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度是一种很重要的物理量,测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危险物体、高温物体的温度测量,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法不太适合。文章提出了一种远程测温方法,即用比色测温技术实现安全、准确的测温,用无线收发系统实现信号、数据的远程传送。  相似文献   

2.
从描述粒子运动的微观层次出发,采用双向耦合技术,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稀薄条件下两相流动的DSMC数值模拟方法。对相间相互作用进行解耦处理,实现了气固两相间动量和能量相互作用的模拟。采用基于DSMC方法的稀薄两相流双向耦合算法,对NPLS测量技术高超声速流场测量中纳米粒子的跟随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Φ50nmTiO2粒子在不同高超声速流场条件下气相-纳米粒子两相流场的仿真,表明在稀薄度很小的流场中,纳米粒子的跟随性很好。而随着流场稀薄度增加,流场中纳米粒子的跟随性降低,纳米粒子在流场中的分布与气相流场分布差异变大,通过NPLS测量得到的激光散射信号不能反映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埋式城市热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泄漏,提出了一种磁–温综合检测技术,该方法的特点主要包括:非开挖、在役检测、快速定位等。根据直埋式热力管道结构特点和泄漏特征,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确定可疑泄漏区域、微磁技术判断管道破损程度。研制仪器并进行现场试验,开挖验证仪器测量结果。结果表明:热力管道磁–温综合检测方法对直埋式城市热力管道泄漏判断的准确率可达90%、定位精度可达0.5 m。本研究工作为热力管道泄漏检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高压、受限空间条件下燃烧火焰二维温度场的测量,研究了基于碘分子超精细吸收凹陷的滤波瑞利散射技术。设计了一套滤波瑞利散射温度测量装置,主要由种子激光注入Nd:YAG激光器、碘分子滤波池、ICCD相机等组成。利用该测量装置,在高压火焰炉上开展了0.1~0.5MPa条件下的甲烷/空气预混火焰温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滤波瑞利散射测温技术能有效抑制米散射和背景杂散光的干扰,能在受限空间和带压条件下获得瞬态燃烧火焰温度场的分布,并且温度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优于15%;与热电偶温度测量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的偏差小于10%。因此,有望将滤波瑞利散射测温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燃烧场温度诊断实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LF-PIV(单相机光场测速技术)与基于温敏磷光粒子衰减时间的测温技术相结合的三维速度和温度同步测量技术,实验校准了温敏示踪粒子(Mg3 F2 GeO4:Mn)光强衰减时间和温度的对应关系,仿真分析了相机曝光时间特性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在相机两帧图像曝光时间可控条件下,利用DNS(Direct Numeric...  相似文献   

6.
球形ZnS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光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快速均匀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3nm左右的球形ZnS纳米粒子。并且讨论了成长时间,反应温度,体系pH值,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对ZnS纳米粒子尺寸的影响。通过XRD,BE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了ZnS纳米粒子的尺寸、结构和表面态性质。通过红外吸收光谱证明了吸附在ZnS纳米颗粒上的乙酸基起到控制粒子长大和防止团聚的作用。研究了ZnS纳米晶粒的荧光光谱,证实其在425nm处的蓝色发光峰是来源于表面硫空位与锌空位之间的电子-空穴复合跃迁发光。  相似文献   

