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对镉镍电池大电流充放电的试验过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充电倍率增大时,电池充电电压增量增大,充电效率降低,而内阻压降增大。  相似文献   

2.
对镉镍电池大电流充电进行试验研究.在忽略电池内部温度、压力等因素条件下,对25Ah镉镍电池用电池充电电压参数控制1.5C/0.4C充电电流的切换以及终止充电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大电流矩形镉镍电池进行了详细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一南类电池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Fe-FeCl3体系的变种空气电池,通过开路电压、恒电流放电等测试,比较了其与传统商用Fe-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结果 表明,Fe-FeCl3电池的开路电压更高,放电潜力更大;且在任一恒定放电电流下Fe-FeCl3均拥有更高的放电电压,其放电做功能力显著优于商用Fe-空气电池;该电池的放电效率随放电电...  相似文献   

5.
激光输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光电电池是激光输能技术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文章围绕温度对光电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电池输出性能实验测试系统,研究了一定激光功率密度下砷化镓电池和硅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以及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最大输出功率、匹配负载、转换效率、填充因子随电池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给出其定量表达式,可为激光输能条件下光电电池的选择以及光电电池温度特性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某上面级供电系统采用的5块单体数量、放电电流均存在差异的银锌电池进行热控设计,以保证其工作参数稳定。首先用真空绝热量热法获得了1块典型电池的热容量及其不同放电电流下的热功耗变化规律;然后,测量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漏热控制措施并精确测量系统的实际漏热量,以确定系统漏热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终在测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红外发射率的热控涂层进行组合的方式实现了上面级电池的热控设计。遥测数据表明上述热控设计下各电池温度处于常温温区,热控效果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空间长寿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管理,文章提出了双向DC/AC变换的非耗散型均衡拓扑,计算了均衡电流与压差的关系,设计电池均衡管理电路和工作模式,完成非耗散型锂离子电池管理研制,并随某大容量通信卫星平台实现了在轨飞行验证。相对于传统的电池管理技术,该技术的效率、均衡精度和自主管理能力等指标均得到提升。在轨试验数据表明:东、西锂离子电池组的均衡精度分别达到6.3 mV、7.8 mV,满足了空间锂离子电池组对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业内前景看好的车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并结合开路电压法和安时积分法的复合算法对电池SOC进行估算;基于等效电路的Thevenin模型,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通过复合算法仿真验证表明,SOC的估算精度和实时性有显著的提高。设计了电池组SOC监测系统以完成电池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的监测、电池状态诊断及保护等功能,实现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剩余电量的实时在线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9.
晨昏轨道卫星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功率衰减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空间环境对于GaInP2/InGaAs/Ge太阳电池输出功率衰减影响,以运行轨道高度接近1000km的某晨昏轨道卫星为对象,在分析轨道半长轴与倾角摄动、光照角变化、降交点地方时漂移、日地距离波动等因素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电池工作温度和输出电流变化,建立太阳电池输出电流拟合模型;提出了发展拟合电流的归一化处理新方法,进行光照角、温度、地球反照归一化,重点减小太阳光源功率波动的影响;最后,利用实际在轨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得到的电流数据衰减特征明显,一致性较好;太阳电池功率衰减因子约为-1.02×10-5/d,年衰减率约为0.372%;在轨15.5年后,输出功率衰减预测约为6.6%;GaInP2/InGaAs/Ge太阳电池抗辐照性较好,适宜于近地空间长寿命应用场合。该方法可应用于在轨卫星长期测控与管理中的遥测诊断、能源估计与预测、器件健康状态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锂离子电池寿命特性的提升,以及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对长期运行可靠性的需求,迫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锂离子电池的高精度全周期寿命评价。近年来,针对锂离子电池剩余寿命的研究较多,但对以锂离子电池寿命特性验证与鉴定为目的的快速寿命评价技术和方法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寿命评价的快速、高精度、强适用性等特点,归纳了锂离子电池寿命预测的通用技术和加速寿命试验设计流程,总结了4种可操作性强的快速寿命评价方法实例,为锂离子电池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Nothrop Grumman (NG)公司首创了一种热电池新体系,该体系热电池功率大,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能够达到数小时。NG公司对有效寿命为3h的大型声纳浮标热电池进行了论证,并正努力将其寿命延长到4h。NG公司认为,该热电池技术是导弹和飞行器的理想电源,因为导弹和飞行器对重量和体积要求非常来格。最后,NG公司对一个重28.5lb,额定电压28V,容量28Ah的热电池进行了测试。设计该电池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大型热电池作为导弹主电源的可能性。本文将论述NG公司设计的热电池的特征及其计算机设计能力,并介绍这些大型长寿命(几小时)热电池的性能,以验证将其机载到飞行器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桥点火器在工程应用中通常为多个产品并联在同一供电回路中使用,以实现火工装置同步点火。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某个火工装置点火失败的现象。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桥点火器本身电阻变化对单路点火过程电流、电压的影响,对多路并联半导体桥电流响应特性的研究较少。半导体桥点火器在多路并联同步使用时,作用机理及故障原理不清限制了其在该场合中的应用。文章设计搭建了多路并联半导体桥点火器点火电路,通过试验发现点火器多路并联使用时,支路电流存在突然下降或上升速度缓慢的现象,均可能造成点火器半导体桥区烧蚀不完全或瞎火。结合半导体桥点火器的点火机理分析得出电路电流突然下降会导致相变过程中止、电流上升较慢会导致相变能量不足,均会造成半导体桥电爆能量无法正常释放,进而无法正常激发内部起爆药,这是半导体桥点火器用在多路并联电路情况时出现点火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颜丽 《上海航天》1995,(3):53-57
从防空导弹地面电源--热电池的热设计和工艺角度出发,分析影响电池工作寿命的因素,提出延长电池工作寿命的三条途径:合理控制热电池的内部热量;提高加热片的均匀性;合理选择外保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德国科学家采用持续时间以纳秒计的超短电脉冲  可实现对金属的“雕刻”  其过程相当于“微型电镀”.方法是将直径纳米的铂线作为一个电极  金制的金属片为另一个电极  将它们浸泡在硫酸铜和高氯酸混和溶液里.当铂线为正极时  溶液中的铜就会沉积在金属片表面上.将电流反转  使铂线成为负极  铂线附近金属片表面上的铜就会重新溶解.来回移动铂线  就可以将铂线用作“刀具”  像铣床一样对金属片上的铜进行“雕刻”.由于电流脉冲只持续极短的时间  铜的沉积与溶解都只发生在非常靠近电极表面的地方  因而加工精度较高.  由于全部过程都利用电化学 《航天制造技术》2001,(2):38
德国科学家采用持续时间以纳秒计的超短电脉冲,可实现对金属的“雕刻”,其过程相当于“微型电镀”。方法是将直径10纳米的铂线作为一个电极,金制的金属片为另一个电极,将它们浸泡在硫酸铜和高氯酸混和溶液里。当铂线为正极时,溶液中的铜就会沉积在金属片表面上。将电流反转,使铂线成为负极,铂线附近金属片表面上的铜就会重新溶解。来回移动铂线,就可以将铂线用作“刀具”,像铣床一样对金属片上的铜进行“雕刻”。由于电流脉冲只持续极短的时间,铜的沉积与溶解都只发生在非常靠近电极表面的地方,因而加工精度较高。 由于全部过…  相似文献   

