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真的曾经有过几近毁灭人类的大洪水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却有着内容极其相似的历史传说?最有名的是《圣经》中的记载:“当洪水泛滥在地上的时候,诺亚整600岁.诺亚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进入方舟,躲避洪水.……大海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的大雨降在地上.……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在我国的古籍《尚书·尧典》中的这样记载的: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另外,在《淮南子·览冥训》中这样写道:“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而在《山海经·海内经》里也有“鲧禹治水”之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在两河流域泥版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及伊斯兰教经曲《古兰经》中,对大洪水的灾难也有类似  相似文献   

2.
世丰  林素 《飞碟探索》1994,(5):20-21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报告.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瀚:遗迹繁多: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梁《南齐书:天文志》中记载说:“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夜:天开;黄色明照:须臾有物降以如小瓮,渐渐大如仓糜,声隆隆如雷,坠于太湖中.野(?)皆亡.”唐《洞天集》中也有一段关于UFO的记载:“严遵仙槎,唐置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钱,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  相似文献   

3.
近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对这一壮举产生怀疑 ,据统计竟有约1000万~2500万美国人认为 :所谓美国人前后6次登上月球 ,是NASA制造的一个科技史上空前的大骗局。比尔·凯恩曾在“阿波罗”计划中工作过 ,他在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中列举下列疑点 :(1)在没有大气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应该更加明亮清晰 ,可许多所谓“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却看不到一颗星。(2)登月飞船降落时 ,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应在粉尘遍地的月球表面留下明显的痕迹 ,而在照片中却看不到。(3)在一些照片上 ,近景与远景之间有一条不易察觉的线 ,使…  相似文献   

4.
本刊已参加“全国非邮报刊联合征订”,并入编《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征订目录》。该目录编入了 70 %以上的非邮发报刊 ,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全部领域 ,分综合版、社科版、科技版和电脑版四种版本出版。电脑版又称“电子订单”,供计算机采编用 ,最好从网上下载。综合版即为社科版、科技版之和 ,需要者请向全国非邮发报刊联订服务部免费函索 ,一般读者 ,科技版、社科版择一提供 ,去信时务请注明之。联订服务部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网站现已开通 (网址 :www. LHZD. com) ,《联订目录》及本刊均已上网 ,该网站乃中国期刊的大型超市 ,集全面展…  相似文献   

5.
读《飞碟探索》(1994年第4期)王健民同志的《<搜神记>——千余年后的思考》一文,觉得王文对《搜神记》原文的理解有两处不妥或讹误.第一处原文如下:“昭帝元凤三年(指西汉昭帝元凤三年,即公元前77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汹汹有数千人声.民往视之,有大石自立.高大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鸟数千集其旁.”王文对原文所作的结论是:“这是一起典型的UFO着陆(或坠毁)案.”笔者认为王文这样笼统而未斟酌原文字句的理解是不妥的,笔者下想推翻王文所作的结论,因为事隔2000余年后的今天,谁也拿不出原来的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只好见仁见智,但就文说文,我觉得  相似文献   

6.
太极一词据目前所知,最早见于《系辞》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后来的北宋学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使这一概念更明确化.他说:“无极而太极.”是对老子的“无中生有”的宇宙创成说的精解和发展,并力图使宇宙“无中生有”这一过程更明朗化.“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位周老夫子显然是依据实际存在反溯这一规律,应该说是很唯物的了.  相似文献   

7.
古钱幂铸人文、山水、花鸟、日月星辰者有之,表现佛道文化者有之,但对于宇宙间重大的异常物体之发现是否也有迹可寻?如“UFO”,即“不明飞行物”,也谓“飞碟”现象.笔者涉猎古泉多年,近来在整理中发现了一枚“开元通宝” 和一枚“乾元重宝” 古钱的钱幂上各铸有一只不明飞行物.在下断其为不明飞行  相似文献   

8.
俄《独立报》特刊日前在一篇专文中指出,为维护能源运输之安全,近年中国正分三个阶段积极发展其远洋作战能力,为此并将成立一点由航空母舰为中心的多功能远洋舰队。该专文并谓代号为“9935号方案”的航母己于1999年于上海造船厂开始建造。预计将于2006年完工下水。此外为配合海军之现代化中国还将增建巡洋舰、核潜艇等各式舰艇。  相似文献   

9.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4):42-42
安徽高房龙:贵刊2004年第一期登了《金星:地球的“魔鬼”姐妹》一文。我看后如骨在喉、不吐不快。该文大部分写的还是科普文章,介绍了金星的概况和一些相关的探测计划,但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金星上的城市)就不是那样的了。作者拿着20多年前的所谓“证据”,来证明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金星探测器曾经发现了金星上存在类城市的遗址,并主观认为既然金星上存在着城市遗址,那若干年前金星上一定存在过高级的文明和生物。我觉得这种观点真是荒唐之极。“麦哲伦”金星探测器是NASA的一大手笔,该探测器已经成功地绘制了金星上99%的三维地形图,清晰度和…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着了谜似的与《飞碟探索》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所展现出来的神秘自然现象、奇妙宇航事件和清新思维方法,像巨大的磁石,引发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和感情的寄托.后来,有几次忍不住了,就把憋在心里的想法写成稿子,供大家讨论,油然而至的欣然之感,溢于言表,其神之切、其意之真便不在言语之中了.再发展下去,不由自主地把一本本崭新而优美的《飞碟探索》刊物慷而慨之赠送给待人接物时所见所闻的地球同仁们,意想不到竟被那“妙不可言”的神色予以回报,即予以夸奖、叹息力不从心之后,把这本魅力无穷的杂志顺手一掷,随便它到什么地方好  相似文献   

