结果;其次对样例直升机未加装尾推螺旋桨和加装尾推螺旋桨情况下进行一定速度下的前飞试验,采集试飞数据;最后对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速度时,直升机气动模型与实际结果符合性较好,加装尾推能够减小直升机稳定前飞时的俯仰角,同时还能降低双旋翼消耗的总功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员工绩效评价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工作绩效考评法;并据综合绩效进行归类分级,提出对员工分类激励的方法,给出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无线列车调度系统中,利用话音压缩/扩展技术实现同一无线信道数据话音同时传输.在分析和比较了几种话音编码方式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采用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方式(CVSD)编解码方式,该编解码方式具有较好的抗误码特性及量化信噪比.根据CVSD的编解码特性,提出了话音压缩/扩展技术在系统中的具体实现.采用TMS320C3X系列DSP芯片实现了该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3.
宋征宇  蔡巧言  韩鹏鑫  王聪  潘豪  张广春  李栩进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0-525050
本文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具备可复用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也一直是航天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制导与控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进展,随后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从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垂直起飞水平着陆(VTHL)、水平起飞水平着陆(HTHL)等3个方面对制导与控制的需求进行了梳理。针对不同的起降模式,详细构建了完整的制导与控制模型、约束与目标函数,从而对比在不同场景下制导与控制的特点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在VTVL、VTHL、HTHL 3种工作方式下制导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对。最后对本领域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推动重复使用运载器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工作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对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技术进行了讨论。首先介绍了VV&A的概念以及应用于建模与仿真过程的意义。然后着重阐述了建模与仿真的VV&A的一般工作模式和其中应当考虑的问题,最后进一步介绍了分布交互仿真的VV&A的九个步骤,这九个步骤也可推广适用于其它建模与仿真。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发展大型飞机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和振兴我国航空工业、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跨越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部...  相似文献   

16.
副词"只得"和"不得不"均表示动作行为的执行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但是两者的语义环境却是不同的:前者是基于选择的多元化,而后者则是对外力强制下执行动作的将就[1]。因此它们在用法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形态学运算的星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获取星图像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获得的星图像存在噪声和划痕,而且星图像的背景经常是不均匀的,为星图像的分割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甚至使得自动阈值分割无法实现或效果较差。膨胀和腐蚀是形态学的两个基本运算,实验证明,通过组合膨胀和腐蚀,可以获取更为复杂的形态学运算。用形态学运算对星图像进行处理,补偿不均匀的星图像背景,然后进行星图像的自动阈值分割可以得到很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定位夹紧原理出发,对组件形位测量装备核心定位夹紧部件以及整体结构进行了重点设计。通过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组件检测装备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资源与能源的不断减少,节能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任务。科技的进步可以一定程度上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在城镇集中供暖方面,从供热与用热两方面采用科学合理以覆智能化的控制测量技术能达到较好的节约能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轮式起降无人机滑跑起飞阶段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人机地面滑跑起飞阶段是飞行过程中的危险阶段,其受力情况复杂,动力学特性与空中飞行时略有不同。以某轮式起降无人机为研究对象,根据起落架的机械特性和几何关系将起落架等效为一个弹簧阻尼系统,并在Matlab/Simulink中集成无人机本体、起落架、发动机、舵机、控制系统等模型,建立的仿真平台模拟无人机滑跑起飞全过程。结果表明:该轮式起降无人机在滑跑起飞过程中压着机头滑跑,始终对准航向,滚转姿态变化很小;在大油门推力作用下无人机增速较快,抬前轮后瞬间主轮离地,并以稳定的速度爬升,较短时间内可以到达安全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