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应当大力开展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使数字化技术普遍应用于模具工业,并用来改造传统的模具工业,这是我国模具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航空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冲压模具每年都在以20%的增速发展。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如在一个车型生命中,周期最短、变化最频繁的  相似文献   

2.
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飞机制造业,波音777是全球第一架完全意义上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飞机.对比之前的飞机模拟量传递制造技术,飞机数字量传递制造技术在经济成本、制造周期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该技术在欧美等航空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并逐步完善,现今已经成为欧美等航空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它使原有的传统制造业变成了智力型的工业,使企业主要通过资源要素(如劳动力、设备、资金)竞争逐渐变为以创新能力知本型的竞争。目前,世界科技已由20世纪的"机械化时代"迈入了21世纪的"智能化时代",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应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为主,积极创新和采用高新技术,逐步将CAD/CAE/CAM/IT和模具系统集成化一体,最终实现模具的无纸化、数字化、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4.
作为飞机钣金件主要成形方法之一的橡皮囊液压成形,具有效率高、成形后零件表面质量好等优点.随着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橡皮囊液压成形在飞机钣金件成形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CAD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支持,航空企业已广泛应用CAD/CAE等先进技术来实现橡皮囊成形模具的结构设计与优化[1],从模具三维造型设计到模具的数控生产,数字化技术提高了模具的设计与生产精度,缩短模具设计周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使我国航空企业步入高效生产、精益生产的时代.由于航空钣金件数量大、类型多、模具结构形式多变,橡皮囊液压成形模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模具的快速设计已成为模具设计中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与精密超精密制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融合,数字化制造的潮流在国外已经顺应制造业的变革而形成.德国“工业4.0”、美国基于模型的企业(MBE)的概念,推动了世界制造的进步与提升.作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我国,也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工业制造的数字化建设.本文以此为背景详细叙述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特点要求和技术装置.重点介绍了智能制造在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可行性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开始在模具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功应用到模具设计、分析、仿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飞机研发初期,我国飞机制造技术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装配技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飞机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航空工业唯一一家从事飞机工艺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中航工业制造所勇挑重担,专门成立数字化制造与柔性装配研究室从事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还处于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的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体现了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当今,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制造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推动了工业的信息化进程,而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在数字化制造业带动下,新兴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即基于模型的数字化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的逐渐实施[1],使产品数字化三维模型逐步取代二维工程图纸成为设计制造的唯一依据,已是工业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是当今航空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复合材料构件成型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缩短制造周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国现代化航空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正进行着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一些模具制造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国在模具的产量和产值方面已经成为模具大国。在金融危机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各工业领域都开始恢复活力,模具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良机。那么,2010年我国模具行业走过了怎样的一年?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中,中国模具行业又将有哪些更进一步的发展?带着对中国模具行业的关注,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专务周永泰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