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航空名词大多来源于英文,如飞机(aeroplane或airplane)。飞机在清末时就有飞行机、飞艇、飞车等不同叫法,到民国后,才统一起来。飞机的特征是:它必须有固定于机身上的机翼,还要有动力。靠动力产生拉力或推力使飞机前进。前进时,机翼产生升力,前进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升力大到能支持全机的总重量,飞机就飞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机翼上表面吹气动力增升简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安装在机翼上表面的发动机喷出的尾部高速气流增加机翼升力是一种有效的动力增升技术。不考虑流动分离的影响,建立从发动机尾喷口到襟翼前和沿襟翼偏折两部分流动的增升效果简化模型,根据伯努利方程和楔形流理论得到增升效果计算公式,获得升力系数增加范围。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发动机尾部气流速度、机翼上表面面积和襟翼角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机翼上表面吹气可以很好地改善飞机的低速性能,实现飞机短距起降。  相似文献   

3.
带边条后掠翼融合体隐身布局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棱边边条和小展弦比大后掠角机翼融合设计,使边条涡稳定机头的脱体涡改善机翼根部流场;同时合理配置前翼,使鸭翼产生的涡流流经机翼时,加强了机翼上表面的主体涡流强度,推迟了机翼表面流态分了,提高了机翼的非线性升力。特别在大攻角时,边条涡处在机翼上表面与鸭翼自由涡和机翼主体涡相干涉,形成了三涡一体的非线性升力,极大地改善了全机的流动特性。经实验证明,该布局提供的方案,具有与同类普通布局为高的升力线斜率  相似文献   

4.
BAe—146型飞机的失速保护系统具有两套完全相同、互相保障的系统。每一系统均包括失速告警和失速识别两部分,为飞机的失速情况提供早期的失速告警,并为已经造成的失速情况提供失速识别。由飞行力学可知,对于某种低速或亚音速飞机,在中小迎角情况下飞行时,飞机的升力系数与迎角成线性关系。当继续增大迎角达到临界迎角时,由于机翼表面上严重的气流分离使升力系数降低,而  相似文献   

5.
热气防冰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飞机在穿越云层飞行时,云层中的过冷水滴撞击到飞机表面,会出现结冰现象,对飞行安全形成极大隐患,因此防冰系统是必要的保护装置。飞机在飞行中因结冰问题而导致空难事故的概率超过15%~([1])。常见的容易结冰的部件有:机翼前缘与尾翼、发动机进气道等。机翼和尾翼结冰会影响升力表面,导致翼型阻力增加、升力下降、临界攻角减小,严重影响飞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发动机进气道入口的保护栅网结冰会减少引气量、降低发动机推力,  相似文献   

6.
不平稳气流,使机翼升力迅速变化而导致飞机上下颠簸。按升力公式 Y=1/2ρv~2SCy,升力 Y 的大小由升力系数 Cy,飞机空速 v 与空气密度ρ决定。Cy 与机翼迎角有关,而迎角又受垂直风速 W 的影响,故 W 可使升力改变。空速 V 随顺风或逆风风速的变化而变化,故水平风的切变也可使升力改变。大气密度ρ在质量不连续处变化较大,亦可引起升力变更。在飞经颠簸区的短时间内,高空干洁大气的运动可视为绝热的。在等压面上,温度场、高度场及风场的某些配置与演变,可造成特殊的升降气流、水平阵风与密度差异的显著区域。飞机进入此种空域就会产生明显颠簸。  相似文献   

7.
乘波飞机——理想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外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波飞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M数大于4的高超音速飞行器,气流流过这种飞行器后会产生一个从飞行器前缘开始的、位于升力面下方的激波面,而在激波面后面的高压区与升力面上表面的低压区不会产生像常规机翼那种不可避免的上下表面压力互相沟通的流动,因而这种飞行器产生的升力或升阻比要比常规飞机高得多.正是由于这个特点,许多国家从80年代末期开始投入相当大的精力给以高度的重视,这项  相似文献   

8.
邵庆龄  杨慧 《大飞机》2023,(6):61-62
<正>空速是指飞机相对于空气的速度,是计算飞机空气动力的必要参数,也是飞机航程推算的重要依据。我们都知道飞机的升力来源于流过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度差导致的气压差,因此空速决定了升力的大小,没有空速,升力便会消失,飞机就会从天上掉落下来。而在实际的飞机飞行中,空速却有多个“分身”—真空速、指示空速、校准空速……不能傻傻分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三维多段机翼地面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段机翼的地面效应,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质量加权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选用Spalart-Allmaras模型,利用运动壁面边界模拟地面的相对运动。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飞行高度的降低,多段机翼的升力、阻力和低头力矩均减小;迎角、展弦比越大,地面效应越明显,升力损失越大;升力的减小主要是由于地面效应导致机翼下方静压增大的气流通过缝隙进入机翼上表面流场,使得机翼下翼面压力的增加量小于上翼面吸力的减小量;地面效应使机翼上翼面翼尖容易发生分离;翼尖涡沿着展向方向向外移动,机翼诱导阻力减小。该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大型飞机的增升装置地面效应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型运输机机翼弯曲载荷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立伟  范颖 《飞行力学》2003,21(4):62-64
简要叙述了飞机平飞时影响机翼弯曲载荷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机翼升力、机翼油箱燃油重力、机翼结构重力沿翼展分布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机翼弯曲载荷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所述方法虽然是针对大型运输机提出的,但对其它类型飞机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求解(翼身组合体)欧拉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边条翼布局飞机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并分析了边条翼对机翼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全机升力特性尤其是大迎角升力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带边条翼战斗机大迎角涡升力特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机翼结冰分析与防除冰系统设计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在结冰条件下飞行时可能发生结冰,飞机一旦结冰,会对安全飞行带来较大的隐患,如何降低飞机结冰带来的危害已成为飞机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FENSAP-ICE对机翼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改进Messinger结冰热力学模型模拟更加真实的飞行情况;分析不同飞行环境下,飞机结冰前后机翼气动特性的变化,同时针对机翼设计一套防除冰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飞行速度越大,机翼表面的局部水收集系数越大;环境温度会影响机翼结冰的类型和结冰厚度,机翼发生结冰时,其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大,机翼的气动特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设计的电热防冰系统可以有效地预防机翼表面结冰,也可以进行周期性除冰.  相似文献   

