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体研究项目是200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美国"空间探索新构想"而启动的一项研究计划。人体研究项目主要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研究、空间辐射、航天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绩效这六个方面的研究来减少航天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航天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依据基础。几年来,NASA人体研究项目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人体研究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行为健康是长期载人飞行任务中突出的薄弱环节,能影响任务的成败。NASA首席健康医疗官(CHMO)根据相关领域专家的专业分布、实践经验以及是否有充足的时间,组成了7人评估委员会,对NASA航天员的医疗和行为健康服务工作进行了评估,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系统漏洞。评估内容主要有:航天员选拔时,医学评价是否包括心理测试;航天员年度医学体检和飞行任务鉴定;航天员定期医学和心理学评估与测试;从医学和行为健康的角度对任务航天员进行鉴定:医保人员的专业资质;医保标准相关的医疗实践的质量/充分性;医保服务的管理考虑,包括从业人员的资质和权利、档案保管、沟通与报告、航空医学的处置、隐私方面的考虑;行为健康的考虑。本报告得出了很多结论并提出了系列建议。有些建议很容易落实,如用书面的操作程序(SOP)来记录已经存在的各种程序与步骤,但是有些建议则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落实,如重组航天员管理关系或者让心理医生更注重航天员工作能力提高。有些建议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变,如航天员、飞行医生、有关饮酒的文化、行为规范、人的工作能力问题,选拔、训练、评价与职业发展、沟通、隐私等。这些问题都不能单独进行分析或者单独进行改正,它们需要NASA进一步地研究与评价。解决方案要求采用系统的方法,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必须跟踪和评估、需要高层领导的注意。这类涉及文化的改变必须改变现状,而文化的改变是最难实现的,而这也是最显著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会带来高风险的人为失误。  相似文献   

3.
三、应用领域显而易见,虚拟人体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载人航天器系统的人-机界面方案设计的评价或者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完成任务时的动作编排、设计与训练,具体有:(1)航天器人-机界面的设计。如前所述,航天员是整个载人飞行器系统的核心,是控制者与决策者。系统的设计与环境因素的确定必须满足航天员的生活与工作要求。通过嵌入虚拟人体,可以完成空间布局与航天员的匹配性、视域航天员的视域分析以及对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仿真评价。例如,在进行空间布局与航天员的匹配性仿真评价时,由于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使用特点及任务需要,就可以设…  相似文献   

4.
虚拟人体建模技术及其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人体是指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根据真实人体样本的几何形态参数(如身高、围度和躯干长度等)和组织结构数据.以人体系统为原型.以人体坐标为参考系,由计算机按某种算法合成的人。在对虚拟现实技术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时,人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方案来利用虚拟人体完成各种精密、甚至危险的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5.
孙广勃 《中国航天》2001,(11):18-21
(三)欧洲欧洲的阿里安运载火箭在目前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据着半壁江山,目前正在由阿里安4向阿里安5过渡。截止到2001年9月底,阿里安4火箭已发射106次,并实现了连续64次发射成功。阿里安5也已进行了10次发射。1.阿里安5及其改进型号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于1996年6月4日进行了首次发射,结果发生了爆炸;1997年10月的第二次发射也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直到1998年10月的第三次发射,该火箭才首次取得了完全成功。1999年12月10日它进行了首次商业发射。2001年7月12日,它将两颗卫星…  相似文献   

6.
NASA一直致力于先进航天技术探索与应用,其中,为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规划了20年的研究发展计划。相关纳米技术被认为能够精确实现材料的预想性能,并可制备出更小、更具环境稳定性的航天器。文章跟踪介绍NASA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包括:1)先进结构材料及其应用;2)能量的生成与储存;3)热控制材料及其应用;4)纳米传感器的发展;5)推进剂及推进器的革新等。  相似文献   

7.
8.
唐国平 《中国航天》2007,(1):15-17,21
(2)六西格玛(6δ)管理法: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争夺市场、争夺顾客,归根到底是质量大战。好的质量是代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收益的保证,也是长期赢得顾客忠诚度、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小天体自主附着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平远  袁旭  朱圣英  乔栋 《宇航学报》2016,37(7):759-767
基于国际上已实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和未来小天体附着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小天体自主附着的必要性及关键技术。首先回顾了已成功实施的小天体探测任务的特点,进而总结了小天体自主附着的难点问题,概括分析了小天体自主附着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小天体自主附着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晓雨 《中国航天》2006,(3):41-44
“金星快车”的有效载荷由各种光谱仪、光谱成像装置及覆盖紫外到热红外波长范围的成像装置、等离子体分析仪和磁强计组成。这些仪器将能对金星的大气、等离子环境和表面进行非常详细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加深对金星大气成分、循环和演化史的认识。该探测器将探讨金星的表面特性及大气与表面的相互作用,并将寻找火山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1.
5.进入火星轨道,在火卫一表面软着陆 探测器在行星际轨道上经过几次轨道修正后将抵达火星.最后两次确保探测器进入火星椭圆轨道的修正,在飞抵火星的前20~30天和前7~10天完成,到火星的距离分别为600万千米和3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