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慧 《太空探索》2011,(4):18-21
人类失去梦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梦想,人类就不可能挣脱地球的束缚,也不可能在航天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日子里,这里要讲述一个号称"美国疯子"艾伦·马斯克(Elon Musk)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故事。他的太空梦想、他的创业道路,以及这个公司发展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的理念和技术途径,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未来世界,有一种新型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商业化了.这种技术可以在婴儿出生时将一个被称为Zoe的芯片植入其脑中,该芯片可以记录此人一生的活动.当此人去世时,可将该芯片取出,然后将其一生活动中的精华部分剪辑出来,供举行此人葬礼时播放,俨然一部个人传记影片.这种剪辑出来的片子,通常都是隐恶扬善的,以供参加葬礼的人缅怀死者.而从事这种剪辑工作的人,则成为一个新的职业——剪辑师.  相似文献   

3.
从上古猿人学会直立行走到如今的太空邀游,从初次钻木取得火种到创造出“连一千个太阳也无法与其争辉”的原子弹,人类走过了一段并不轻松的路.人们在惊叹原子时代来临之时,由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危机问题,也不断地困扰着人们.广阔无垠的蓝天,对人们是那么亲切,但又是那么遥远,一般人很难想象现在人类对大气的污染已有多么严重.在围绕地球的大气里,到1970年,已经由人类造成了33000万吨的污染物,可能有人会对此抱以怀疑,可这仅是计算出来的极为保守的  相似文献   

4.
邱伟 《飞碟探索》2010,(12):54-55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教授史蒂夫·琼斯表示,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类各个种族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融合。他预测,未来人类会融合到只剩下一个人种,人类进一步进化的脚步将变得更加缓慢。也许这是一个悲观的预测,人类进化的脚步真的就停止了吗?恰恰相反,人类正处于大进化的前夜。  相似文献   

5.
天文和航天是当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技进步、人类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还可以想得更遥远些。据天文研究初步证明,几十亿年后太阳光度将达到现在的1万倍,太阳表面将扩大到接近地球现在的轨道球面,那时地球上的水将被蒸发光,人类将无法生存,而不得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如火星。由于未来10亿年里太阳光度将增加20%,火星上将有液态水,  相似文献   

6.
复·制·人     
自从1997年英国苏格兰爱登堡洛士连研究院的科学家成功培育了小羊“多利”后,美国芝加哥从事生育研究的理查德医生在1998年1月6日声明:他打算在数月内试验复制人类,帮助不育夫妇繁殖后代。理查德希望在芝加哥开设复制人诊所,并在全国10~20个地方开业。他说已得到一班医生和他合作,并已有数对夫妇自愿被“复制”。目前他已筹得几十万美元,但整个实验共需200万美元。他计划用苏格兰科学家复制小羊的技术来复制人类。他会从一名女性的体内抽取一枚未受精的卵子,将包含遗传因子(DNA)的细胞核抽出,再换入一个成人(复制对象)的细胞核,然后使卵…  相似文献   

7.
楚杰 《飞碟探索》2006,(10):40-41
2004年,克里斯·史密斯看到了25颗恒星爆炸。他是一个幸运的人。在20世纪以前的3000年里,我们所记录到的超新星比这要少得多。而现在,这些恒星催化过程正在像硬壳虫的新物种一般被收集:在今后10年中,天文学家们将发现几千颗。有关恒星灾难的这一记录仅仅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遨游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古人以为,只要有一种动力能把人送上天去就万事大吉了.现代也有不少人以为,遨游太空可能像一个人乘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在空中飞翔那样自由自在.最多考虑到,因为越往高处越冷,需要多带几件衣服.  相似文献   

9.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将登陆火星。人类登陆火星的任务可能是一次国际合作任务,参与者将开发使航天员能够登陆火星并安全返回地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几十年来,研究人类起源的科学家已经把东非大裂谷找了个遍。现在,他们的追寻征程意外地在摩洛哥西部绕了个道:研究人员将在欧霍德山的山洞里发现的一个一直被忽略的头骨重新定年为30万年,还发掘出了新化石和石器。这个头骨是目前最古老的智人化石,把人类出现的时间又提前了10万年。这个头骨的面部和现代人类似,比较扁平,但后脑比较瘦长,不像现代人这样像个球形。  相似文献   

