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前苏联和美国航天站的发展概况,以及目前在轨道上运行的“和平”号和正在研制的“自由”号国际航天站。最后论述了航天站对航天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钻石”军事航天站计划始末》本刊于2003年已连载3期,本期载完。该文全面系统介绍了苏联“钻石”航天站从方案提出到计划结束所经历的曲折过程。“钻石”航天站发展的最终结果正如文中所述:“人在太空的存在对军事侦察活动来说没有任何显著的优越性可言。”“载人航天侦察比无人自动侦察代价更昂贵,效果又不那么好,而且也不及时”。苏联从而放弃了载人航天侦察,而转向依赖于无人卫星系统。但“钻石”航天站的技术为发展其民用航天站和国际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太空进行舱外活动无疑是世界航天领域的优秀成果之一。航天员穿着专门的航天服进行舱外活动时,可以完成各种试验和研究,并在载人航天器的外表面进行安装和修理工作。前苏联和美国的航天事业始于1964-1965年,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别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舱外活动,为后来的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积累了大量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一览(四)和平号航天站发射日期1986年2月20日飞行任务系前苏联新型的航天站,有6个对接接口,可构成一个大型组合式航天基地。与之对接的航天器包括宇宙号卫星、各种专用科学舱、联盟T号和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上述对接舱和...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航天站航天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又称空间站或轨道站。在航天站运行期间,航天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航天站─—礼炮...  相似文献   

6.
航天机器人     
引言 目前的航天飞行中计划了大量的出舱活动,如国际空间站和哈勃望远镜,这些出舱活动大部分都是维修工作。舱外活动工作量很大,同时还伴随着相当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沈宁 《航天员》2012,(6):66-66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通过出舱活动,航天员可以进行航天器的在轨维修和故障排除、有效载荷的布放、回收和在轨维修以及大型航天器(如空间站)的在轨安装构建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空间失重环境下进行。失重状态下人的运动和作业方式与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状态下完全不同。为了完成这些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和作业的规律和技巧,需要通过地面上模拟的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进行大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上升2号飞船的首次出舱活动,并在太空停留了12分钟。同年6月,美国航天员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飞船舱外停留了22分钟。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不但证明了舱外航天服的保护下,人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同时也说明了可以在载人航天器舱外完成许多有益的工作,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的修复、空间站的在轨组装与维修。因而,到2003年4月为止,世界各国共实现了257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已装配好的各舱段的安装和维修,是由舱外活动(EVA)乘组人员进行的,这是国际空间站建造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且已经开始进行了。至2002年7月1日为止,使用俄罗斯“Orlan-M”航天服(SS)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7次EVA,使用美国舱外航天服装备(EMIU)(从通用气闸舱)进行了1次EVA。  相似文献   

10.
本刊几年前曾发表过苏联礼炮号军用航天站计划失败和海洋监视卫星无法完成打击航母而导致计划失败的深刻教训。这里全文译载美国2007年11月11日《纽约时报》记者关于“未来成像体系”(FIA)项目失败的前因后果调查,是一篇值得深思的好文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俄在发展军事航天上付出百亿美元得到的深刻教训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1.
1977年以来,半硬型的舱外活动(EVA)航天服就用于俄罗斯航天站的出舱活动任务中。目前,在和平(MIR)航天站计划中,航天员使用了奥兰-MDA-是奥兰半硬型EVA航天服的最新改进型。在使用奥兰型航天服的过程中,俄罗斯人获得了大量的经验,证明了半硬型结构的EVA航天服的各种优点,其特点是穿脱均通过航天服背包上的一个铰链门,背包里装有生命保障系统(LSS)。航天员使用后,对外壳设计和LSS组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Laval  N 王静 《上海航天》1993,10(5):60-64
叙述法国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环境下进行有关操作和活动方面的训练情况。介绍特定的航天计划诸如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的一些训练方面的情况。并且比较了在训练要求方面的相关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站机械臂技术是航天领域一项技术耦合性强、系统集成度高、技术难度相当大的综合技术,是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在轨服务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关键技术。空间站机械臂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面向宇航工程应用的大型空间机器人系统,在空间站系统中承担大型舱段转位与辅助对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状态巡检、舱外设备安装及维修,以及载荷照料等重要任务。它涉及机械、电子、热学、动力学与控制、计算机、路径规划、感知与测量、自主智能、算法与软件,以及光学、材料、遥操作、人机交互、地面试验验证等多学科技术,系统复杂,新技术多,设计与验证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材料加工业还刚刚开始,研究人员正在为随时都可以获得微重力环境而努力,这是空间材料加工进入 商业化的基础。目前美国和欧洲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了大约140项材料流体科学实验,而且还利用探空火箭进行了250项同类试验。由于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曾一度受挫,使西方各国进入空间的机会受到了限制,苏联光子号回收舱和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并极有可能获得成功。中国和苏联在其返回式卫星上不止一次为西方搭载过微重力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日本航天工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并对其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卫星以及运载工具方面的发展规划和方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其中包括H—Ⅱ运载火箭、日本实验舱等大型计划。  相似文献   

17.
晶体号舱是继量子号、量子2号之后和平号轨道联合体的第3个对接舱。它带有大量的科学仪器,是用于实现苏联近地轨道空间科学研究计划的重要器材之一。本文重点介绍它的任务、组成及与其它舱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苏联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实施其长期载人航天计划,发展包括空间站、人员/货物运输系统及航天飞机轨道器在内的载人航天基础设施。 苏联打算建设的航天基础设施如下: 1.在1988年11月成功地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后,苏联准备建造3架航天飞机,以执行轨道维护、回收及观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近35年来舱外活动已成为载人航天任务中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作。舱外活动涵盖了在空间站以外的各种工作:从事科学考察;各种组件和设备的修理和安装;补充舱段的对接准备;以及运输和货运飞船的接收。而太空中的异常因素对航天员的机体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易激动。  相似文献   

20.
美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期间,航天员实施舱外活动的能力被一再证实,舱外活动拓展了人在太空的活动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极具价值的资源。本文分为4部分进行回顾和总结:1)美国过去26年来舱外活动的成就;2)未来几年航天飞机飞行任务中安排的舱外活动;3)必须保证“自由”号空间站组装和操作任务完成所期望的舱外活动;4)舱外活动应对NASA空间探索倡议计划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