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是掀起火星探测热潮的一年。先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的一块陨石中发现了生命的证据,此事在全球引起很大的争议;接着英国科学家宣布了同样的发现,更是掀起轩然大波。于是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1996年11~12月美、俄两国发射的三个火星探测器上,希望它们能有助于解决这个世纪之谜。打头阵的“火星环球勘探者”11月7日,美国率先用德尔它-2火箭一举把“火星环球勘探者”送上太空。它将经10个月的飞行于1997年9月12日到达火星轨  相似文献   

2.
时杰 《国际航空》2002,(12):58-59
美国桑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用3年时间研究和验证了专用于国家安全航天任务的一些关键的“纳卫”星”技术。“纳卫星”技术可大大减少发射费用和增强军事与情报部门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太空是军事上的最后一个制高点,“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是美国历届政府的基本国策之一。为贯彻美国政府的太空政策,维持美国在太空的经济利益,确保在空间的绝对优势,美空军正在大力发展太空战武器和航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庞征 《航空知识》2011,(10):76-78
随着美国“阿特兰蒂斯”号最后一次发射,曾经红极一时的太空骄子也怅然落幕.如何评价航天飞机的功过是非,认真总结航天飞机的经验教训,对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类创举30年来,航天飞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服役至2011年“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最后飞行,美国航天飞机共发射...  相似文献   

5.
《国际航空》2006,(1):20
航天领域在2005年掀起了一个太空探索的新高潮,许多国家纷纷加强了太空和深空探索的活动,并提出了新的空间探测计划.美国加快了占领太空的步伐,不仅增加了NASA的研究与发展预算,还频频举行"太空战"演习,企图称霸太空.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测控学报》2005,24(3):20-20
2005年6月7日,第二次欧洲“太空理事会”会议于卢森堡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欧空局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和欧盟竞争委员会(国际市场/工业界/研究机构)会议。与私人以及公共资助者磋商后,“太空理事会”正在着手制定一项涵盖欧盟、欧空局及其成员国航天行动的连贯性航天政策和相关航天计划(直至2013年),并计划在今年11月召开的第三次“太空理事会”会议上通过该议案。  相似文献   

7.
颜子初 《推进技术》1990,11(6):64-68
载人航天标志航天技术发展的新水平、新阶段.苏联1961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单人进入太空技术;1964年10月12日用上升一号实现三人进入太空技术;又于1965年3月18日用上升二号实现了双人进入太空加太空漫步技术,这在当时充分体现了苏联在开发空间技术的领先地位.29年来,随着人在太空从事科学实验的进程,大大推进与开阔了航天科学技术领域,开辟了宇宙资源与市场,取得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经济效益是任何无人自动装置所不能代替的.实践已经证明,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1988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暴风雪”航天飞机,打破了美国独家运营航天飞机的垄断局面。前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不景气,“暴风雪”一直被封存着。随着国际空间站建造进度加快、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的繁荣和太空旅游热潮的兴起,俄航天有关部门正考虑让“暴风雪”再次复出  相似文献   

9.
文森特*劳希在美国航天(1997年第7期)撰写了有关NASA Hyper-X计划的文章,该项目用试验机来研究高超音速飞行.唐·哈特在五月强调了当前能完成跨大气层大范围飞行的军用航天飞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天兵 《航空知识》2011,(9):76-79
2011年6月29日,美国空军用“人牛怪”-1(Minotaur 1,又译“米诺 陶”-1)火箭,从弗吉尼亚州大西洋中部地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美国国 防部“作战快速响应航天”(ORS)办公室的“作战快速响应航天”-1卫星.该卫星是“作战快速响应航天”办公室的第一颗作战型小型战术侦察卫星,质量430千克,从研制到发射历...  相似文献   