11.
刘骅 《飞碟探索》2003,(6):11-11
据俄罗斯《真理报》2002年9月的一期披露:美国官方无意中公布的“新闻简报”和无数卫星照片都显示出,月球上曾存在一个“不明外星文明”,只不过还不清楚这个惊人发现会对地球人类现存的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和社会法则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这个惊人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向公众和媒体公布,便立刻被NASA当做“绝对机密”予以封存。一位美国科学家评论说:人们常常谈论“外星人”,事实上,一个“外星文明”尚不可能距我们如此之近,只是地球人从心理上根本没有准备好来接受这个爆炸的信息。即使到现在,还有些人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笔者现在回想起15年…  相似文献   

12.
有时,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这个简单的也许只有孩子才会问的问题,曾在长达一个多世纪里困扰着科学家。早在19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对此做出认真的思考。在1826年,奥伯斯在一篇宇宙学论文里提出了一个有关这个问题的科学假设,被称做奥伯斯佯谬。他假设:无数颗恒星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里,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在以地球为中心距离无限远的半径上,会有无限个球壳。奥伯斯计算出每一个球壳射到地球上的光在数量上是相等的,因此到达地球上的光的数量是无限多的,整个天空将是无限亮的(虽然现在…  相似文献   

13.
正不管是不是航天界的爱好者,现在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以下简称Space X公司)。然而在16年前的2002年5月6日,当一个叫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企业在加利福尼亚埃尔塞贡多市的一座仓库里成立时,恐怕两位创始人马斯克和穆勒都不会想到在16年后的今天会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更不会想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会彻底改变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格局。在美国人的语言习惯中,如果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火星变地球     
火星变地球是一个假设的过程,其中气候、表面及已知的火星特性会被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为了使其适合居住而进行有意改造,从而为在火星进行大面积安全和可持续的殖民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5.
牛郎、织女除了是中国神话里的人物,也是天上的星座--牛郎星、织女星,西洋人称为天鹰座α星、天琴座α星.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夕来临时,牛郎星和织女星会在喜鹊的牵引下,进行一年一度的相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根本不可能碰在一起.不过宇宙中的确有一些星系会碰在一起,这种巧遇谈不上进出爱的火花,反而有时还真像是人间炼狱.  相似文献   

16.
<正>格里格·维勒最近是卫星通信界的名人,他不但启动了O3B这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中圆轨道通信星座,还在努力打造One Web(下称"一网")全球低轨道通信星座。这两个星座都着眼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全覆盖。虽然他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动手去做的人,不过却可能是第一个成功的人。从计算机零件起家维勒是标准的美国人,他出生在波士顿,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保险诉讼律师,母亲则对他百般宠爱。维勒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公布了人类及机器人探索太阳系的大致计划及时间表.该计划包括未来30年人类对火星的先期探索,并预期人类首次远征火星可能发生在2035年.第一批火星探险者应该由4~7人组成,根据他们在火星上停留时间的长短,预计整个火星之旅需要450天~2年.从目前对未来的探险队能力、冗余及社会关系的评估来看,最佳人数应该是7人;而从发射有效载荷的最小化考虑,乘员人数越少越好.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著名飞碟学家普莱斯顿在《命运》杂志上撰文,他对人类和外星人的血缘关系提出了令科学界震惊的全新观点。来莱斯顿先生确认,越来越多遭受飞碟劫持的亲历者们确信,我们地球人和外星人是同一祖先,抑或这样说,今天的外星人似乎是我们未来后代的楷模。永恒的谜题为什么外星人具有这么多人类的特点?真正的外星人同我们相比,看上去是否应该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外星人可能在孕育着什么计划?我们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混血儿看起来什么样?对诸如此类的未解之谜,飞碟研究者很早就已着手研究,其中一个不可调和的争议及最大之谜就是,关于“飞碟究竟来…  相似文献   

19.
拜访外星人     
心榕 《太空探索》2008,(3):36-38
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类百谈不厌的话题。有人说有,希腊一位名叫米特洛多·希奥斯基的哲学家曾说:"广阔的田野里不可能只生长麦穗。同样,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也不可能只有一个住人的世界。"也有的人说没有,美国加州大学的提普勒认为,如果存在"外星人"的话,我们也许早就和他们取得联系了。到底有还是没有"外星人",人类决定去找找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发射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命运安宇科伊玛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先后被一种奇怪的热病夺去了生命,他母亲也没有幸免。现在轮到他自己了:他开始变得面黄肌瘦,全身乏力,终于无力打猎捕鱼,只好躺在吊床里等死。部落里的其他人也都相继病倒了,没过多久,整个村庄就开始被饥荒笼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