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波 《国际航空》2002,(6):62-63
欧洲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各种航天飞机方案,如法国宇航公司提出的ARES-S技术验证方案和德国的“不死鸟”。日本除集中发展“希望”X小型航天飞机外,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对用于未来太空旅游的称为“观光丸”的单级入轨运载器样机进行了一系列的亚音速低空试飞。此外,印度也在研究称为“艾斯塔”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运载器发射费用高,为降低发射费用,美国、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等都在研究可复用的航天运载器。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并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可复用运载器要最终取代一次性运载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赵克云 《推进技术》1987,8(1):65-66
可以预言:用于低地轨道客运的第二代航天飞机和用于各种目的站的运输货物的大型航天货机将会同时得到发展.在展望未来的航天运载器之前,先看一看国际上航天运载器研制情况.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航天运载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国外20世纪80~90年代多个空天飞机研究项目的特点,但是由于航天推进系统论证工作的迅速发展,这些曾经被一些空间大国列为国家计划的先进的吸气式推进系统(如英国的HOTOL、美国的NASP、德国的SANGER等方案)相继变得不合适,低成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受到了美国及欧空局的重视,并有希望成为下代的运载器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已有6架航天飞机先后升空,其中5架是美国的。目前,美国一方面改进现役航天飞机,另一方面着力开发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所需技术,准备研制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取代现役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6.
液体火箭发动机对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给定的飞行任务,计算了推进系统采用国外现有、改型以及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时,主推进系统发动机的组成方式对单级入轨运载器干质量的影响。对推进系统采用改进SSME的单级入轨运载器,计算了在运载器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有效载荷的影响,以及在有效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比冲和质量对运载器子质运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推进系统采用双燃料双膨胀发动机的单级入轨运载器具有最小的干质量。  相似文献   

7.
先进结构是支撑航天运载器研制及航天任务实施的基础,而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则是先进航天运载器结构研制的重要基石。本文在简要论述航天运载器结构特点及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航天运载器结构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应用与发展需求,最后从超大型结构制造、整体高精高性能制造、复合材料结构制造、增材制造和绿色制造五个方面综述了航天结构先进工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可重构的卫星/运载复用电子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型运载器能够降低卫星发射成本,针对小型运载器运载能力有限的情况,通过卫星与运载电子系统特点分析,提出可重构的卫星/运载复用电子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总线的混合结构,并将可重构计算技术应用于中心计算机的设计,利用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软硬件协同设计以及硬件描述语言(HDL)设计等技术完成系统功能。通过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重构,星载计算机实现对运载器与卫星的控制与管理,并能够进行故障处理及在轨升级。构建地面实时仿真系统并进行仿真测试,得到重构时间在(500±40)ms范围内、〖JP〗控制周期可达10 m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与系统重构的有效性。通过硬件的分时复用,复用电子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发射成本,并解决系统资源、多功能与高性能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空天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为对抗美国的多项空天飞行器与高超声速技术研制计划,俄罗斯提出了“铁锤”高超声速无人运载飞行器项目,旨在利用成熟的航空与火箭技术,研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系统超轻型无人运载飞行器。重点介绍了“铁锤”项目第一阶段运载飞机及其动力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运载飞机原型机方案、总体布局,以及带隔道的进气道、冲压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解析,初步总结了该项目运载飞机技术的特点和气动特性,可为我国空天入轨飞行器及其动力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3):20-20
2005年6月7日,第二次欧洲“太空理事会”会议于卢森堡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欧空局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和欧盟竞争委员会(国际市场/工业界/研究机构)会议。与私人以及公共资助者磋商后,“太空理事会”正在着手制定一项涵盖欧盟、欧空局及其成员国航天行动的连贯性航天政策和相关航天计划(直至2013年),并计划在今年11月召开的第三次“太空理事会”会议上通过该议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