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真空吸渗挤压工艺作为一种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集合金熔化、预制体预热、镁液浇注和挤压浸渗为一体.通过该工艺实现过程及各系统功能的划分,将真空吸渗挤压工艺分为坩锅系统、加热系统、气路系统、成形系统、压力系统、监控系统等部分.根据工艺试验的运行状况,分析了各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原因,并对故障多发部位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对试验系统危害最高的是加热系统,成为影响整个工艺系统的关键,然后是坩锅系统和气路系统.针对各系统的故障特点,提出了改善真空吸渗挤压工艺系统可靠性、安全性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由于空管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对安全要求很高.为了提升空管系统防护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空管系统防护分析方法.基于防护性质的不同,将系统防护分为预防性防护、恢复性防护和事故减轻性防护,建立了空管系统防护模型.根据空管系统防护模型构建了空管系统防护本体,并自定义推理语句,实现空管系统防护分析的智能化.最后以乌伯林根空难为例详细说明了空管系统防护分析过程,并编写软件加以实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型突发事件现场视音频的指挥调度,介绍了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具体介绍了本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可实现的业务种类,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技术对比及本系统的应用场景.最后,介绍了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贮箱变质量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航天器贮箱变质量流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根据虚拟质量法(VMM),结合边界元法和有限元法构建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模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质量变化对系统的动态影响.通过Newmark直接积分法计算出贮箱变质量系统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由于系统质量减少,引起了系统振动频率的增大,并产生一个附加负阻尼.系统的振动频率的范围可以通过系统质量的范围确定.变质量引起的附加负阻尼的大小与系统的质量变化率成正比.对于系统的横向振动,质量减少引起的附加负阻尼在整个过程对系统振动的影响比较稳定,对于系统的纵向振动,质量减少引起的附加负阻尼对系统振动的影响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CDMA系统是干扰受限的系统,降低干扰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TD-S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就是在保证用户的QoS前提下,降低发射功率,减少系统干扰从而增大系统的容量.本文介绍了TD-SCDMA中外环空率控制的算法,并且分析了功率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远程考试系统是现代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有力工具,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论述了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智能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详细阐述了.NET下远程过程处理等关键的实现技术.系统通过试运行,效果良好.系统适合于各考试中心或普通高校远程教育学院用来实施远程教育考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混杂系统的性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系统的稳定性是衡量一个系统的重要指标.主要讨论了混杂系统的双测度稳定性,给出混杂系统双测度稳定性的判别准则.最后,介绍了甘油连续方式发酵1.3-丙二醇的动力系统,并借助上面的版别准则说明此动力系统是双测度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新一代战机的过失速特性、作战效能和空战战法等不同需求,提出了能够灵活适应多任务需求的柔性仿真系统.基于敏捷仿真系统概念和框架,将仿真系统中的各模型单元设计为一系列自治的服务模型.通过描述契约定义可重用的仿真资源,亦即“服务”,并可被机器处理.仿真系统被描述成系统层面上描述契约的组合.根据该开发方法实现多任务柔性仿真系统,支持研究飞行品质、空战战法和多机空战,并且易于扩展和适配后续变化的需求.利用该系统进行了战机过失速的作战效能评估,得出了最大迎角与捕获时间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预期的仿真开发的快速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对简单转子支承系统的油膜稳定区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建立包含支承阻尼和转子外阻尼在内的弹性支承滑动轴承系统模型,计算了该转子系统的油膜稳定界限,并对稳定界限进行分析,讨论了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减小转子系统的刚度,是提高系统油膜稳定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反推力系统安全性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分析发动机反推力系统适航规章25.933、相关的适航咨询通告和背景资料,以及民用飞机反推力系统空难事故,获得了反推力系统设计的总体安全性要求,为国内反推力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运用系统安全性评估的方法对某型号反推力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架构设计中存在单一故障导致反推力装置意外打开,不满足反推力系统总体安全性要求.为了消除该单一故障,提出了将同步锁的控制独立于反推控制器(EAU)的更改方案.这不仅明显提高了某型号反推力系统的安全性,也对以后其他型号反推力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机动飞行下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估飞行攻角和侧滑角快速变化对进气道出口畸变、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某型飞机高机动下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飞行试验,获得了快速飞行姿态改变时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关参数的试验数据.通过对飞行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高机动状态下进气道出口的畸变特性、发动机稳定性以及进气道出口畸变和发动机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机动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流场品质变差,发动机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试飞中总压畸变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试飞中总压畸变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详细介绍了传感器选型、测点布局、受感部设计、测试及采集系统构建的要点,开发了通用动态数据处理软件,并重点研究了动态总压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问题。通过某型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试飞应用及其数据处理表明:提出的测试与采集方案合理可行,工程应用情况良好;动态数据处理中应合理选择截止频率、滤波器阶次以及滤波函数。  相似文献   

13.
