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电型电活性聚合物(EAP)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边界条件及驱动电压的改变经常导致EAP薄膜发生起皱现象以及介电击穿,致使驱动器失去工作能力.为了保障驱动器的正常工作,避免失效行为的发生,对EAP驱动器的失效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锥形驱动器,计算出不同驱动电压下驱动器EAP薄膜的变形情况以及其中的应力、应变和电场强度的分布情况.利用薄膜起皱判别方法,对驱动器的起皱行为进行预测,同时分析了预拉伸倍数对驱动器失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AP驱动器的理论临界起皱电压与理论分析比较吻合,预拉伸可以提高薄膜的机电稳定性能.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介电型EAP驱动器发生失效的临界电压,有利于保障驱动器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2.
微型仿生飞行器的研究涉及仿生学原理、准稳态气动力和原理样机的研制等。概述了上海交通大学针对昆虫尺度的微型仿生飞行器的新颖的设计和加工方法。该方法确保了零部件空间位置的合理安排,从而减少了零部件的装配难度。具体来说,压电驱动器的设计考虑了电气隔离和装配问题;传动机构与机身整合成一个部件,避免了相互之间的装配。翅脉的纤维方向进行了合理的布置,使得翅膀拥有高强度和高刚度。最终,研制的压电驱动微型仿生飞行器重84mg,翼展35mm,在100Hz的拍打共振频率下可以产生±60°的拍打角度,能产生足够的升力实现起飞。  相似文献   

3.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了一种数控机床用压电陶瓷执行机构,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分析,重点提出了电压/电流复合控制方案,简化了控制过程,降低了控制的复杂度,较传统压电驱动器提高了压电陶瓷材料执行机构的控制线性度,同时增强了系统的静态稳定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压电陶瓷驱动器电源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该电源采用高压直流放大器加功率放大器原理,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能很好地满足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伺服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具有分布式压电驱动器的模型,设计了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多输出(MIMO)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并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测量点和压电驱动器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柔性结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粘贴有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柔性梁主动振动控制为例,论述了进行柔性结构传感器/驱动器及控制系统一体化研究的方法。给出了压电传感器的检测方程和驱动器的的驱动方程,以玻璃钢材料的柔性梁为实验对象,并采用自适应滤波技术来实现主动振动控制,控制系统有TMS320C25及486计算机组成的主从机系统来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应变片测量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器位移的原理和设计思想,介绍了实验装置的结构,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将应变片直接粘贴在压电陶瓷基体表面测量其位移的方法是可行性的;通过对压电陶瓷滞回特性的测定,提出了建立压电陶瓷的控制模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声电机的工作原理和驱动要求,研制一套适用于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器。对比分析驱动器与普通驱动电源对超声电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驱动器的输出波形与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超声电机的输出性能也基本一致。在超声电机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机与驱动器的输出性能均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压电驱动器具有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征,在精密定位中存在较大的位移跟踪误差。本文对此提出了一种逆补偿和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利用逆补偿器作为前馈,使压电陶瓷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再利用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进行反馈,进一步减小压电驱动器的位移跟踪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能够将驱动器的输出位移误差由37.26%减小到0.51%以内。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新的具有电自由度的薄板弯曲单元,建立了用压电陶瓷作驱动器和传感器的受弯板结构的有限元静态模型。并给出了几种简单模型,研究压电元件的驱动效应及对板结构的形状控制。  相似文献   

12.