11.
《国际航空》2006,(2):43
美国国会"美中工作小组"主席马克·柯克一月中旬在中国访问期间透露,美国总统布什希望今年与胡锦涛主席会晤时能将航天合作列为议题之一,并已经指派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研究双方在航天科技领域合作的基础,特别探讨美国与中国在太空垃圾和国际空间站两个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呈现持续升温趋势。美国以"空间探索新构想"为指导,公布了"重返月球计划";俄罗斯计划进行首次载人探月飞行;印度也计划将航天员送入太空;日本有意在2007年先于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美国、俄罗斯重启国际空间站建造计划。总之,在竞争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在调整中谋划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未来世界载人航天的主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05,(9):1
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不断遭遇挫折之后,又转向了夺取太空主导权,发展空间武器的一揽子新计划,加快了在太空部署攻击性和防御性武器的步伐。近年来,美国多项国防采购项目的预算都遭到程度不同的削减,而太空武器的预算却逆势而长,其中美国空军2006财年的太空武器预算达99亿美元,与2005财年的81亿美元相比增加了22.2%。根据美空军的“全球打击”计划,美国一直在研制可以携带半吨精确打击武器、能在45分钟内摧毁“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指挥中心或导弹基地的飞行器。此外,其他用于“全球打击”的太空武器的“微型杀手卫星”、“上帝之棒”天基武器、天基“魔镜”激光和天基微波武器也已接近实战部署。新世纪之初,美空军就接连举行了代号为“施里弗-1”和“施里弗-2”的两次以2017年空间战场为背景的太空战模拟演习,目的是探索空间战略问题和对抗先进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国际航空》2006,(11):85-87
在征服宇宙的漫漫征程中,财大气粗、技术实力雄厚的美国不乏令人眩目的各项计划;欧洲对开发太空资源同样梦寐以求,但其受巨额开支限制,只能推行以"实用太空"计划为首的策略;以俄罗斯、日本为代表的一些综合实力远不及美欧的国家,走的则是另一种适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之争将主要在航天大户间展开.  相似文献   

15.
民用航天工业发展迅速美国民用航天工业比以前更为强大.据各种估计,民用航天市场的产值从比较保守的50亿美元的数字增加到650亿美元.显然,电信业近期将继续占据航天工业增长的大部分.在1998~1999年,全世界都将注视着“铱”和“全球星”这两个旨在通过低地轨道上的数十颗卫星在地球上任何地方提供机动电话服务的先驱计划.“铱”的66颗卫星中已有49颗在轨道上运行.并计划于9月份开始商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超翱翔”跨大气层飞行轰炸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试验室的工程人员向美国军方高级官员介绍了一种可在大气层上面“跳跃”飞行的超音速飞行器方案,当它作为轰炸机使用时,可在2小时内将武器投入到地球表面上的任一地点.这种名为“超翱翔” 的飞行器(见题图),采用乘波外形,同时还可作为双级轨道发射器中的第一级.美国空军现在大大加强了航天领域的先进技术的研究,所以对“超翱翔”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将它发展成为一种全球到达/攻击飞行器.它可以从3000米跑道的机场上以常规方式水平起飞,并迅速加速到M10,同时爬升到40000米高空.然后关闭它所装的组合循环火箭发动机,进入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7.
由于美国航空航天企业利用了在商用飞机和航天市场中的增长优势,因此该行业的销售额自上年回升后1997年获得创纪录水平,主要原因是出口增加.雇员和工作人时数也因生产进度的加快而高于上年,但工业订货和净利润却较低.据预测,1998年美国航空航天工业的销售额可望再创辉煌,因为尽管销售给美国政府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较疲软,但商业航空和航天市场的兴旺将会弥补这部分损失.总  相似文献   

18.
据近日美国《连线》杂志披露,正当美国新一代载人航天器紧张研究之际,美国国防部即将在2007年投入巨额美元预算,秘密研制一种太空轰炸攻击机.它可以从太空近地轨道上投掷炸弹,在2个小时之内炸遍全球。  相似文献   

19.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般是指飞行马赫数Ma≥5,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飞行器.它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太空作战飞行器、高超声速导弹、高超声速飞机等.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开发太空和军事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能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方案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航天新闻网周刊2011年1月17日报道]根据日本1月14日发布的《战略司令部太空政策》(SHSP)给出的数据,从2011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日本太空活动整体预算将提高3%,达到3099亿日元(3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