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在现代火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与其他国家一样,均始于二十年代初,当时的目的都纯粹是为了“实现宇宙航行”这一“伟大目标”。 作为德国现代火箭技术之先驱,有必要提及赫尔曼·奥贝尔特教授和马科斯·法利亚。前者致力于液体火箭的开发。1930年试验成功以液氧和石油燃料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后者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从事火箭推进汽车之研究,并在同一年试制成功以液氧和乙醇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1990年2月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了《航空学报》编委会北京地区编委会议。本刊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庆芝教授报告了一年来《肮空学报》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本刊北京地区编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传钧教授高度评价了一年来编辑部有成效的工作;并表示代管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继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50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21世纪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即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性能和适应性;研制和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预研,以适应人类开发空间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推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50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21世纪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即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性能和适应性;研制和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预研,以适应人类开发空间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会议由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强洪夫教授主持,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振国院长致开幕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望元教授、航天科工六院孙翔宇副院长、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强洪夫主任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浩讲师为大会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四个报告从不同领域介绍了火箭发动机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浅出,启迪思维。  相似文献   

6.
臧令千 《推进技术》1986,7(2):99-99
8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了航天部及三院部院两级联合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知名学者专家:宁榥教授、梁守槃教授、王宏基教授、彭成一教授、管彦琛教授、薛秋农教授、虞俊高级工程师、王树声高级工程师、周力行教授、黄熙君副教授等.还有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推进剂方面的学者专家:崔国良高级工程师、孙维中副教授、王守范副教授、张唯副教授、罗秉和副教授、郑植栋高级工程师等.  相似文献   

7.
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系统研发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蒙正  路媛媛 《推进技术》2018,39(10):2219-2226
简要介绍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研究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应用方向和发展途径。认为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研发,应针对不同的应用,产生针对性的方案;针对不同方案,注重相关关键技术集成;从飞行器总体性能角度一体化设计,平衡部件参数与性能;改进组合发动机用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设计理念;加强仿真技术研究,优化试验系统建设,研究新型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8.
周中灵 《推进技术》1985,6(2):69-78
本文系作者参加一九八三年六月廿七日至廿九日于美国西雅图召开的AIAA/SAE/ASME第十九届联合推进会议期间所了解到的有关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燃烧研究方面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一、不稳定燃烧研究;二、硝胺推进剂的燃烧;三、含铝推进剂的燃烧;四、固体推进剂燃速特性的研究。 近年来,美国为了适应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需要,通过它的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实验室,继续不断地开展了不少燃烧和点火方面的研究。在这次联合推进会议上,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体推进剂方面的文章有四十多篇,涉及到固体动力装置的各个方面。其中燃烧方面已经发表的文章有十多篇,反映了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动向。通过这次会议和会后参观乔冶亚理工学院空间工程系的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张以棣教授的实验研究工作,以及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Kuo K、K、教授座谈等活动,对美国在这方面的一部分情况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现简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性能优势,对比了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和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其中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的性能计算采用等容循环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真空状态下,随燃烧室进口温度的升高,比冲增加不大;在推进剂和发动机结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脉冲爆震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比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多3.0倍至6.8倍,但比冲相当.  相似文献   

