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光导纤维声光频率偏移器,单模光纤由于弯曲将引起双折射,由压电晶体产生的声波通过该弯曲的单模光纤,则由一种偏振模的光耦合到另一种偏振模时,其频率将产生偏移,其偏移量为压电晶体产生的声波频率。单边带抑制可达30dB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压电陶瓷对复合材料模型的驱动性能,掌握其规律,为自适应旋翼的研究打下基础,文中模仿直升机桨叶设计了一个典型模型试件,利用压电陶瓷在不同布片方式下对其进行驱动,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驱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飞机表面积冰厚度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建立压电传感器、铝板及冰层组成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机电阻抗分析法研究了飞机结冰厚度对系统谐振频率及阻抗的影响规律,获得压电传感器设计参数;搭建地面冷环境实验平台,采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不同结冰温度和积冰厚度作用下的系统谐振频率.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传感器的谐振探测法能够有效测量基体...  相似文献   

4.
振动对传象光纤分辩率影响的一组可靠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骅 《强度与环境》1997,(2):61-64,F003
为了在运动基座上开发全光、彩色实时传象光纤系统,对石英传象光纤设计并建立一个径向振动与轴向交变弯曲复合运动的环境。一般对分辨的评估,因人(眼)而异,提出一种排除人的因素去评估传象光纤分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室自行研制的压电型加速度计是所进行动态环境,强度试验的主要测量手段。随各项试验任务的展开,其需用量在不断增加,近两年已达到每年500只以上。大量自研加速度计投入实际测量工作,其机电转换性能与测量值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并且,由于试验任务日益提出更新的要求,必须不断地改进原有结构和探索新的机电转换方  相似文献   

6.
研究液氢涡轮泵这类系统的动特性,需要解决在超低温环境下的振动测量问题。美国ENDEVCO公司已研制出专门的超低温振动传感器。为了及时地解决某典型液氢泵的测振问题,我们用PZT5材料做的普通压电振动传感器和电压放大器组成的测振系统成功地解决了-220℃环境下的振动测量。一,原理和方法在常温条件下,如图1所示电荷测振系统的输出电压  相似文献   

7.
介绍压力场测试中所采用的压电压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压力场测试中所采用的传感器是一种以压电晶体做敏感元件的压力传感器,它可以将压力讯号直接转换成电荷输出,其输出量与被测量压力成正比。该传感器具有较大的测压范围、较好的线性、快速的上升时间、高的压力-电荷灵敏度和较小的几何尺寸。给出了压电压力传感器的实验室标定方法和野外使用环境条件下的现场标定方法,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一种 PVF_2压电薄膜传感器,在低速开口风洞中测量了直径为208毫米圆柱体表面的动态压力。测量表明,圆柱体人面动态压力变化频率与圆柱体尾流中卡门涡街的涡分离频率是一致的。同时由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析说明了边界层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运动基座(如飞机)上开发全光、彩色实时传象光纤系统,对石英传象光纤设计并建立一个径向振动与轴向交变弯曲复合运动的环境。从光学分辨率的角度去评估实验的初步结果,得出:电子46所所提供的石英光纤不是功能失效,而是结构损坏失效。一般对分辨率的评估,因人(眼)而异,提出一种排除人的因素去评估传象光纤分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脉冲型高超声速风洞中的无挠性结构,并带有惯性补偿的铰链力矩三分量压电天平。在科学院力学所 JF-4B 炮风洞中进行了实验,文中给出其天平静校精度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天平的机械结构,灵敏度和补偿系统均满足设计要求,能成功地用于机动弹头控制翼气动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火箭动态弯矩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利用横向弯曲振动梁理论,首次推导了悬臂梁和自由梁的端面弯矩动态放大倍数表达式,对箭体结构偏保守地计算了不同边界条件的载荷动态放大倍数。动态弯矩测量的频响范围可达到100Hz,测量部段的壳体响应频率(约150Hz)不影响30Hz以下的截面载荷测量结果,箭体动态弯矩测量方法的频响特性满足测量要求。另外分析了箭体直径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箭体动态弯矩测量与风洞测力天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运载火箭惯组基座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运载火箭惯组基座的优化设计过程。围绕该惯组基座的设计,在文中,给出了惯组基座等一类关键结构部件的优化设计流程,介绍了综合利用几种有限元分析软件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的设计手段,可供相关产品研制时参考。经过拓扑设计、工程设计与刚度分析等几轮工作,本文获得了一种惯组基座设计方案,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惯组安装方式,可供未来类似结构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压电传感元件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元件在智能结构中的应用。开发了基于锆钛酸铅压电陶瓷传感元件的智能结构实验系统,利用压电传感器对复合材料板结构的载荷变化进行监测并对传感器组的冲击定位功能进行了试验。文中采用模式识别技术,成功地实现了结构连接损伤出现的判别和损伤位置的确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激波风洞中用压电天平进行1m量级烧蚀端头大模型五分量气动力试验研究情况。试验目的是测量出烧蚀端头模型的Cm0和Cn0,以期为端头烧蚀模型的Cm0和Cn0换算到全尺寸飞行器下提供试验依据。针对设计部门关心的Cm0和Cn0测量,在天平设计上采取了粗短主体结构另配支杆的方式;在风洞试验中采用正负攻角等较为有效的方法。风洞试验主要结果如下:烧蚀变形对锥模型轴向力影响较大,对其余的气动力分量影响值较小。在0°攻角下Cm0为10-4量级,Cn0为10-3量级,配平攻角约为0.028°。由此表明:激波风洞压电天平能够测量该烧蚀端头模型的小Cm0和Cn0。  相似文献   