7.
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颗粒增强不同添加量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聚物的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粒子在基体里的分散,以及纳米粒子和PEG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米粒子在基体中以纳米尺度分散起晶核作用。PEG的加入使得纳米粒子分散更加均匀,PEG分子链段改善了PET分子链的柔性,由此导致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速率提高。研究发现,当添加10%分子量为4000的PEG时,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快速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说明,纳米粒子对PET基体有增强增韧作用,但PEG会弱化该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虑纳米纤维表面流体滑移效应,在二维简化模型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纳米-微米复合纤维对惯性粒子的捕集行为.分析了纳米-微米纤维复合形式对粒子捕集效率、效率增长比例因子以及综合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米纤维迎风面45°和90°处放置纳米纤维,可显著增大复合纤维对粒子的捕集效率,并对弱惯性或中等惯性粒子捕集表现出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偶联剂对纳米ZnO粒子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纳米粒子共混法是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之一。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其表面活性高,易团聚。本文通过对纳米ZnO粒子的表面改性处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情况。分析了纳米粒子分散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改进纳米粒子分散效果的方法。试验表明,溶液的pH值对ZnO纳米粒子的分散和团聚影响最大;溶剂的选择及溶液的浓度直接影响了ZnO纳米粒子的分散效果和分散效率;搅拌速度和分散温唐决定了偶联剂在ZnO纳米粒子表面成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测温系统测量微型风冷空压机缸壁温度场的分布,在不同冷却风速、压比及散热片高度条件下对缸壁温度及排气量、功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不同散热片高度对缸壁温度场、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对实验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总结了缸壁平均温度随压比、进行温度和活塞行程变化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教育信息基于互联网络的快速增长以及检索日趋复杂等问题,构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四层查询体系结构,采用5W1H分析法归纳了领域本体中的概念和关系,建立了基于5W1H的领域本体概念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Jena的领域本体持久化技术和领域本体规则推理技术,设计了基于SPARQL查询规则和基于Jena推理规则的领域信息查询算法。以教师信息为例,采用Jena开发平台和MySQL数据库,实现了教师信息领域本体查询系统的精确查询、模糊查询和语义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超声速飞行试验气动热测量对快响应、小型化的热流传感器提出了需求,双结点热电偶传感器具有响应快、尺寸小、测量信息丰富等优点,是飞行试验热流测量的优质解决方案。以双结点热电偶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传感器测量原理、传感器结构以及测量方法研究,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飞行试验模型壁面温度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双结点热电偶传感器可同时测量模型表面温度和背面温度;背温测量误差相对较大,背温测量结点尺寸较大、背温测量结点与模型壁面之间的绝缘涂层是影响背温测量结点热响应的主要原因。针对双结点热电偶传感器,目前尚缺乏相应的热流辨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利用光栅光纤组合探头技术对航空油料液位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钢带浮子式液位计检测到了液位信息转换为光栅位移量,通过光纤探头探测,由光缆远距离传送至中央控制室,利用微处理机对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对液位的自动采集和监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可靠性好、本安防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航空发动机地面试验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湍流燃烧基础问题和改进实际燃烧装置性能,基于激光的燃烧诊断技术已发展成为当前发动机湍流燃烧实验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在已发展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中,每种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部流场测量的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激光诊断技术。在温度测量中,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技术主要用于单点温度测量,单脉冲CARS谱测温不确定度优于5%;高时空分辨温度场的测量需要采用双色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测温方法,但其测温精度通常也会相应降低。在速度测量中,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适用于低速流场速度的精细测量,羟基分子标记测速(HTV)技术适用于高温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流场的速度测量,HTV测速不确定度可优于4%。在组分浓度测量中,主要采用自发拉曼散射(Spontaneous Raman Scattering,SRS)和PLIF技术进行主要组分和中间反应物的浓度分布测量。本文对航空发动机湍流燃烧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参量的高时空分辨测量所涉及的激光燃烧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RLC数字电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LC数字电桥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自动测量电阻R,电感L,电容C,品质因数Q,损耗角正切值D等参数的智能元件参数测量仪器,该RLC数字电桥,利用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方法,产生波形好,幅值稳定的正弦波,作为测试激励信号,采用了基于V-I法的自由轴法测量原理和五端测量技术,相敏检波器设计方法独特,利用数字鉴相,提高了鉴相精度,积分式A/D转换器设计方法新颖,转换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比低速和高速风洞铰链力矩试验模型尺寸更小、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影响更大,试验难度更大的特点,“十一五”以来,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的Ф1 m高超声速风洞上开展了高超声速铰链力矩试验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发展了基于纵轴式、横轴式以及其他布局方式的天平及其试验装置设计技术,探索了适用于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条件的减小天平温度效应的措施、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并开展了多轮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铰链力矩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天平结构、舵偏角变换方式和天平校准方法等能够满足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舵面气动力测量的需求;采取的天平两端加装隔热套和电桥桥路补偿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天平温度效应和缝隙窜流的影响。目前,本项试验技术已成功应用于Ф1 m高超声速风洞马赫数4~8(来流总温273~740 K)的舵面气动特性测量,铰链力矩重复性精度优于1.50%。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CORBA的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航空远程诊断活动的技术需求,提出一个基于CORBA的远程诊断系统模型,并讨论了其组成部分以及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温燃烧颗粒运动速度在线测量难题,提出了结合火焰辐射与互相关法的燃烧颗粒速度测量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测量装置对平面火焰炉实验系统中燃烧煤粉颗粒速度进行了测量,布置了上下游2个相距6 mm的火焰辐射光强测点,通过对该2测点辐射光强进行互相关分析计算得到燃烧颗粒运动速度,实验获得了变工况下燃烧颗粒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相对偏差不超过10%,验证了该方法可为诸如锅炉煤粉燃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燃烧等恶劣环境下燃烧颗粒速度测量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传感融合的自动钻铆孔位在线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飞机壁板自动钻铆中孔位的实际位置和法向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和激光测距多传感器融合的孔位在线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实时获得钻铆任务的孔位偏差修正量,从而保证壁板钻铆质量。首先,通过建立视觉和激光测距传感器与钻铆机参考坐标系间的映射关系,获得了钻铆孔位在线测量的多传感器融合模型,给出了孔位位置和法向的在线测量原理。然后,为了简化标定过程和提高标定精度,设计了一种同时适用于视觉和激光测传感器的标定板,给出了位置和法向测量的标定方法。最后,测量试验表明,多传感融合的在线测量方法孔位测量位置误差≤0.2 mm,法向误差≤0.3°,能够满足飞机钻铆孔位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被动式燃烧诊断技术是利用火焰自发射辐射信息进行燃烧诊断的一项技术,具有非接触、对环境要求不高、系统紧凑、易于实施等特点,在燃烧场在线测量及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分析了各类燃烧诊断技术的优势及局限;其次,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的被动式燃烧测量诊断研究工作,从火焰发射光谱、火焰图像处理、热辐射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