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舰载飞机发动机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舰载飞机特殊的作战环境和起降方式,决定了其动力装置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舰载飞机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可为广大科研人员了解舰载飞机发动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舰载飞机总体设计关键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飞机除了必须具有陆基飞机应有的设计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其特殊的起降方式和使用环境、独特的结构/机构设计特点等因素,其设计难度比陆基飞机大.本文以支援类舰载飞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机/舰适配性、动力、结构、座舱设计等方面对舰载飞机总体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约束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舰载飞机设计时需要关注的特殊设计约束.在前期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为舰载飞机的总体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舰载飞机是一个具有海岸线国家的战略任务,在活动甲板上起飞和着舰是舰载飞机设计和使用中的特殊飞行动力学问题,关系到飞机的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在过去,我国对舰载飞机飞行动力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近两年来,我国对舰载飞机飞行动力学的研究奋起直追,已获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已经步入了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子彦 《飞行力学》1997,15(3):60-66
论述了舰载飞机起飞,着舰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舰载飞机设计和飞行员训练的重要性。分析了舰载飞机在起飞,着舰环境条件,起飞方式,着舰方式和着舰导引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及实现舰载飞机起飞,着舰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对飞行模拟器的运动系统,视景系统,座舱设备和软件系统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分析了用现有地面飞行模拟器来模拟舰载飞机起飞,着舰需要进行的各项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彬  王大海 《飞行力学》1993,11(3):61-66
研究甲板纵向摇动对舰载飞机弹射起飞性能的影响。利用国外某型舰载飞机的数据,对弹射起飞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板纵摇对飞机离舰后的最大下沉量、迎角等参数影响较大,在舰载飞机设计和使用条件方面必须考虑甲板纵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着舰进近下滑中的操纵需求分析,提出舰载飞机着舰进近适配性的评估要求。在评估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飞机在进近适配性方面相关的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和分析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着舰进近适配性评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舰载飞机的滑跳起飞过程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地阐述了舰载飞机滑跳起飞的过程,给出了描述滑跳起飞跑道斜坡段形状的实用工程计算公式,并逐一建立了舰载飞机滑跳起飞在每个起飞阶段的运动方程,特别是在斜坡两轮滑跑段的运动方程(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有助于分析舰载飞机滑跳起飞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舰载飞机着舰最佳甲板风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炎娜  董庚寿 《飞行力学》1995,13(2):18-24,32
主要依据美国海军航空兵试验地各种舰载飞机实际飞行试验研究结果,阐述舰载飞机着舰最佳甲板风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其大小。经初步分析认为:对于喷气式舰载飞机着舰甲板风为25kn,对于螺旋桨式舰载飞机着舰甲板风 15kn是最佳的。但通过计算喷气式飞机甲板风值在25kn和35kn的结果比较,在甲板风为25kn时,由于接地速率增加近10%,这将会带来一些不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航空母舰与舰载飞机组成的武器系统是海军夺取海上制空权的最有力武器系统。舰载飞机把航空兵的作战速度快、作用距离远、效能高以及机动灵活的特点带到了海上,承担着舰队防空、空对面攻击、预警侦察、电子对抗、巡逻反潜、搜索救援、运输补给等各项战斗任务。舰载飞机的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飞机着舰过程对着舰引导信息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为了更好地辅助飞行员着舰或者实现舰载机自主着舰,文章将电子着舰系统和光学助降系统提供的引导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电子与光学着舰信息的综合运用。其中,电子着舰系统提供斜距、方位仰角和方位偏航角,光学助降系统提供方位仰角和方位偏航角。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的着舰引导信息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近舰区风场特点,建立了低空风场和舰尾流模型,对飞机的着舰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认为:近舰区风场影响了着舰航迹的稳定性,降低了飞机着舰的安全性和乘坐品质。为了验证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飞行员在环的地面飞行模拟试验,分析了近舰区风场对飞机着舰过程和飞行员操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近舰区风场的存在显著增加了飞行员的滚转操纵负荷。  相似文献   

13.
着舰技术是舰载机应用的一项高难技术,自动油门控制作为一项有效的着舰辅助手段,通过进场动力补偿,可有效提高舰载机着舰轨迹稳定性,进而显著提升着舰精度及着舰成功率。介绍了自动油门控制技术的起源、着舰需求、基本组成和控制原理,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舰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舰载机拦阻着舰是舰载机有别于陆基飞机的主要特点,也是造成舰载机高事故率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对舰载机着舰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较完整的舰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方程,并通过对拦阻力所在的拦阻平面研究,依据拦阻钩与拦阻索相对滑动所经历的时间进一步计算出舰载机撞索的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载波相位周跳检测与修复是实现GPS高精度定位的难点之一。小波变换具有空间局部性好的特点,本文利用小波变换把载波相位观测量分解为高频和低频分量,提出了利用小波系数局部极值点检测相位周跳的方法。基于载波相位和多普勒频率共同约束的埃尔米特多项式,外推周跳时刻载波相位,与观测值比较确定周跳的大小,从而修复周跳。利用飞机实际观测数据和仿真的高动态数据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高动态情况下载波相位周跳进行准确探测和修复。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的特点和需求,研究着舰导引轨迹生成,进行着舰导引轨迹跟踪控制设计,并通过仿真和飞行试验验证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而着舰系统的复杂性又使得指标要求涉及很多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明确着舰的指标要求,从而有利于着舰理论和工程等研究,整理了公开文献中分散的指标要求,并梳理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了着舰指标体系,将指标归纳到总体框架中。研究结果对着舰的控制与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母中程对潜防御区声呐舰配置问题,在分析航渡过程中航母受敌导弹攻击威胁的基础上,从有效应 对敌潜艇导弹攻击,保障航母安全的要求出发,对中程对潜防御区声呐舰的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程对潜 防御区声呐舰的配置原则和方法,对航母编队反潜作战的兵力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舰载机的回收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式寻优的舰载机实时回收方法。通过对典型回收模式的计算分析,寻求最佳的回收模式,解决舰载机回收过程中通用因素带来的回收决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优先级的时间域区间集算法,解决舰载机回收过程中随机因素带来的回收决策问题,即在既定的回收群体下,寻求最佳的回收序列。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式寻优的舰载机实时回收方法能够处理复杂多变的回收限制因素,得到合理可行的回收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
The potential benefit of using a smoothing filter to estimate a carrier phase over use of phase-locked loops (PLL) is determined.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possible configurations of an all-digital coherent demodulation receiver. These are residual carrier PLL, sideband-aided residual carrier PLL, and finally sideband aided with Kalman smoother. The average symbol SNR after losses due to carrier phase estimation is computed for different total power SNRs, symbol rates, and symbol SNRs. It is found that smoothing is most beneficial for low symbol SNRs and low symbol rates. Smoothing gains up to 0.7 dB over sideband-aided residual carrier PLL, and the combined benefit of smoothing and sideband aiding relative to residual carrier loop is often in excess of 1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