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母舰液压拦阻系统拦阻力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某型航空母舰液压拦阻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出发.针对产生拦阻力的主要元器件,根据液压系统的传动基本理论建立了液压拦阻系统的拦阻器系统和滑轮缓冲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结合舰载机着舰动力学模型和拦阻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拦阻动力学的数值仿真,对比了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区别,分析计算了某型舰载机以不同重量、速度着舰的拦阻动力学过程.验证了滑轮缓冲系统能有效减缓拦阻索张力,且通过改变控制阀口通油面积可以实现不同质量飞机在基本相同的距离上实现安全拦阻,说明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失重飞机上进行的电泳分离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A3-1连续自由流电泳仪在俄罗斯失重飞机上进行的实验情况及结果。进行了4个架次的飞行试验,获得了飞行试验的数据和电泳分离图像。试验结果表明,电泳仪装置工作良好,从分离图像可以看出重力变化对电泳分离过程的影响并证实微重力环境对生物材料的电泳分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行星架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行星齿轮保持架(简称行星架)是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对于直升机的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行星架疲劳裂纹故障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故障诊断和寿命预测都有难度。为准确预测行星架疲劳裂纹寿命,研究了其裂纹故障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基于对数线性的方法,将裂纹扩展过程离散化处理,采用Paris公式,定量描述裂纹扩展速率,结合Miner准则,累积其疲劳损伤过程,最终得到随裂纹长度变化的行星架剩余使用寿命数值。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的疲劳寿命模块对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复杂目标几何外形的数学模型,对独立目标使用外法向判断可见面元,对复杂目标使用Z-buffer算法处理自动遮挡问题.通过求解电磁场边值问题求解目标表面的等效电磁流分布,并求解散射强度的三维分布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被若干测试结果验证,证明该方法的精度较高、实用性强、可靠性好.算法可以直观地显示目标散射强度的三维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喷管分离流动及其侧向载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商业软件CFX对某液体火箭大面积比喷管地面条件下的分离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喷管入口总压从8MPa减小到1MPa时的流场参数分布和侧向力载荷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总压的降低,喷管内流场会依次经历自由激波分离和受限激波分离两种分离激波模态.受限激波分离模态下喷管壁面压强具有较大波动,再附着点压强甚至高于环境压强.流动分离情况下,喷管将受到一定侧向载荷作用,载荷方向随机分布.入口总压为4MPa时计算得到的侧向载荷最大,实际侧向载荷峰值可能出现在自由激波分离与受限激波分离转换瞬间.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攻角状态压气机转子内部分离区的脱落和传播过程及转子叶片对其动力响应问题,对某跨声速压气机级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和双向迭代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失速状态,转子叶片通道内会周期性地发生2次叶背分离区的脱落和传播现象。第1个分离区主要表现出轴向传播特性,其会对下游流场产生影响;第2个分离区主要表现出周向传播特性,其会作用于周向相邻的转子叶片,对转子叶排自身产生激励作用,进而影响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引起叶片较强的动力响应,对叶片结构强度的影响不可忽略。非定常/流固耦合计算手段能够较全面地预测流场中激励源的频率、幅值与位置等,在压气机设计阶段应对此类预测工作予以重视,以期更准确地预测叶片共振及动力响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振动信号在火箭复杂结构传播过程中产生强卷积效应导致振动源信号提取精度低的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盲源分离的火箭振动信号自适应提取方法。该方法基于振动源之间的独立性,建立了四阶统计量的目标函数,并采用随机梯度法实现了参数的自适应更新,优化建立火箭复杂结构系统的逆滤波器结构,进而得到原始的振动源信号。通过对某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高频振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线性自适应盲源分离方法和非线性自适应盲源分离方法,卷积自适应盲源分离由于考虑了实际中的卷积效应和欠定情况,分离结果中能够明显找到与涡轮转动和燃烧对应的频率以及一些宽频激励,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助推器分离是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关键动作之一,常用的激光雷达姿态测量技术在助推器分离阶段受外界干扰严重,难以准确获得位姿。基于视觉的助推器位姿变化测量技术具有优秀的抗干扰能力,通过搭建三维点云重建网络,以图像为输入,三维点云为输出,在构建的助推器分离过程的图像 点云数据上进行了训练和测试,对测试重建的助推器点云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完成了位姿的估算。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维点云重建网络可以根据仿真图像数据,精确测量助推器分离阶段的位姿变化,在R2score指标下,对三维坐标的预测分数均在0.98以上,姿态角平均误差约为21°,预测分数则均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脉冲等离子体电磁加速机理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推力器性能的优化和产品的小型化提供理论基础,需要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利用包含电容、电感、平行板电极、等离子体的一维集成电路模型,开展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改变初始放电电压和电极间距的大小,系统地研究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初始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对推力器电磁加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推力器的推力、比冲、元冲量,以及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随推力器初始放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同样,增加电极间距也能够提高推力器的推力、比冲;然而,电极间的阻抗会随电极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导致推力器的点火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脉冲等离子体的电极间距存在一个最优值。  相似文献   

