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载人航天器废物收集和处理沈学夫,沈力平载人航天中,由于微重力的影响,航天员的大、小便及其它废物的收集和处理成为一个难题。尽管为此作了长期研究,总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前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列别杰夫在飞行日记中写道:“在宇宙中处理自己的大小便,可...  相似文献   

2.
研究长期失重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微重力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取得可以详细分析内环境状态的资料。研究证明长期停留在微重力的条件下人的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水平、许多代谢指标和内环境发生改变;某些组织和器官产生结构的重建(首先是骨骼肌肉人器官);能量和消耗性代谢(蛋白质)达到新的水平;分解过程增强和神经内分泌调节机理改变。在微重力的条件下,各系统的机能负荷重新分析,它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的调节机能重新组建。本文中讨  相似文献   

3.
在航天飞行微重力的作用下,地面重力引起的人体形变和结构应力消失,它改变了输入,降低了重量负荷和血液流体静压。由于调节过程改变和急性、慢性适应反应的结果,发生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水盐代谢系统的状态和机能改变,人在地面所具有的属性和性质局部的消失。微重力的条件下,人的机体内发生的改变启动自我调节和适应机制,预防了继续发生异常和减轻异常发生的程度。本文论证了机体调节的特点和主要生理系统对微重力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航天飞行医学监督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包括星际飞行在内的长期航天飞行医学诊断的概念模式,以及分析“和平”号航天站载人飞行的医学监督系统实施方法。为了构造适合于星际飞行的医学监督概念模式,对微重力下产生的综合症(状态)进行分级,及列举工程紧急状态时发生健康状态的障碍。讨论了星际飞行进行医学诊断原则和分析诊断信息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辉 《宇航学报》1996,17(4):110-114
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独特物理现象对航天器各系统均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在型号研制中正确计入微重力效应是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现阶段,航天器发动机再启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以及载人航天防火安全相关的微重力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微重力效应问题日益会严重起来(结构动力学、耦合动力学、多相流温控、低重星球场着陆撞击……),进行深入广泛的微重力效应研究对保证航天器飞行任务完成有着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航天时的失重环境使航天员在运动和做功时不需要对抗重力的作用和维持体位在一定的姿势,长时间的失重将引起肌肉的废用性变化。失重对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都有影响,其中骨骼肌的变化最明显,本文主要介绍失重对骨骼肌的影响,危害性和引起骨骼肌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业还刚刚开始,研究人员正在为随时都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而努力,这是空间材料加工进入 商业化的基础。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了大约140项材料流体科学实验,而且还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250项同类试验。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曾一度受挫,使西方各国进入空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苏联光子号回收舱和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并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和苏联在其返回式卫星上不止一次为西方搭载过微重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对航天员心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贯穿于载人航天飞行的整个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微重力条件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始于“礼炮-6”号空间站飞行,在“礼炮-7”号飞行中延续,而最丰富的信息来自于“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在“和平”号空间站15年的飞行期间,有28个乘员组的35名俄罗斯航天员,7名美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9.
航天工程育种是借助空间飞行器和地面模拟空间装置,利用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复杂电磁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生物材料的诱变作用,使材料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材料,进行多代选育,最终获得优良新品种。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的育种手段,没有导入外来基因,与转基因有本质区别,属于食用安全的产品。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天辰实业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全资公司。作为从事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四)和平号航天站发射日期1986年2月20日飞行任务系前苏联新型的航天站,有6个对接接口,可构成一个大型组合式航天基地。与之对接的航天器包括宇宙号卫星、各种专用科学舱、联盟T号和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上述对接舱和...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对骨骼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失重对骨骼肌的影响 失重对骨骼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的萎缩和肌肉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地面上用磁性液体制造流体的超重、失重和微重力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正良 《宇航学报》2004,25(2):179-182
磁力和重力均为非接触的力,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同时,磁性液体处于超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的磁力和重力方向相反时,磁性液体处于失重状态;当作用于磁性液体上磁力和重力相互抵消,磁性液体呈饱和磁化状态且处在均匀梯度磁场区域中时,磁性液体被表面张力约束成球体,磁性液体处于微重力状态。这一发现使我们在地面上能经济的、方便的、长时间的制造流体的小区域微重力环境,为研究微重力状态下的流体科学、生命科学,材料加工和器件开发等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谭邦治 《中国航天》1999,(9):28-29,32
三、中国应在宇宙探测中有所作为  (一)宇宙探测与研究关系到全人类,也关系到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究人类进驻新疆域的可能性与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作用,这是航天科技工业肩负的四大艰巨的使命,也是其着重搞好知识创新和整合、实现产业化的目的之所在。宇宙探测与完成航天的四大使命密切相关,也是实施和完成四大使命必经的途径。从宇宙探测的四大内容(对地球进行全球性综合探测与研究及对太阳、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环境的探测与研究,空间天文探测与研究,空间物理探测与研究以及生命与宇…  相似文献   

14.
前哨 《航天》2010,(1):32-34
未来航天医学研究的三大问题是宇宙辐射的后效应、骨骼矿物脱失和肌肉萎缩、以及航天员的心理和行为障碍。美国国际空间站建成以后准备进行的生物医学研究也是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迹象表明,苏联从七十年代初期起就已放弃了利用低轨道卫星(“国际宇宙号”卫星除外)的全国性辐射研究计划。空间辐射研究工作几乎已全部由装在“宇宙号”系列中的侦察卫星、“闪电号”通信卫星和“流星号”气象卫星上的附属有效载荷承担(“宇宙906号”科学卫星是最近的一个例外)。目前,苏联航天科学的重点是利用“预报号”  相似文献   

16.
微重力火箭气动加热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动外形为曲线、锥(柱)旋转组合体的微重力火箭,采用半球-柱(锥)和后掠翼的气动加热计算方法及公式,分析计算了超高音速飞行状态下微重力火箭各特征表面上的热流及温度,并用一元平板传热模型和差分方法计算了箭体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为箭体结构及热防护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微重力下生物学适应问题及医学影像学技术解决相关生理适应问题的概要途径。下个世纪的空间居住和星际间的飞行将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由此要求研究者和影像学专家必须解决在微策略研究方面 采影像技术的问题,微重力因素导致了头部液体移动、电解质失,肌肉和骨质丧失、贫血、免疫反应降低、胃排空和肝代谢的变化、肠需动增加及空间运动病的发生。医学影像学是唯一能够评价上述全部微重力生理适应问题的途径,影像学资料还能鉴别人类在空间生存中那些潜在的有益或有害的改变,以便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王金华载人航天的特点是技术难度高和耗资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讲,宇宙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对宇宙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星际飞行的医学保证规定了在航天飞行时,于火星表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接近飞行后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及工作能力的环境条件所建立的医学、工程和组织的综合措施,根据分析长期轨道航天飞行的资料和预测2-3年长期航天飞行(包括停留在火星表面时机体机能改变资料),论证了生飞行医学保证的概念性结果。特别注意了向火星飞行时医学保证的关键性问题:对航天员的状态进行医学监督和预防微重力对航天员的不良影响,保持航天员适宜的工作能力,以及作为预防航天飞行不良影响措施的短臂离心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