15.
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桨叶模型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推挽式双X压电驱动机构的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方案,开展了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模型的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空载试验主要用于验证驱动机构的驱动特性,测试了压电堆和驱动机构的静态输出;为了验证悬停时小翼在铰链力矩作用下驱动机构能否有效驱动后缘小翼,进行了加载试验.试验采用线性霍尔传感嚣对推挽式双X型驱动机构在不同电压和频率驱动下小翼的偏转角度进行了测量.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压电驱动机构能够有效驱动后缘小翼,该智能旋翼方案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拓扑优化是一种根据载荷、约束及优化目标寻求结构材料最佳分配的优化方法,既可以用于全新产品的概念设计,也可用于已有产品的设计改进。在设计接口框架下,以惯组基座的初始结构为基础,实施以频率为约束条件的拓扑优化分析;参考优化后的最优拓扑并结合工艺要求,确定惯组基座设计方案并进行验算,实现惯组基座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压电驱动器激励振动的机械力学式除冰技术是一种重量小和能耗低的新型除冰技术,用于应对航空结冰威胁问题。其中机械振动引起的界面剪切应力和相应结构振动模态是该除冰技术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寻找合适的振动模态来产生足够的界面剪切应力以提高除冰效率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薄板的振动模态通常用横向轴线和纵向轴线上的反节点数m和n来描述。本文目的是研究不同结构弯曲振动模态下除冰剪切应力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基于机械振动的结冰防护系统(Ice protection system, IPS)的详细设计建立目标振动模态的选择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建立了界面剪切应力与结构振动模态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冰层-平板-压电陶瓷”的有限元分析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 FEM),仿真计算了不同振动模态下的应力应变水平,并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除冰剪切力的分布特征。最终给出了基于弯曲振动模态参数m和n的特征来确定除冰模态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8.
获得碳化硼屏蔽组件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力学性能参数是进行组件结构完整性评价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尺寸组件的力学性能测量装置,结合利用激光开关测量残余塑性挠度的方法,实现了全尺寸碳化硼屏蔽组件模拟件悬臂弯曲和残余塑性挠度的测量。试验得到碳化硼组件模拟件弯曲刚度均值为33.23 N/mm,六角管前凸台产生1mm残余塑性挠度所需要的横向载荷约为2561.9 N。通过试验发现在悬臂弯曲加卸载过程中组件模拟件根部被水平拔出,并通过有限元计算证明了加卸载过程中模拟件尾端与夹具的接触状态发生改变,造成模拟件刚体转动并带来挠度的变化。通过转角补偿修正之后,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压电智能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复合材料表层铺设压电元件,利用压电元件能够实现力学量和电学量之间相互转化的独特性能,可将其用作传感器和驱动器,赋予材料和结构传感及动作的能力。本研究的压电材料采用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基体材料采用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外部信号采集和控制系统结合,构成了智能结构实验系统。本文对这一系统的损伤诊断和损伤主动控制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结构一方面可对冲击、过载等可能造成损伤的原因进行监测,并诊断裂缝、连接松动等损伤的产生和位置,另一方面还可自适应地驱动结构中的压电驱动器,改善结构应力状态,防止损伤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单矢量六自由度风洞天平校准系统的设计。采用砝码匀速运动过程中碰撞卸载的方法,实现对压电天平的瞬时加载;通过控制天平姿态以及砝码在加载头上的挂点位置实现单矢量加载;并采用多元校准方法对天平信号进行处理,满足超高速风洞测力试验对六分量压电天平校准的需求。校准系统主要由天平姿态调整机构、砝码加载机构、碰撞卸载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等部分组成。系统构造简单、系统误差源少,具有校准效率高,校准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