11.
江晓原 《飞碟探索》2006,(10):34-35
当年德国人奥斯瓦尔德·施本格勒写了一部《西方的没落》,一纸风行。在坚信“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的年代,这本书的标题是令中国人愉快的。但是西方人似乎从来就不讳言,他们对未来的忧虑。在西方的科幻作品中(包括小说、电影等等),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关于这一切在古代神话、图腾、史料中,可找到更详实佐证:史实称龙游,古属越国附国姑蔑,越国崇拜的图腾就是鸟。其中,传说中的徐郾的母亲吞鸟卵而生徐郾王(晋干宝著《搜神记》),玄鸟就是燕,这与夏禹之母“见流星昂,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而生夏禹,伏羲之母“履大人迹于雷泽”而后生伏羲,黄帝之“见大雷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生下黄帝(《史记·补王皇右纪》)的神话传一致,也就是说,越国的先民的存在与鸟类有关。在龙游石窟群中,仍有狱族岩、凤基坤凤凰山这类与鸟相联系的地名可以相佐。而在龙游石窟的考察中,…  相似文献   

13.
日月 《太空探索》2008,(3):50-51
我国古时讲究“天人感应”,民间一向有“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之说,以为凡间每一个人都与天上的某颗星星相对应,帝王是九五之尊,将相乃极品之位,与之相称的则是灿灿的亮星,而平民百姓,走夫贩卒则只能是那些微弓弓难见的小星……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中,描述孔明病危时“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相似文献   

14.
刘骅 《飞碟探索》2003,(6):11-11
据俄罗斯《真理报》2002年9月的一期披露:美国官方无意中公布的“新闻简报”和无数卫星照片都显示出,月球上曾存在一个“不明外星文明”,只不过还不清楚这个惊人发现会对地球人类现存的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和社会法则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这个惊人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向公众和媒体公布,便立刻被NASA当做“绝对机密”予以封存。一位美国科学家评论说:人们常常谈论“外星人”,事实上,一个“外星文明”尚不可能距我们如此之近,只是地球人从心理上根本没有准备好来接受这个爆炸的信息。即使到现在,还有些人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笔者现在回想起15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次:美国“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简称“尼尔”),于2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2时左右,在距地球3.15亿千米之远的“爱神”小行星上着陆。这是人类无人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小行星上,这一壮举瞬间揭开了人类太空探测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王立 《飞碟探索》2008,(11):46-4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夜明》中描写了一个商人的所见: “有贾客泛于南海。三更时,舟中大亮似晓。起视,见一巨物,半身出水上,俨若山岳。目如两日初升,光明四射,大地皆明。骇问舟人,并无知者。共伏睹之。移时,渐缩入水,乃复晦。后至闽中,俱言某夜明而复昏,相传为异,计其时,则舟中见怪之夜也。”  相似文献   

17.
陈文敏 《飞碟探索》2009,(10):34-35
《通典&#183;乐典》说:“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令吹角作龙呤以御之。”这里的“帝”可能指黄帝,也可能指天帝(九天玄女)。“吹角作龙呤”就是用号角吹出龙呤一样的声音。那么,为什么模仿“龙呤”就可以抵御蚩尤呢?为什么蚩尤就这么害怕“龙呤”之声呢?首先我们须知道“龙”是什么?笔者研究认为,中国上古之龙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生物之龙,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所藏龙标本很有说服力,加上商代以及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龙的雕像等都说明,  相似文献   

18.
打假台     
在2000年《太空探索》第12期中有如下错误:1.第6页,《太空谍眼想维和》中第一段最末“防患于末燃”中的“燃”应是“然”。2.《与毛利卫同行》第8段第10行,“徵章”应为“徽章”3.第38页《纳米新军悄然而至》第一段第10行“这种以住只能在”中的“住”应为“往”4.第47页中间倒数第3行“不入,麦道公司”应为“不久……”5.第13页,正数第2行,“两个航天飞机的对接系统完全不同”应为“两艘飞船……”  相似文献   

19.
犹摩星球人     
一位法国科学家宣布,光临过地球的某些外星人曾向我们地球人,其中包括这位科学家本人透露过关于他们外星世界的许多科学秘密.让·皮尔曾发表一项令世界震惊的声明:一位学术严谨的法国科学家确认,他的许多新发现都是从在我们地球上生活多年的外星人手中获得.这位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巴黎赛事》杂志上承认,他将一批令人鼓舞的“信息源”隐秘了15年.让·皮尔讲述说,从那位科学家所获得的信件中得知,1950年3月28日,有3个飞蝶在法国东南部小城迪湟市着陆.这3个飞碟把一支由4男2女组成的“外星探险队”送到地球上.这6名外星人自称是犹摩星球人,他们的祖籍星球叫“犹摩行星”,距离我们地球15光年远.他们登陆地球的使命是:溶合于  相似文献   

20.
读者心声     
我原本不知有这样一本很好的《太空探索》杂志,今年初去儿子家才偶然发现。当时我带着新奇的目光浏览了几篇文章后,方知《太空探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识性的资料杂志。其选材之新颖、内容之丰富、插图之精美、印刷之清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于是我同儿子便有了个约定:“杂志来后,先送给爸阅读。”近一年来,每一期《太空探索》都是逐篇、逐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