10.
两相控温型储液器是泵驱两相流体回路(MPTL)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承担着工质存储、供给、气液分离及精密控温的作用。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建立了MPTL系统瞬态模拟的仿真模型,可用于研究热源功率变化时储液器与主回路的动态传热和传质特性。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比发现,数值模型的流量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热源开关机时,储液器与主回路发生工质交换,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受到影响,系统的流阻也受到影响;随着热源功率的增加,工质交换速率和交换总量随之增加,储液器内气液两相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趋势随之增大。该模型可用于研究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流量、温度和干度的变化特性,指导MPTL设计,并在系统搭建前预测系统特性。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器低空应急救生分离时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载人航天器低空应急救生时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Ta的计算方法。首先推导了逃逸弹道的近似解;然后提出了基于近似解的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时刻Ta的实时确定方法;最后,仿真分析了该方法对提高载人航天器低空逃逸救生概率的作用,证明利用近似解实时求解分离时间Ta是一种简单实用、效果明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外挂物与载机分离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外挂物与载机分离(发射或投放)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GSSP(2),它能快速、方便、有效地提供载机及外挂物气特性和外挂物分离后与载机的相对运动轨迹及姿态,为带外物飞机的设计和相容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还简要描述本系统的3个系统及空程序的结构和数值模拟方法,最后,将数值模拟结果 洞实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低雷诺数下翼型前缘流动分离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精度有限差分格式,对来流雷诺数为1.0×104,攻角为3°的二维翼型流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低雷诺数下翼型前缘流动的分离机制,描述了分离涡系的相互作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前缘椭圆弧靠近叶身位置存在吸力峰,流动在吸力峰内强逆压梯度的作用下发生分离;翼型上表面形成了包含驻留涡、脱落涡和二次涡的涡系结构,其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具有强烈的非定常性;表面压力分布曲线可以较好的描述翼型边界层流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舰尾紊流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舰尾紊流自由大气紊流分量仿真的可信度,提出了一种紊流数值模拟的新方法.首先,使用带有修正系数的Euler前向差分格式表示各个方向的紊流序列,同时结合智能算法的思想,把紊流相关性检验中的均方差误差和相关函数误差作为待优化目标函数,将修正系数的选择看成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采用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采样步长灵活地生成所需紊流.尤其在小步长情况下,亦可得到很好符合理论值的紊流序列,可以满足虚拟飞行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改进SA模型对翼型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选取(SA,Spalart-Allmaras)模型,对风力机翼型S825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针对SA模型不能准确预测翼型尾部流动分离的情况,分析了分离区域内湍流的强非平衡输运特性.研究表明,SA模型中系数Cb1与湍流的非平衡输运特性密切相关,进而提出了修正模型系数Cb1改进SA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模拟风力机翼型分离流动.  相似文献   

16.
熔模精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熔模精密铸造过程的传热特点,通过对铸型/环境边界及冒口/环境边界进行自然对流和辐射传热处理,改进了原有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对熔模铸造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对采用4种不同铸造工艺方案的阀体铸件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缺陷预测,获得了与试验相一致的模拟结果.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进行批生产的铸造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导航信号的测量性能最终影响系统定位、测速、授时等服务精度, 是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论证内容之一. 结合COMPASS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信号体制框架设计, 分析了各种应用条件下的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测量精度, 并以典型设计参数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接收机典型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下, 各信号分量均能够实现0.1m的伪距测量精度、0.006周的载波相位测量精度以及0.005m·s-1的多普勒测量精度. 首次给出的针对新信号体制各项测量性能的研究结果可为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体制设计、 导航接收机关键参数设计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用户测距误差预算等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具有一阶延迟环节的战术导弹和机动目标之间的三维追踪-逃逸问题,在多重时间尺度分解的假设下,采用强迫奇异摄动方法,得出了仅依赖于可测量状态变量及导弹,目标性能参数的近似解析形式扶组合次优控制策略,从而对于二人零和,非线性微分对策问题给出了一个近似反馈解,避免了求解动态最优化问题中经常出现的两点边值问题,使数值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9.
GNSS reflectometry (GNSS-R)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biomass analysis, and sea state monito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ncept of a novel application of using GNSS-R technology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stead of installing GNSS on the deformation body to sense the movement, GNSS-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estimates the deformation from receiving GNSS signal reflected by the deformation body remotely. A prototype of GNSS-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GNSS software receiver technology. A 3D geometrical model of GNSS signal reflection has been us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carrier phase difference and deformation. After compensating the propagation path delay changes caused by satellite movement, the changes in the remaining carrier phase difference are linked to the deformation. Field tests have been carried using the GNSS-R system developed and the results show sub-centimeter level deformation can be observed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Unlike other GNS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GNSS-R receivers are not installed on the slope which makes this new technology more attractive.  相似文献   

20.
Microgravity research includes investigations designed to gain insight on methods of separating living cells. During a typical separation certain real-time measurements can be made by optical methods, but some materials must also be subjected to subsequent analyses, sometimes including cultivation of the separated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on-orbit analytical or fraction collecting procedures, some means is required to "capture" cells after separation. The use of solutions that form gels was therefore investigated as a means of maintaining cells and/or macromolecules in the separated state after two types of simple ground-based experiments. Microgravity electrophoresis experiments were simulated by separating model cell types (rat, chicken, human and rabbit erythrocytes) in a vertical density gradient containing low-conductivity buffer, 1.7%-6.5% Ficoll, 6.8-5.0% sucrose, and 1% SeaPrep low-melting temperature agarose and demonstrating that, upon cooling, a gel formed in the column, and cells could be captured in the positions to which they had migrated. Two-phase extraction experiments were simulated by choosing two-polymer solutions in which phase separation occurs in normal saline at temperatures compatible with cell viability and in which one or both phases form a gel upon cooling. Suitable polymers included commercial agaroses (1-2%), maltodextrin (5-7%) and gelatin (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