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EDRS(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审批。这标志着该系统获得了首个用户---欧盟的GMES(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的"哨兵"-1和"哨兵"-2卫星)的认可。EDRS将提供一个快速、可靠、无缝的通信网络,按需实时从卫星获取信息,这将成为首个商业运营的向对地观测界提供服务的数据中继系统。未来所有配备EDRS的地球观测卫星将能更快速地传送数据并且进行更长时间的传送。  相似文献   

2.
AJointVentureofNewsCorporationandRockwellCollinsFounded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制作公司——新闻公司(NewsCognration)以及国际航空电子领域的主导企业——罗克韦尔柯林斯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InFlightNotwork。新公司将为全球飞机乘客提供机上以及地面的电视直播、音像节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等服务,InFlightNetnork计划从明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开展业务。它将成为全球第一家机上娱乐网的电提供新闻直播、体育、娱乐以及音像节目、宽带互联网访问。InFlightNetwork公司基于卫星的全球宽带数字通讯网络还将支持多个视频信道,并根据…  相似文献   

3.
全球星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开发的全球星系统将使用48颗低轨卫星(见图1,略)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移动通讯系统,该系统符合副总统戈尔先生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观点。作为一个由新公司开发的大型长期商业系统,全球星系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去探索高效卫星指令控制的新方法。正在研究的设计方案和操作方案不受已有物理或组织结构的影响。该项目确实称得上是“白手起家”。 全球星系统的操作难度很大。显然,即使每颗星一天24小时仅安排一个人来监视和控制,对全球星系统来说也是开支不起的(需要200个工作人员)。即使对每颗星每圈只测控一次,数据获取也要每45秒启停一次。尽管各显基本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星将要显示出自己的“特点”,并要求不同的数据校正和不同级别的服务。 本文讨论了全球星系统的技术难点、目前的工程方案、系统设计决策,并阐述处理卫星、地面系统和操作小组的综合需求和相互关系的操作方案。系统吸取了过去任务中的经验教训,打破了组织机构上的壁障,系统各部分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星座的管理制定了新的操作方案。然后由操作方案导出控制中心的要求。 本文最后总结了这些工程方法和方案在将来不同等级卫星星座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TheVORandDMEDispositionbeforetheTransitiontotheNewNavigationSystem一、引言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实施技术政策的任务中提出了在20~30年内,导航方面将以单一的卫星导航取代传统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并明确在国际协调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分阶段逐步过渡到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提供的服务。虽然未来20-30年并不遥远,但在日前至过渡时期,陆基无线电导航、尤其是航路全问信标(VOR)和测距仪(DME)导航仍将是航空导航的主要手段。况且一些70、80年代引进的设备已进入了更新期,再过几年90年代初安装…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GNSS全球瞬时高精度服务一直是GNSS领域的迫切需求和研究热点.采用低轨导航增强技术体制,利用低轨卫星运动几何变化快的特点,解决GNSS精密单点定位快速收敛问题和性能提升问题,是GNSS高精度定位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全球瞬时高精度服务内涵出发,阐述了天象一号低轨导航增强试验系统的技术体制,包括系统工作模...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15日,GPS IIR-19M卫星从卡纳维拉尔空军地基发射升空,现已开始向全球军民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4月24日,波音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升空,将欧洲制造的4颗“全球星”电话中继卫星送入高1240千米、倾角51.9°的太空轨道,此后卫星携带的变轨推进系统将使卫星进入预定的低地轨道.此次发射使“全球星”系统的入轨卫星数量增加到8颗.“全球星”系统是由56颗卫星组成的星座,按计划于1999年全部发射入轨,从而能够向全球提供移动  相似文献   

8.
《国际航空》2012,(1):8-8
2011年12月27日.经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由10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卫星系统开始提供试运行服务。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初,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已经开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系统,并将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消息表明,一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交付使用,将使我国民航和军航的导航技术发生历史性变革,飞行员不必依赖地面导航设施而能沿着精确定位的航迹飞行,使飞机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安全、精确地飞行和着陆,极大地提高飞行的精确度和安全水平。同时,将使我国民航依赖于美国GPS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1年底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2012年底宣布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其服务性能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考虑到海上及南半球的系统性能测试较少,因此借助国家海洋局组织的第28次、第29次南极科考任务,进行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远洋评估试验。试验以GPS(全球定位系统)PPP(精密单点定位)为基准,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结果与PPP结果相比较,取95%进行统计。初步结果表明,随着系统的逐步完善,服务性能逐步提高,目前在系统的南半球覆盖范围内,海上航行可以获得水平精度11m、高程精度14m的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