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吧,火星!     
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1998年上半年宣布,他们对来自火星的一块重19千克的陨石进行两年研究之后,发现了生命的证据。研究这块陨石的科学家们找到的证据有:一些复杂的分子、看起来像我们地球上的细菌产生的那种晶体以及像地球上化石细菌那样的细管。任何一种单独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航宇局的机遇号火星漫游车确定在火星表面的一块奇怪的起泡岩石实际上是一块陨石,这是在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上发现的第一块陨石。这个布满凹痕的物体约有篮球大小,主要由铁和镍构成。这块陨石为火星表面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科学家们对陨石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想知道它附近的其它物体是否也是陨石以及火星上的风是如何对这个星球进行塑造的。 负责火星漫游车计划的科学家史蒂夫说:“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砂土不停地刮入并在陨石表面沉积下来,陨石将被覆盖,就很难被发现了。”但是如果表面的细粒物质被风刮走,而像陨石这样…  相似文献   

3.
寻根溯源     
瘐晋  周洁 《飞碟探索》2001,(1):15-18
人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根: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同谁又是近亲……类似的话题,一直令人类十分关注,颇费思索。最近,人类在寻根史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下面这些结论主要是近几年的考古成果,有的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假设阶段,有的已经被现代科学所确认。但无论如何,都像重磅炸弹,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35亿~38亿年之前:来自火星的“先祖”细胞  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天文学家,目前正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由陨石带来的?  芬兰研究人员莫利威…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 2000年 12月 18日宣布, 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含有石化微生物。 马歇尔航天中心空间生物学小组的负责人理查德·胡佛教授对墨尔本《先驱太阳报》说,这种微生物是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细菌。他说,生物有可能先是在太阳系中别的什么地方进化,然后才随着陨石来到地球上的。他说,另外一种可能是,一颗陨石在撞击地球之后把尘埃抛到了太空中,此时穿过这些尘埃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就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尘埃。 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块陨石的照片表明,这种“外星生命”在结构上与生活在温泉或者南…  相似文献   

5.
远古核遗迹之谜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现在也有了新说法。欧美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地球生命源于火星,其理由是:比地球小且离太阳更远的火星,早在地球冷却前,就已经适合生命的存在。此后由于火星陨石跌落地面,从而将生命的种子传到了地球上。这种说法虽然还需进一步的科学数据来支持,但是,下面的事实却不能忽视。1972年,科学家在加蓬共和国境内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经考证,该反应堆功率很小,仅有10千瓦~100千瓦,它由6个区域组成,结构合理、完善,是于20亿年前建成的,并投入运行约50万年。此发现令科学家瞠目…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化学与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陨石学与天体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陨石学和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9月26-10月3日在广西北海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共4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20多篇.到会代表就陨石学、天体化学和空间化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科学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展示了我国在陨石学、表面化学和空间化学等领域自1995年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热点和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展望.第六届全国陨石学和空间化学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中央机器制造科学研究所4月6日说,该研究所专家已经研制出可“自我修复”的飞船外壳新材料。研发小组专家费尔德施泰因介绍说,这种新材料的“自我修复”能力与人体皮肤遭受轻微损伤时的自行修复功能类似。目前,这种材料尚处于试验的最初阶段,它将应用于未来的飞船和空间站,在飞船或空间站外壳因微小陨石或太空垃圾撞击而遭受轻微损坏时,它将能自动收缩修复至原来状态,从而恢复其密封性。  相似文献   

8.
来自太空的陨石具有不凡的科学价值,它是人们研究太阳系历史的“活化石”,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也能提供宝贵的线索,所以它理应受到大家的保护。但很痛心的是,近年来,我国经常会有一些人盗掘、哄抢陨石,牟取不义之财。例如1991年,在广西南丹县里湖乡仁广村一个偏僻的山地里,科学家在方圆几十里中找到了一个陨石群,估计总重可能有10吨之多,但消息传出后引来众多不法之徒的采掘,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DNA是携带生命遗传指令信息的分子。现在,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资助的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这种遗传分子的构造元件。有证据表明,这些DNA构造元件有可能是在太空中合成的。这项研究为DNA组分的太空合成论提供了支持。该理论认为,DNA的各个部分在太空形成之后,由陨石载至地球,并在撞击作用的帮助下产生了生命,如同一个试剂盒一般。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地球气温的普遍升高是由于大气层的“温室效应”所致。这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的生存至为重要。没有这样的温度,整个地球就会处于永久冰冻的状况。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引起降雨,从而影响大气层,改变地球的温度。陨石主要来自位于火星...  相似文献   