孔迪 《航空发动机》2014,40(3):60-65
针对飞机在大攻角飞行时易引起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的情况,对某型发动机的综合抗进气压力畸变能力进行了整机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插板式畸变模拟器研究发动机综合抗总压畸变能力,获得了各规定风扇换算转速下发动机临界畸变指数,完成了畸变条件下遭遇加速试验,发动机过渡态工作正常。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案可行、数据可靠、结果有效,该型发动机满足飞机/发动机相容性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S弯进气道旋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理论分析,更主要的是根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某S弯常规超音速腹部进气道对侧滑敏感,并产生整涡旋流,它取决于进口没有导向叶片发动机对旋流扰动的敏感程度。发动机,性能下降,发动机喘振和强迫叶片振动之类严重的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问题可能出现。 对用动态总压畸变作为主要相容性参数提出了疑问,认为旋流是进气道与失速裕度较大发动机匹配的决定性的相容性参数。 新发现一种不测量旋流也可以快速地判断进气道出口是否存在有整涡旋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新设计的进气加温模拟装置对涡扇发动机进气流场稳定性的影响,对试验设备、测试方案、进气流场的稳定性评 估方法和试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通过开展气源供气温度、供气流量和发动机状态多因素匹配工况下涡扇发动机与进气加温模 拟装置的联合试验,确定发动机进口气流稳定性指标的最高值。对不同试验工况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进气加温模拟的 稳压进气道对发动机进口压力场影响较小,发动机状态稳定时进口温度场只有1个高温区,T 1 升高以及发动机状态提高,温度场及 压力场不稳定性增大,多工况下发动机温场周向不均匀度最大为0.6907%,压力场周向畸变指数最大为0.0187%。进气加温模拟 装置条件下,发动机压力场和温度场稳定性情况满足发动机试验要求,可为后续开展发动机进气加温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飞机进气道锤击波载荷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气道锤击波载荷是由航空发动机喘振超压引起的,其峰值压力可达到自由来流总压的2倍量级,为进气道结构设计的最大载荷。为了给新研飞机进气道设计提供最大载荷依据、降低结构质量,对增压比等影响发动机喘振超压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了实测和评估分析,认为锤击波压比值的上限是由稳态压力畸变引起的喘振确定的,最大锤击波载荷基本上随发动机压比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分析了锤击波载荷的特征和评估曲线,认为通过积累新研发动机地面试验数据和CFD手段可有效解决飞机设计的载荷输入,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可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结构的大"S"弯进气管道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进气畸变模拟网的设计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涡喷发动机地面试车台上利用金属丝网模拟进气道畸变流场的技术基础、设计方法及三个实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本设计方法制作的三种畸变模拟网均达到了较高的模拟精度,可以满足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定的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跨声速小流量进气道与发动机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磊  朱宇  赵肃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3):631-636
针对飞行试验中遇到的发动机在跨声速小流量状态下出现失速和喘振现象,开展了进气道和发动机相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飞行试验统计的发动机随飞行速度的失稳边界与风洞试验给出的进气道失稳边界相符,进一步证实了进气道与发动机相容性出现了问题.从进气道和发动机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进气道方面通过改进斜板调节规律来扩大超声速小流量失稳边界;发动机方面通过提高最小燃油流量和放大喷口面积增加发动机空气流量和稳定裕度,该措施经验证,可以有效缓解小流量状态进气道和发动机相容性问题.进气道和发动机流量匹配设计,应增加小流量状态进气道和发动机匹配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9.
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气动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忠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8,29(6):1460-1466
 针对一种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开展了高速吹风试验研究,获得了沿程静压分布、出口总压恢复图谱、基本气动性能和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沿程静压分布曲线显示,气流绕前唇口流动是先膨胀加速后减速扩压,进入内通道后上壁面静压均高于下壁面;巡航状态Ma0=0.7,α=2°,β=0°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σ=0.951,综合畸变指数W=3.55%,具有较高的性能;当Ma0=0.6~0.8,α0=-4°~6°,β=0°~4°范围内,σ在0.912~0.964之间,综合畸变指数在2.68%~7.43%之间,表明该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能够在较宽广的飞行包线内以较高的性能安全工作;脉动压力分析表明,出口总压脉动频谱均呈现出白噪声特征,无明显窄带信号出现,这对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全尺寸飞机进气道/发动机匹配工作流场测试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发动机前安装飞机前机身后,在南面台架试车时测得的进口压力场数据,计算了进口压力场的畸变指数,分析了流场畸变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