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国航天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16日逝世,享年82岁。美国航宇局发布推文表达了哀悼之情,"我们为尤金·塞尔南的逝世感到悲伤,他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1963年,塞尔南与其他13名航天员一起被美国航宇局选中,此后三次执行太空任务:1966年6月"双子座"9A号,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驾驶员,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指令长。他还是"双子座"12号、"阿波罗"7号、"阿波罗"14号三次任务的替补团队成员。塞尔南在太空中工作过566小时15分钟,其中有73小时是在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2.
1994年10月22日,来沪参加纪念人类登月25周年“我们的太空时代”展示会的美国航天员尤金·塞尔南应邀与上海宇航学会的航天专家们进行了愉快的座谈。 今年60岁的塞尔南,29岁时被选为航天员,在他13年的航天生涯中,他曾于1966、1969和1972年3次遨游太空。在最后一次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7号”飞行中,他担任飞船指令长,在月球上活动22小时零6分钟,采集岩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该局正在与欧洲和美国伙伴就在月球上建设有人居住科研基地进行磋商。他说,我们不想只满足于让人踏足月球。  相似文献   

4.
广角镜     
天体地质学家魂归月球 随着“月球勘探者”号舍身取义,于1999年7月31日以每小时6100千米的高速撞向月球南极附近的一座黑暗的环形山里,1997年因车祸丧生的天体地质学家吉恩·苏梅克成为第一个被埋葬在另一个星球上的人,他的骨灰随着“月球勘探者”  相似文献   

5.
佚名 《飞碟探索》2003,(4):20-20
自UFO报告出现以来,联合国曾开会讨论过,证实了UFO现象的存在。美国空军“蓝皮书”档案密藏有数万张这类照片,英、法、德、日、俄各国也都在研究他们获得的照片报告,只是各国官方都不愿意公开。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卸任科学家查特伦最近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太空飞行员曾经在月球上目击UFO。”他说:“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达月球时,太空飞行员驾驶月球登陆车着陆在一处火山口的底部,当时有两架疑是外太空人的飞船出现在火山口上面的边缘上。”他说:“太空飞行员曾将照片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秘而不宣,也没有人敢谈…  相似文献   

6.
近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对这一壮举产生怀疑 ,据统计竟有约1000万~2500万美国人认为 :所谓美国人前后6次登上月球 ,是NASA制造的一个科技史上空前的大骗局。比尔·凯恩曾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 ,他在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中列举下列疑点 :(1)在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 ,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2)登月飞船降落时 ,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 ,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3)在一些照片上 ,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 ,使…  相似文献   

7.
金兑 《太空探索》1998,(5):30-31
他是美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位在月球上挥杆打高尔夫球的人。生前他曾接受过肯尼迪总统的表彰和卡特总统的奖励,死后也享尽哀荣,克林顿总统称他为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相似文献   

8.
开发月球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开发建设月球的设想,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把他建设成进行天文观测,物理化学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地,一旦让月球形成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它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故乡开发月球  相似文献   

9.
由于空间站的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之中,因此,许多人认为下一步应该重新返回月球,NASA 已经对在月球表面上建立基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984年10月,NASA 局长詹姆斯·贝格斯在华盛顿的一次关于未来空间活动的会议上发表重要演说。下面是他在这次讲话中阐述关于重返月球的主要思想。NASA 的月球基地工作小组于1984年4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辨  相似文献   

10.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轨道之外人类最容易涉足的一个去处。突然间,重返月球的呼声高涨,人人部想上月球,可问题是到月球上干什么? 100个人会有100个想法。对于追求“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来说,最风光的事也许是到月球饭店度周末;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商人来说,未来最适合淘金的地方应该是月球;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佳的科研场所便是月球。 当我们聚焦月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并未经营好这块家门口的“自留地”,虽然人类已登上了月球,但留下了太多悬念。长期以来,月球甚至没有火星热,当一个个探测器飞向火星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月球,也许月球是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第一步。旁边是他乘坐的“鹰”号登月舱。喊李L、 ,;岁砂家愁考人类站在月球上  相似文献   

12.
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可能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建初级基地或称临时性基地;第二步是中级基地;第三步是高级基地或称永久性基地;最后一步是建月球移民区。当月球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将有大批的人移居到月球上去,开矿山、办工厂、搞旅游,给地球上的人类提供了一块“超大规模的殖民地”,这时,一些建设者将长期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他们当中有少数人可能就在月球上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13.
1月24日,日本从鹿儿岛用缪3S2火箭发射了“飞点”工程实验卫星,卫星上搭载了MUSES-A小型月球探测器。“飞点”卫星重182公斤,呈圆柱形,高0.8米,直径1.4米。MUSES-A重11公斤。这两个飞行器造价2200万美元,缪3S2火箭为3000万美元。 3月19日凌晨5时,MUSES-A进入绕月飞行轨道,在离月球7000~2万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上飞行,使日本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MUSES-A在绕月飞行中,将收集月球周围空间的温度、引力场数据,并实验绕月球飞行的变轨技术。  相似文献   

14.
腾月 《太空探索》2006,(11):28-29
还记得美国航宇局用航天探测器撞击彗星曲事件吗?从那次撞击中.美国科学家获得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星尘,好像是尝到了撞击的甜头.美国人撞上了瘾.撞击彗星成功之后又开始策划撞击月球。美国人撞击月球计划的时间初步定在2009年1月。不过这次美国人可没有抢到先机,欧洲人已于今年9月3日率先撞击月球,与撞击彗星相比.撞击月球更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为开发月球能源作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1984年,在美国航宇局(NASA)召开的第一届月球移民会议上,德裔美籍航天科学家克拉夫·伊利克博士曾经宣称:"如果上帝期望人类成为能进行航天旅行的生物种群,他早就该把月球赐予人类。"但时至今日,人类也没能够在月球上生活。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人类社会从经济到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又一次掀起了探月的高潮,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欧空局等都制定了月球探测计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这些计划最终的目的是单独或联合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提出了探索月球的“嫦娥工程”。在中国的刺激下,美国迫不及待地在2004年1月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在2015年到2020年间再度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人工站。随后俄、欧、日、印也先后提出了探月计划。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月球探测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面而简要地回顾了国内外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器的工程研制和飞行任务实施情况,总结了中国月球探测器取得的技术成就和科学成果,展望了中国月球探测器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11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宣布,该局将同美国太空冒险公司一起开展月球旅行服务,它们计划于2010年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将三名乘员送去进行环月飞行,三人中有两人是太空游客,一人是职业航天员。环月飞行的时间是10至21天,费用并不便宜,每人需要1亿美元。当然,环月飞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月球旅行,我们这里所说的月球旅行是游客登上月球,并在月面上进行各种旅游活动。月球旅行的程序月球旅行跟一般的旅行不同,旅客在参加月球旅行前必须要完成三项准备工作:体检、训练和太空飞行体验。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参加月球旅行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宇局局长理查德·特鲁利7月14日说,到2000年时值阿波罗登月30周年之际,美国可能重登月球。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现正在分析研究一项“重返月球和火星登陆”的设想。该委员会正研究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从那里起飞进行火星登陆飞行。在国会议员召开的会议上,议员罗伯特·沃克简要地介绍了该委员会正在考虑的几项方案,他告诫说:“建立月球基地将是昂贵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另一位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华丽而苍凉"的月球表面。与性格稍显内向的阿姆斯特朗相比,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则显得较为外向,属于霸气外漏的类型。没错,奥尔德林确有一大笔骄傲的资本: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太空航空学博士学位;他所研发的技术,比如航天器的对接技巧,是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