13.
基于CFD的机翼结冰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适用于分析机翼结冰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在飞机结冰气象条件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机翼流场进行计算,获得流场中二维机翼翼型的水滴撞击特性,并遵循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计算出机翼表面的结冰量,预测出机翼的积冰形状。所得冰形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有效。另外还分析了结冰对机翼升力、阻力和压力系数的影响,其结果可以指导飞机机翼防/除冰系统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静态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了解急剧机翼失速(AWS)现象的物理过程,确定静态品质因数(figures of merit),利用NASA兰利研究中心研制的TetrUSS模拟装置得到的纳维-斯托克斯算法是以四面非结构网格为基础的。通过在两种飞机上比较CFD模拟结果了解急剧机翼失速现象的物理过程。预生产型F/A-18E飞机构型在某些几何形状和气流状态下会出现急剧机翼失速,而F-16C飞机构型不存在这种现象。通过比较不同气流状态下两种飞机构型之间的详细流场,运用计算结果认识引起急剧机翼失速的原因。以这些方法为基础,开发了许多用来预测急剧机翼失速的静态品质因数。潜在品质因数包括升力的突然下降、翼根弯矩对迎角α的变化以及翼型升力随α的变化率。  相似文献   

15.
波音系列的飞机场都是后掠式机翼,后掠翼飞机通常要比平直翼飞机更容易产生滚转和偏转现象,这种由于偏转而引起的滚转叫作"飘摆",后掠式机翼的飞机空气阻尼作用较小,当阵风或方向舵偏转短暂不协调时,很容易引起"飘摆",平直翼式飞机不容易产生这种现象。同时波音飞机左右机翼都安装有扰流板,当飞机受到突来的阵风或其他因素时,容易产生左右升力不一致,使飞机产生滚转,为此波音飞机都装有偏航阻尼器,波音747飞机装有两个偏航阻尼器,即上方的舵偏航阻尼器、下方的舵偏肮阻尼器,偏航阻尼器的作用是用方向舵来阻尼任何横侧和方向的…  相似文献   

16.
联接翼布局直接升力控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联接翼气动布局的直接升力控制特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前、后机翼上升降舵面的同向偏转组合所产生的直接升力,与相应的正常布局相比较,不仅显示了飞机优异的气动性能:增加了最大升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改善了失速特性,提高了纵向静稳定性,而且明显改善了ΔCy、Δny、ΔH、ωz等参数对操纵输入的瞬态响应品质,给飞机提供独立的姿态或轨迹控制的非同寻常的运动模态。头部鸭翼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了联接翼布局的直接升力特性。  相似文献   

17.
《飞机工程》2006,(1):66-66
目前波音公司购买了NASA兰利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跨声速风洞设施的试验时间,正对787飞机的高升力系统设计进行评估。高升力系统包括用于提高机翼升力性能的襟翼和前缘缝翼,以保证飞机安全、高效起飞和着陆。为试验新的高升力概念,波音开发人员设计了新的787型后缘襟翼,并将其安装在已有的777半翼展模型上。  相似文献   

18.
对连接气动布局实现直接力控制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前、后机翼的长降舵面的不同偏转角组合,分别产生直接升力,侧力和阻力,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并改善了控制的响应品质,给飞机提供了独立的姿态或轨迹控制的非同寻常的运动模态。增加头部鸭翼可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了连接翼布局的直接升力特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螺旋桨/机翼”系统在复杂非对称入流情况下的非定常气动相互干扰问题,采用混合结构-非结构滑移网格方法,结合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偏航角及入流条件(包括攻角和来流风速)对螺旋桨/机翼相互气动干扰和滑流流场的影响,并与无滑流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三维非对称入流的影响下,偏航角从0°增加到20°时,机翼升、阻力系数分别降低了4.9%和10.64%,但是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推进效率则大幅提升了18.36%和7.26%,非对称入流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变化幅度为对称入流的4倍。在攻角不变,改变偏航角时,螺旋桨滑流增加了机翼俯仰力矩稳定性裕量。但是随着攻角的变化,飞机纵向不稳定性逐渐增加,在桨后气流的影响下,两侧机翼上表面吸力峰均向左和向前移动,上下表面的吸力峰值均明显增大。在不同的风速下,有滑流影响的机翼升力特性相对无滑流影响的机翼增加量均在20%附近,且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0.
CJ818的超临界机翼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定机翼的平面形状,主要包括确定机翼面积、翼根弦长、根梢比、1/4弦线后掠角、前缘后掠角等;在诱导阻力最小的原则下,把三维机翼的设计升力系数转化为二维翼型的设计升力系数;根据机翼装载和结构设计的需要,确定配置翼型厚度沿展向的分布,根据飞机的巡航失速特性,初步确定配置翼型沿展向的扭转角分布;确定控制翼型个数,优化选择出满足要求的翼型;最后在CATIA里完成三维机翼的外形设计。对设计完的机翼,利用ICEM对其网格划分,并进行CFD数值计算,分析表面压力分布,对扭角分布和翼型进行优化,最终完成三维机翼的巡航外形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