10.
王维彬  巩岩博 《推进技术》2021,42(7):1458-1465
系统性地回顾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的设计与研制历程。通过分析氢氧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技术路线和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背景;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主要组件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开展分析;对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可靠性验证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进行了分析;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永胜  王占学  张蒙正  张建东 《推进技术》2009,30(3):257-262,301
为了研究利用火箭作为引射器的引射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及内部流动机理,建立了一维总体性能计算模型,对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此外,又基于CFD技术,对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总体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引射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可以产生推力增益和提高比冲;流场计算结果表明,火箭主流与二次空气流在引射掺混过程中参数匹配是合理的。由此可见,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正确合理的,采用火箭发动机和亚燃冲压发动机的组合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国外EPDM老化性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元乙丙(EPDM)绝热烧蚀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柔性绝热烧蚀材料,它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可用作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绝热层,也可用作火箭发动机喷管收敛段及火箭的外绝热层.老化性能是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它决定材料使用寿命及使用这种材料的产品寿命.固体推进火箭发动机对绝热烧蚀材料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使三元乙丙柔性绝热烧蚀材料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上获得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EPDM的老化性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本文基于这个目的,对国外在EPDM胶料的老化、固化体系的影响;卤素有机化合物、抗氧剂的影响;以及火箭发动机用绝热层的老化等方面的研究作简要介绍,以提高我们对EPDM柔性绝热烧蚀材料老化性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朱浩  蔡国飙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10):2346-2351
根据平行层燃烧理论,推导了不同药型燃烧面积和燃烧边界长度随燃去肉厚变化的数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设计模型,将设计过程转化为数学模型;之后采用遗传算法对不同药型固液火箭发动机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对优化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开展了不同药型应用于固液火箭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及其机理的研究,指出了固液火箭发动机不同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于1996年2月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全体委员会议。会议由第五届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颜鸣皋院士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委员周家骐研究员和曹传钧教授,委员关桥院士、杨为民教授、宋焕成教授、翟春惠研究员、袁修干教授、申功勋教授、吴庆荣研究员等。委员顾诵芬院士、高镇同院士和崔尔杰研究员提出了书面意见。中国航空学会谢础秘书长在会议开始时说明了第五届学术工作委员会的筹建过程,并宣读了经第五届常务理事会通过的学术工作委员会成员聘任名单。颜鸣皋主任委员说明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相似文献   

15.
火箭射流对RBCC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大  李博  黄国平 《推进技术》2010,31(2):153-160
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在引射模态时存在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共同工作,为了分析引射模态时进气道的性能和流场特征,根据RBCC的特点,设计了一种RBCC用二元式进气道,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飞行高度、马赫数和掺混段反压下火箭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决定了火箭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当火箭发动机工作在过膨胀状态时,火箭射流的引射抽吸作用明显提高了推进系统的抗反压能力,但并不改善进气道的起动能力;当火箭发动机工作在欠膨胀状态时,火箭射流的压力扰动会使进气道扩压段产生结尾激波,进气道性能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航空座椅某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部装、总装及检测、试验、包装技术难点等进行了工艺分析;介绍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装配全过程工艺流程、检测、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同类及新型火箭发动机的装配制造过程具有良好的借鉴、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系统梳理了国外几种典型的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用材料及工艺情况,着重介绍了氢氧火箭发动机、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涡轮泵、喷管等关键构件材料选用及成型工艺情况。分析各种液体火箭发动机性能需求及结构特点,探究关键材料及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及工艺研究现状,为后续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材料及工艺技术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廷良 《推进技术》1987,8(4):36-43
缩比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实用技术,在火箭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文中介绍了国外采用缩比技术的情况;简单阐述了缩比技术的理论基础——相似原理;列出了与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和现象有关的相似准则;说明了火箭发动机缩比实验在比冲测量标准化、发动机性能模拟及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以高质量分数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的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方法.利用高质量分数过氧化氢易催化分解的特点,建立了采用泵压式输送系统的固液火箭发动机系统仿真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分别对采用挤压式和泵压式两种输送系统的固液火箭发动机开展优化设计.结果显示:虽然增加了管路系统的复杂性,但在总冲相同时,泵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在质量、体积、比冲等性能上均优于挤压式固液火箭发动机,因此具有更大的工程应用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汤祥  何国强  秦飞 《推进技术》2013,34(12):1643-1649
针对进排气系统与燃烧室匹配工作的中心支板式火箭基组合动力循环(RBCC)发动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RBCC发动机在低动压、高速高空域飞行条件下以超燃/火箭模式工作时的燃烧流场特征,并分析了支板火箭喷管出口流量的变化对燃烧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燃/火箭模式下,支板火箭工作能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燃烧,实现发动机稳定工作,同时可提升发动机的推力性能;随着支板火箭流量的增加,发动机产生的总推力逐渐增大,总推力与火箭流量大小近似成正比;随着火箭流量的增加,燃烧室中的流动状态向以超声速流动占主导地位发展,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得到提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