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协调地在同一个多线程中完成定时任务和随机任务以及数据交换是多线程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文中总结分析了2种多线程的实现方法,即用户接口线程方式和工作者线程方式。为了在同一多线程中执行定时任务和随机任务,将多种任务封装成一个对象,在多线程中根据指令进行调度。文中将多线程看作一个虚拟的下位机,主线程等采用串行通信协议的原理实现与多线程之间的多种任务复杂数据交换和通信。  相似文献   

2.
闫华  武小悦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769-2777
基于对任务的弧段划分,建立了测控通信任务的可靠性模型.根据任务执行时序图,参与任务的测控通信资源及任务成败标准,将测控通信任务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弧段,定义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基于Markov过程,提出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的可靠性建模方法.提出了在考虑测控通信资源的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情况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对测控通信任务重新划分任务弧段,各任务弧段依据相应方法单独建立模型,依次求解各模型可得整个任务的可靠性.最后以具体的测控通信任务为例,计算并分析了不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仅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仅考虑资源停机时间以及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任务可靠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目前的NASA通信同(NASCOM)以及该网为所有NASA航天计划提供长途工作通信的发展过程。还介绍了为满足80年代NASA远程通信要求而正在实施的一些方案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多目标飞行器间状态数据如何实时、高效地进行数据交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局段的分布式多任务数据交换方法,并提供了持久、实时、灵活、透明的数据管理和访问手段,解决了大型分布式异构环境下多任务测控信息共享和交互问题,帮助测控应用软件方便、实时、透明地收集和控制散布于集群计算环境下各处理机上的任务信息,简化了多目标飞行器协同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5.
交会对接任务天基双目标测控通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交会对接任务对测控通信提出的高覆盖率和双目标测控等需求的问题,分析2颗中继卫星能够提供的覆盖率,设计双目标测控工作模式以及天地协同机制,计算中继链路的性能,分析表明,天基测控可提供约72%的测控覆盖率,能够支持双目标测控,链路余量满足要求;统计了任务中关键段落的测控通信工作情况,分析结果和实际任务情况验证了天基测控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后续任务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试验任务通信网络管理的现状,实现了一套基于现有通信网络传输方式、立足目前通信系统值勤模式、面向执行试验任务过程中通信保障的综合通信网络管理系统,举例说明了该套系统在试验任务中的应用情况,总结分析了该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特点,为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测控通信覆盖率,充分体现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特点,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需求;探讨了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用户目标、对用户目标测定轨、着陆场直升机缝隙通信等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中继卫星系统抗雨衰影响、多目标支持能力、应急支持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后续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CCSDS XTCE在航天任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探讨目前XTCE(基于XML的遥测遥控信息交换标准)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XTCE标准的创建背景和基本概念;然后通过SCOS-2000(飞行器控制和操作系统2000)和JWST(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2个应用实例说明了XTCE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最后针对我国测控数据的交换现状,具体分析了国内在进行测控数据交换时应该借鉴XTCE标准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使用XTCE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飞机座舱盖透明件使用寿命研究工作与飞机金属结构件的寿命研究不同点在于:在前者的疲劳试验中载荷与温度同时作用,加温-加载试验与老化试验交替进行;透明材料的分子结构与金属材料分子结构不同,因而透明材料的故障及失效模式与金属不同。本文对舱盖透明件疲劳试验的温度-载荷谱的制定进行了介绍,对于舱盖使用寿命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飞机非金属件的寿命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任务计算机调试设备配套软件在任务计算机仿真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对该软件设计方法和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主要介绍了VC ++6 .0环境下串行通信和显示控制软件的设计技术 ,并讨论了如何提高应用程序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规模复杂航电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采用多进程的架构可以增加软件模块的内聚性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通过对比不同进程间通信方式,在Qt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的进程间通信机制,并构建了任务系统软件多进程软件架构.结果 表明,共享内存可以满足多进程软件的通信速率及实时性要求,多进程软件架构增强了软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天问一号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的3大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天问一号的任务概况和飞行进展,全面总结了任务取得的8类创新成就和突破的主要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火星环绕、着陆、巡视3大任务强耦合的总体设计、多弹道地球逃逸轨道发射、行星际飞行与火星捕获控制、火星进入下降着陆、火星表面恶劣环境应对、4亿千米远距离测控通信、遥感与巡视探测先进载荷、火星环境建模与地面验证试验。天问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使得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一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3.
卫旭华 《载人航天》2023,(6):765-773
载人航天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航天员团队、地面指挥、支持和保障团队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然而,受环境极端、资源匮乏、通信延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团队协作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在对国内外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团队协作问题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基于人-环境-技术框架总结了载人航天任务环境、团队配置、多团队系统协作、决策支持和交互过程动态监测方面的挑战,并从航天环境、任务团队管理、航天器技术支持等方面梳理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飞机大修工艺是研究如何将飞机分解成各个零部件进行修理后再组装成整机的方法与过程.本文在介绍预警机大修工艺流程基础上,对任务系统大修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我国预警机任务系统试修积淀,给出关键工序.可为同类别特种飞机任务系统大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使命任务分解的航空电子跨平台通信组织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中,跨平台通信的组织将直接体现使命任务的需求。通过功能流程框图将航空电子系统使命任务各个阶段分解为功能组件,给出了一种功能组件之间跨平台信息交互的组织方法,并采用移动自组织通信的方式实现。将某任务片段中的空中图像信息传输作为模拟案例,使用OPNET软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根据任务的特性设定平台之间的动态通信过程,与没有经过使命任务分解设计的对照组相比,在同等发射功率下能够有效地降低误码率。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军用直升机的单项,综合性能指标;介绍了四种常用武器系统效能模型;提出了用来评价军用直升机综合性能的任务效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STEP作为产品数据交换的标准已经提出多年,并且正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Inter-net/Intranet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的高速公路。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NIIP计划提出的三层协议,探讨了利用STEP标准实现互联网上产品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飞行器任务规划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林成  陈璟  王楠 《航空学报》2014,(3):593-606
任务规划是各类飞行器尤其是军用飞行器成功遂行任务的有效支撑和重要保证。首先,介绍了飞行器任务规划的基本概念;其次,系统地分析和梳理了任务规划技术的体系结构,从研究方法及对象的角度,将其归纳为面向多飞行器任务分配及协同的行动规划、面向飞行器战术动作实施方法设计的战术动作规划和面向飞行路径生成的航线/轨迹规划3个层次;随后,阐述了国内外飞行器任务规划各层次的研究现状,在问题建模与求解上所形成的代表性方法及其特点,以及飞行器任务规划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论述了飞行器任务规划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计算空气动力学的流场和图形显示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计算空气动力学流场和图形显示的重要性,它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介绍了在VAX计算机上研制的计算空气动力学流场和图形显示软件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空间站时代日本的一种可能的数据中继卫星系统方案。该数据中继和跟踪卫星系统(DRTSS)将为高达300Mb/s数传速率的轨道航天器提供S波段和Ka波段通信及跟踪勤务。本方讨论了DRTSS的任务要求并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有关ETS-Ⅵ实验计划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