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战告捷和 21世纪的来临,空间站技术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作为空间站大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进行物资补给,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兼做空间试验。本文主要对空间站大系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时所遵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究应与整个空间站大系统的规模相配套,根据空间站的规模及要求来制定发展途径。 1971年4月 19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  相似文献   

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10,(6):126-131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201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是本世纪末最巨大的航天工程。本文概述了空间站姿态控制、轨道维持、自主交会对接及其多自由度半物理和全物理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4.
阳光 《航天》2014,(4):6-7
2013年7月16日,意大利航天员帕尔米塔诺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因航天服头盔漏水而差点被淹死。美航宇局2014年2月2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故障可能是因有硅酸铝碎屑堵住了一个水管并迫使液体进入航天服通风系统造成的。国际空间站总工程师、故障调查委员会主席汉森说,这或许是美航宇局迄今遇到的最严重的一次太空行走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现状和应用情况,分析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布局、层次架构及其特点,研究国际空间站标准群对我们的启示,为我国载人空间站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江山 《航天》2014,(5):13-13
3月28日晨,在因技术问题而未能以快速对接模式在发射后约6小时就同国际空间站对接后,俄罗斯联盟TMA12M载人飞船同空间站顺利对接。飞船是在3月26日发射升空的,原拟在升空约6小时、绕地球飞行4圈后就同空间站交会,其间船上的火箭发动机需准时进行一系列的点火工作。  相似文献   

7.
庞之浩 《航天员》2011,(5):59-62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头的,其投入占国际空间站总成本的70%,所以称得上该工程的“龙头老大”。美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等各1个,以及7段桁架结构、4对太阳能电池阵,还用航天飞机完成了许多舱段的运输任务和航天员出舱组装空间站部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参加美国国际永久性空间站计划的项目分属两大类,一类是研制空间站的组装、维修和服务所需设备,另一类是发展空间站的加拿大用户,使加拿大得以充分利用空间站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云力 《中国航天》1996,(5):12-13
日本加速国际空间站的研制云力日本今年将加速其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月对日本实验舱(JEM)进行关键设计评审,并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促进利用该实验舱进行科学及工程研究工作。日本至少有10家大的宇航公司参加了总价值30亿美元的空间站系统承包工...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11.
<正>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2022年11月初我国已经完成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建造,经历约1个月在轨测试,空间站工作正常稳定,后续将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连续运行10年以上。在空间站全寿命周期内将持续开展平台维护、航天员驻留,并开展大规模的空间载荷试验。  相似文献   

12.
空间站的变结构鲁棒稳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站的参数不确定性和环境干扰,提出将变结构控制技术应用于空间站姿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所得闭环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能够有效地克服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同时控制器结构简单、工程易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1997,(8):21-21,23
美国公布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美国航宇局最近公布了新的国际空间站组装进度安排。按照这一安排,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共需45次发射,该站将在1999年1月开始具备永久载人能力,2003年建成。这一竣工时间比1984年里根总统提出这项计划时所瞄准的建成时间...  相似文献   

14.
刘爽 《航天》2012,(6):33-35
许多人对国际空间站的科技成就如数家珍,但或许并没有意识到,空间站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科技层面。面对茫茫宇宙,空间站显得渺小而孤单,使命感与人类之间最质朴的情感战胜了其他杂念。不分种族、国家,空间站的每一成员都是兄弟姐妹,人们在这里体验着友谊与真诚。  相似文献   

15.
申斯 《航天员》2011,(5):25-29
当年,苏联在空间站建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空间站领域技高一筹。究其原因,主要是苏联把发展空间站作为未来航天计划发展的核心,并且与当时苏联的国情相关联的是,  相似文献   

16.
晨曦 《航天员》2011,(4):65-66
2010年12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太空机器人大赛在国际空间站内拉开帷幕。来自美国多所高中的10支参赛队伍,控制着它们的“零重力机器人”在国际空间站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争霸战。  相似文献   

17.
自由号空间站转变为全球空间站范剑峰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已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设计和静态与动态试验,经历了多次“设计十制造一试验”的循环,其技术与工程发展已趋于成熟。为了减小现有激光武器系统的体积,适合装舰使用,准备采用涡扇喷气发动机作为压力恢复系统(用...  相似文献   

18.
李时来 《航天员》2011,(5):63-65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搭建的一个暂住堡垒。航天员们乘坐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飞赴空间站,其间,他们会根据需要携带各种工具、用品或生物——包括空间站本身的补给、实验用品和生活用品等到空间站,  相似文献   

19.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空间站上的主要系统之一。人在空间站能停留多长时间,空间站能容纲多少航天员在上面生活与工作,主要取决于该系统的性能,本文重点介绍国际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同时对两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4,(3):51-52
2013年7月16日,意大利宇航员帕尔米塔诺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时因宇航服头盔漏水而差点被淹死。NASA2月2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故障可能是因有硅酸铝碎屑堵住了一个水管并迫使液体进入宇航服通风系统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