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空探索》2010,(5):20-29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辽阔的夜空中,人类肉所能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上有没有生命在活动?月球开发对人类有哪些益处……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观察和研究着月球。中国流传已久的“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3.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轨道之外人类最容易涉足的一个去处。突然间,重返月球的呼声高涨,人人部想上月球,可问题是到月球上干什么? 100个人会有100个想法。对于追求“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来说,最风光的事也许是到月球饭店度周末;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商人来说,未来最适合淘金的地方应该是月球;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佳的科研场所便是月球。 当我们聚焦月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并未经营好这块家门口的“自留地”,虽然人类已登上了月球,但留下了太多悬念。长期以来,月球甚至没有火星热,当一个个探测器飞向火星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月球,也许月球是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4.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是如何从地球飞到月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早在30多年前阿波罗航天员就已经登上月球,但是今天人类重返月球不能简单地重复阿波罗登月的方式。因为今天人类重返月球比当年阿波罗登月要复杂和困难,不仅飞往月球的人数和次数比阿波罗飞行要多得  相似文献   

5.
地月之吻     
月亮是哪里来的?从“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的那个时代至今,人们就对“月球之迷”作了许多美好的想象和推测.但是,除了神话故事,其他的推测,依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对“月球的起源”人类还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例如:“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个推测,虽然有“月球的体积和太平洋的体积差不多”的依据,但是,却难以满足月球应处于地球赤道面上的必然推论.而且,月球的密度每立方厘米平均只有  相似文献   

6.
重返月球     
许彤  周武 《太空探索》2004,(10):42-45
月球曾经是太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星球,早在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首次让人类的脚步踏上月球.但此后的30多年间,月球探测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来,对人类重返月球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人类还打算改变阿波罗登月时对月球进行突击式访问的方式,做好了长期驻留的准备。如果是这样的话,今后的月球之行将需要许多后勤保障,如需要有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载人航天的成就是人类登上月球、发展航天飞机和建造大型空间站;21世纪,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是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所谓重返月球并不是重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的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停留几个小时或几天,而是将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须建造月球基地。所谓月球基地就是航天员在月面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障航天员在月球恶劣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建造月球基地首先要了解月球,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否则就不可能为月球基地正确选址,也不可能很好完成基地建设和在月球上的…  相似文献   

8.
2090年,月球被人类开发,四分之一的人类住进了月球,而10年后,2100年,我要代表全地球的记者,再次去采访一下嫦娥,看看这段日子月球的生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科学发展已经到了宇航时代,飞碟之谜和外星人问题都必将得到解决.人类如何飞往太空?发展道路是什么?前景如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961年,前苏联发射了东方号太空船,人类第一次进入了太空,在空中停留时间不到两小时.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球上,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太空航行了195小时18分32秒.此后,人类要载人飞往更远的星球就困难了.70年代以后,人类只发射了几个空间探测器,飞出了太阳系,到达太阳系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登上了月球,真正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月球人"正是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相似文献   

11.
2100年,月球被人类开发,三分之一的人类住进了月球,而10年后,2110年,我要代表全地球的记者,去采访一下嫦娥,看看这段日子月球的生活是怎样的。乘载着"嫦娥12号"飞船,我成功登陆了月球,并来到了嫦娥的住所——  相似文献   

12.
正1984年,在美国航宇局(NASA)召开的第一届月球移民会议上,德裔美籍航天科学家克拉夫·伊利克博士曾经宣称:"如果上帝期望人类成为能进行航天旅行的生物种群,他早就该把月球赐予人类。"但时至今日,人类也没能够在月球上生活。距离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人类社会从经济到技术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又一次掀起了探月的高潮,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和欧空局等都制定了月球探测计划,并已开始付诸行动。这些计划最终的目的是单独或联合在月球上建立载人基地,进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月球原位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月球上含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和氦-3等都是地球能源之外的重要补充与额外储备,如能解决月球原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则月球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同时也能够为人类后续建造载人月球基地奠定基础。1引言绕月探测、落月探测、采样返回是人类开展月球探测的初级阶段,自1969年阿波罗-11(Apollo-11)  相似文献   

14.
国际宇航界近年来重提登上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将月球作为人类向太阳系进军,载人飞向火星的前哨阵地和后勤支援基地。月球基地除了具有近地轨道空间站的优点外,还有它独到之处,如不需要轨道维持系统,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矿产资源等。当然,建立月球基地不是一二个国家能担负起来的,它将是世界范围空间合作的产物。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回顾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直到阿波罗载人登月这一历史壮举,并向读者介绍一点国际上对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建立月球基地 科学家认为.再次登上月球的价值不仅在于让人类进一步掌握月球的起源与地球的关系,更重要的则是以月球为跳板,探索离我们更远的星球,因此建造月球基地将是登月后要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个目标,是研究地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对象,也将是人类迈出地球在地外生存的第一实践场所。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探索月球、建立月球基地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探索精神的表现。上世纪五十年代到  相似文献   

17.
正1引言早在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飞船就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接下来又有5艘飞船成功登月。这些载人登月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已被归纳为"10大科学发现"。但今天看来,"阿波罗"计划在科学上取得的这些成果,其实也只是对月球的初步认识,而且有些内容还只是猜想。半个世纪后人类重返月球,从科学方面来说,仍是大有可为的。人类重返月球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重新对月球进行全球性、  相似文献   

18.
月球的未来     
早在50年前出版的《星际飞行》一书中,阿瑟C·克拉克曾预言道:“建立能自给自足的月球殖民地或前哨站是一个迷人的技术话题,但在我们对这颗卫星的资源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谈论这一话题还为时尚早。” 殖民月球为哪般? 开发月球可为我们带来什么?花巨资建设月球殖民地是否值得?在克拉克眼里,月球对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作为天文观测台和前往其它行星的跳板。月球不仅仅是光学望远镜的理想架设地点,还是对空间进行全波探测研究以及探测和跟踪近地小行星的理想场所。而人类如果能在月球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首次获得了日全食时月球大气层最为详细的照片,美国科学家从中得出结论:月球大气层的厚度几乎是科学家早先设想的2倍.波士顿大学空间中心物理学家杰夫里·波加纳指出:在1995年11月29日历时1小时的日全食无光期内,德克萨斯戴维斯的麦克唐纳天文台收集了这一珍贵的观察资料.日全食时,整个月球滞留在地球的阴影中,以柱的散射光线被一片黑暗所取代,因而天文学家有机会发现月球高空大气层中微弱的钠  相似文献   

20.
1989年,天文物理学家康贸庞(音译)博士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档案馆中获得了几幅照片,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有人类赤脚在月球上行走留下的脚印!这些照片是1969年7月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拍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