15.
纹波电流对消技术将等于或相反的正常变换器纹波电流的AC电流注入变换器输出电压母线。理想的输出纹波电流为零,结果能产生超低噪声变换器输出电压。电路几乎不需要其他元件,也不需要有源电路。只需附加一个滤波感应绕组、一个辅助电感器和一个小电容器。电路把改进型滤波电感器的泄漏电感用作全部或一部分所要求的辅助电感。纹波对消与转换频率、占空比和其他变换器参数无关。电路消除了连续传导模式和断续传导模式时的纹波电流。试验结果表明,纹波电流值降低了80X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倒装结构三结电池在空间辐射环境中使用的可靠性,揭示倒装工艺引入位错缺陷对电池辐射衰减的影响,文章基于泊松方程和载流子传输方程建立了倒装结构InGaP/GaAs/InGaAs三结太阳电池的物理模型,在地面等效实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辐射以及电池内部位错缺陷对电池输出的影响。首先通过模型研究了微观载流子复合与电池电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发现当1 MeV电子入射注量达到1014 cm-2时,该电池中少数载流子复合由辐射复合起主要作用转变为由非辐射复合起主要作用。此外,文中还给出了InGaAs底电池的非辐射少数载流子寿命以及电池电学参数与穿透位错密度(TDD)的函数关系,发现随着TDD的增加,辐照对少子寿命和电池性能的影响均减弱。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4):449-449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5日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表示,他们能够借助纳米夹层技术制成更“苗条”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而不影响电池吸收太阳能的能力。同时,这也将大幅降低新型电池的制造成本,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众多太阳能电池材料,如碲化镉和铜铟镓硒(CIGS)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wx AMPS软件构建了高效Ga In P/Ga As/Ge太阳电池的中电池模型,并对电池抗辐照性能进行模拟研究。模拟发现,当辐照缺陷密度较小时,缺陷对中电池的电性能影响较小;当缺陷密度较大时,电性能的下降与电子注量值的对数成正比。计算电池的I-V和量子效率谱(QE曲线)可知,电池电性能的下降直接对应于量子效率的下降、饱和暗电流的增强以及并联电阻的衰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显示,在各子电池均匀损伤的假定下,1 Me V电子辐照的缺陷引入率约为0.81。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的实施过程、材料性能的选择,系统地论述了一次电池壳体采用整体塑压工艺的可行性。根据产品零件设计的要求,在满足塑料件成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局部地改变了零件的结构形状,并合理地设计模具结构,经注塑工艺试验,表明一次电池壳体整体塑压工艺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尺度的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热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比能兼顾高功率的锂离子电池,高电极载量、高压实、低电导等特性会显著增加电池大倍率放电的产热和内部温差,传统的热试验方法无法获取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将传统热试验与仿真相结合,以能量功率兼顾型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维电化学与三维热双向耦合模型,获取了电池在绝热环境下不同倍率放电的电压、温度和发热功率变化,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度高,分析得到单体电池大倍率放电的本征热安全区间为0~75%放电深度(DOD)。同时,计算发现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加,放电结束时电池温度最高区域由电芯内部中心位置逐渐变成正极极柱,最大温差逐渐增大,3 C时达到0.82℃。假设增加底面恒温散热,3 C放电结束的最大温差高达11.18℃。本文建立的模型不仅适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的研发,还适用于电池组的热仿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