含脱胶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的智能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压电传感器、驱动器粘贴在复合材料结构的表面可实现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但若传感器、驱动器部分脱开会对结构的静、动态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加强假定应变压电固体单元 ,用于压电自适应层合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模拟仿真。与现有的压电固体单元相比 ,所建单元性能更优越 ,精度和计算效率更高 ,并能用于壳体结构的分析。采用相同坐标值但不同的节点号的方法模拟脱层 ,利用该单元分析了传感器、驱动器脱开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贾丽杰  李敏 《飞机设计》2010,30(1):20-24
随着压电材料的快速发展,压电驱动器在结构控制领域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压电驱动器应用时要通过胶粘剂与主体结构固结,达到传递应变,实现控制结构变形的目的。本文对于这个工程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均匀应变模型做了进一步分析讨论,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胶粘剂性质变化对驱动效果的影响情况。对结构端部的层间剪切应力的仿真模拟表明,在压电驱动器粘贴的主体结构的边缘处要加强胶粘剂的剪切强度,以防止边界脱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介绍某型电压限定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集成电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该型电压限定器国产化研制的方法,给出了电压限定器探测及延时电路、均衡控制电路、防止误动作保护电路的详细设计方案,解决了激磁控制、均衡控制、故障鉴别等国产化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新研制产品与原有进口产品的可互换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刘振明  刘晨  刘楠  童大鹏 《推进技术》2021,42(11):2625-2632
压电式喷油器可充分利用压电叠堆执行器驱动力大、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的优势,已成为新一代电控喷油技术的研究热点。为探究热-电场下压电喷油器内部执行器动态特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压电执行器热-电-力多场加载动态测试系统,分析了在不同电场和热场下压电执行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位移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压电执行器响应速度随充放电过程峰值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其最大稳定位移随驱动电压增加也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电压由100V增加到160V,最大稳定输出位移增加了约57.9%,但充放电时间有所增加;当电流超过14A、电压超过140V时变化趋势减缓;温度低于100℃时,压电执行器的最大稳定位移随温度升高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尽管充放电过程峰值电流有所增加,但受执行器材料等效电阻和电容的变化影响,响应特性仍变差;当温度超过100℃时,由于逐渐接近材料的居里温度点,执行器输出位移急剧减小,且响应时间明显增加,不利于压电执行器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16.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动、静态特性及其测量方法和实际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逆压电效应型和电致伸缩型两种压电材料所构成的微位移器的性能。逆压电效应型微位移器位移线性度为0. 11%,重复精度±0. 01μm,电压-位移灵敏度约为1μm/100V。在200Hz频段内,幅频特性平直,相频曲线呈线性,相位滞后量小于25°;电致伸缩型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呈非线性,所以位移量较大,对应电压500V时,位移约为12μm。微位移功能逆压电效应型适用于线性度要求较高的精密控制场合;而电致伸缩型则更适用于行程较大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椭圆微驱动器的最佳频率响应,需准确调整压电元件驱动源的频率,为此设计了用MCS51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运动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布粘帖在矩形机翼上下两面的压电驱动器,探索使用该类结构提高飞行器横滚能力的可能性。通过风洞模型设计、材料性能测试、模型固有特性测试、压电柔度矩阵测试等试验项目,保证了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精度,最终通过模型的风洞试验验证了利用气动弹性效应,获得了附加升力与横滚力矩的方案。该原理性试验说明利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改善横滚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用于直升机振动控制的主动调谐式吸振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中国航空学报》2003,16(4):203-211
振动问题是直升机设计中的难题,会导致机体结构疲劳、舒适性降低和高噪声等问题。通常的单桨叶控制方案由于受压电驱动器机电性能的限制而难以实现。智能弹簧是一种采用单桨叶控制原理的主动调谐式吸振器,它通过压电驱动器自适应控制桨叶根部的结构阻抗,达到振动控制目的。建立了智能弹簧的简化模型,对其谐波响应控制特性进行研究;采用频率分析和数字信号合成技术产生参考信号,在DSP平台上设计自适应陷波算法对智能弹簧驱动器组件进行控制;模拟和风洞实验结果均表明智能弹簧能够在较宽频率范围内对桨叶的谐波响应进行有效控制,验证了通过主动阻抗控制实现直升机桨叶振动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汪旭东  李国岫  陈君  刘旭辉  李洪萌 《推进技术》2019,40(12):2872-2878
基于压电比例阀驱动的氙气微推进系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压电比例阀作为该类型推进系统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系统流量特性和推力。本文首先采用AMESim软件对某型氙气工作压力为0.3MPa的压电驱动氙气微推进系统进行建模,并对系统填充过程中的气瓶与减压阀工作特性进行分析。然后研究了不同减压阀反馈腔压力条件下的减压阀与压电比例阀的阀芯运动和氙气质量流量特性。最后,分析了压电比例阀驱动电压对开机过程中的压电比例阀阀针位移、氙气质量流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压电比例阀阀针在通电后迅速开启,其最终的稳定升程为3.7μm。系统的氙气质量流量的稳定值为5.63mg/s。减压阀反馈腔内的氙气压力越大,压电比例阀开启后的氙气质量流量稳定值越大且响应时间越长。仿真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氙气微推进系统可以通过改变驱动电压实现对氙气质量流量的线性调节,系统氙气质量流量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目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