11.
吕继平 《飞碟探索》2008,(12):21-21
通古斯陨石——这一称呼纯粹是一种假设,很可能根本没有什么陨石落到这里——对这一事件更为准确的说法应该称通古斯现象。整整一个世纪,科学家们都在竭尽全力地来揭开通古斯陨石之谜,这也是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1908年6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大约1 5亿年前 ,一颗小行星撞击火星 ,一块火星陨石飞离这个火红色的行星 ,而后飞经茫茫宇宙光临地球 ,落到南极大陆的积冰上。如今科学家们在分析研究了这块火星陨石的矿物质以后认为 ,火星表层的水 ,人类不宜饮用。据美国地质化学家阿兰·特赖曼宣称 ,火星陨石块的矿物质是以同水结合的形式存在 ,因为火星上曾经有大量的水(即使今天 ,从火星表面还可以观察到河流的踪迹)。根据火星陨石块上矿物质的组成来判断 ,火星表层的水是碱性的 ,比较苦涩 ,是含铅和铬的化合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火星表层的水根本不适合生命生存 ,因为在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13.
太空风化作用普遍发生在月球、小行星等一些无大气层的天体表面, 主要包括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等作用. 通过对真实月球样品太空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低能离子和激光照射等地面模拟实验结果的系统综述和分析, 重点分析了月壤颗粒中非晶质层和纳米铁的成因, 指出太空风化研究中存在的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贡献难以区分及模拟实验模拟效果尚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提出月球太空风化研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天体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开展更多月球和陨石样品的精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程畅 《飞碟探索》2012,(11):46-46
提辛特火星陨石(Tissint,简称提辛特)击中地球大气层之后,炸裂成数百个微小的碎片(其中之一重3.4克)。冲击产生的巨大热量使其最终形成一种被称为“熔壳”的表面,还有一些小片陨石从“熔壳”中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距离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制造出人工生命又迈出了一大步。研究人员将来自小鼠的两种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结合之后,这些干细胞会长成类似囊胚——可植入子宫的早期胚胎形态——的结构,研究人员称其为"类囊胚"。囊胚是一团球形的细胞群结构,由滋养层、内细胞群和充满液体的囊胚腔组成。当植入子宫之后,这种"类囊胚"先是触发子宫发生改变,像3.5天的正常囊胚一  相似文献   

16.
星系碰撞     
白木 《飞碟探索》2008,(9):48-49
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弹头式太空望远镜已经将它的红外线眼睛对准了一个正在发生碰撞的星系——线状星系。这里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满了死亡,而是蕴含着许多新生命的诞生。正在互相融合,就像牛奶与水搅拌在一起一样。弹头式望远镜的红外线可以穿透尘埃发现其中隐藏着的新生星体。在最近对线状星系的研究中,弹头式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陨石不仅变得不再神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揭开地球与太阳系演化历史中的种种谜团。科学家们从坠落地球的陨石中窥探太阳系、银河系的相关信息,甚至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形成了太空生物学等新兴学科。人类首次绘制银河系图形(1785年)1784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决心要数一数天上的星星究竟有多少颗,并且想了解在不同的地方,星星的数目究竟是怎样分布的。赫歇尔在他妹妹卡罗琳的协助下,经过不懈研究与努力,终于发现越靠近  相似文献   

18.
在茫茫宇宙的无数星系中,还有另一个太阳系吗?能够找到另一个地球吗?2002年6月,随着寻找类地行星的竞争日益加剧,行星搜寻者的情绪也空前高涨起来。在一个小组的研究人员发布了第一个找到类似太阳系星系的头条新闻的同时,另一个小组的研究人员也暗暗地坚定了他们夺取更大奖项的信心:因为他们发现了第一颗环绕不是太阳的恒星旋转的类地行星。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现在已不稀奇———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大约已找到了90颗之多。但是,天文学家们真正想知道的是,是否还存在更多像我们地球一样的行星,另外这些行星是否载有“人类…  相似文献   

19.
有关UFO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着众多的流行版本,许多人还从考古学、天文学的角度提出有关证据,证明人类与外星生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过“亲密接触”,当时的地球人就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刻画和描绘外星生命的特征。在著名的玛雅文化遗迹的考古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玛雅文明时代的雕塑和浮雕,其中有些雕塑竟与当代美国的F-16战斗机极为相似,还有一个类似于当代人们描绘的飞碟。玛雅人:与外星生命亲密接触?@古飞  相似文献   

20.
阿兹台克神庙的发掘起始于1978年2月21日早上。那天黎明,电气线路工人正在立宪广场附近挖地沟,突然在离街道地表不到2米处触到一大块石雕。一听到有此发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研究墨西哥早期文化的主要机构)立即派考古小组奔赴现场。发掘工人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把黏在石雕表面上的泥垢一点点地清除掉,不到一个星期就揭示出这个巨大石雕的全貌。这件文物是一块直径约3米、厚约30厘米的庞大石盘,铭刻着一个半裸的女神,头、双臂和两腿被从躯体上肢解下来。考古学家们认出这个雕像所代表的就是阿兹台克月神,名曰考约绍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