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南文昌发射场的高温、高湿、盐雾等环境问题给通信卫星塔架电缆设计提出挑战。为此,文章在借鉴西昌发射场塔架电缆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塔架电缆由A1段、A2段和B段3个电缆分支组成;继而针对文昌发射场环境特点详述了塔架电缆在设计、铺设和使用方面关键点;最后对塔架电缆进行了测试验证,给出了测试内容和注意事项。所设计的塔架电缆已在3颗通信卫星正样星上得到验证,测试流程已基本固化,并形成了相应的操作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魏虎章 《航天制造技术》1994,(5):56-56,F003
介绍了带状电缆和接插件的特点、规格,对所使用带状电缆穿刺压接设备作了说明,并针对带状电缆穿刺压接工艺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电缆设计好坏逐渐成为复杂机电产品装配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大变形特性,在布线设计中极易造成电缆长度设计的不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样条曲线拟合思想的电缆长度快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电气连接图给出的电缆布线关键点位置信息,结合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拟合方法建立电缆中心线的形态。然后,结合弧长积分和梯形数值积分方法,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开发了电缆长度积分模块。最后,以一电缆束布置为案例,验证了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缆长度设计方法简单有效,为电缆的数字化设计与装配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DM-3C雷达整机干扰严重,在检查和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发现高频电缆引起的干扰是雷达整机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经检查、测试和分析,找出了设计图纸和电缆焊接时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措施。主要措施是电缆屏蔽层的脱头长度要适当;把剪好的电缆屏蔽层少量镀锡、以固定屏蔽细丝;涂少量助焊剂。采取以上措施后,经过上百套雷达的考核,无一根电缆有问题,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缆组件复杂程度描述方法的空缺、难以快速识别出电缆网中复杂电缆组件的问题,提出了电缆组件绝对复杂度和相对复杂度的概念,采用邻接矩阵存储方法对电缆组件的数据进行记录,引入Floyd算法对电缆组件相对复杂度进行了计算,建立了电缆组件复杂度的评估方法。应用提出的电缆组件复杂度的数学建模及评估方法,对某航天器整器电缆网设计进行了复杂度的识别和评估,以降低电缆组件复杂度为目标对电缆组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给出衡量电缆组件复杂程度的定量指标,快速识别出电缆网中的复杂电缆组件,可为电缆组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复合材料压接型电连接器电缆的制作过程、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压接电缆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压接电缆的制作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用于空间对接机构的螺旋电缆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电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生产制造工艺。给出了材料蠕变、伸缩性能和空间环境等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并成功地用于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空间交会对接。应用情况表明:该电缆的结构紧凑,伸缩性能良好,满足低轨空间环境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低频电缆连接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器产品的性能实现。文章对电缆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电缆弯曲半径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电缆布局设计阶段对弯曲半径不足的电缆分支进行识别并实施弯曲成型方案。应用该方法可使得低频电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承受过大应力而导致的电缆导线断裂风险。工程实践亦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ANSYS软件对发动机电缆支座几种不同结构方案及其承载能力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弹塑性行为,计算给出了电缆支座承载能力,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电缆结构作为最常见的卫星上的介质-金属结构,只受到卫星蒙皮的保护,其内部充电效应须引起重视。针对卫星上常见的电缆网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内部充电三维仿真软件计算分析了GEO卫星上几种不同型号电缆对应不同蒙皮厚度下的充电效应,并对弯曲电缆、蒙皮孔洞处的电缆、电缆固定件等结构的简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GEO恶劣电子环境下,单一卫星电缆会因为内部充电效应带上一定的负电位,在绝缘皮较厚或电缆处于蒙皮孔洞处等情况下,充电负电位会升高;电缆固定件介质块的充电电位与介质材料的尺寸有关,会带来较高的放电风险。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电缆发热是航天器热平衡试验中一个难以消除的附加影响因素,常对热设计的正常验证造成很大干扰,分析其影响是保证热平衡试验验证正确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针对试验电缆发热对试验结果及热设计验证的影响,文章以我国海洋-2(HY-2)卫星散射计探测头部热平衡试验为例,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并描述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和予以消除的具体过程。通过讨论散射计探测头部热平衡试验的特点,以及具有类似特点的系统级和部件级热平衡试验的情形,归纳了试验电缆发热定量分析的具体实施方式,并总结了适用于定量分析的热设计验证试验的特点。在轨遥测数据表明,定量分析的方式可正确有效地评估试验电缆发热的影响,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可对在轨温度进行准确的预示。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整星热设计中,通常不考虑电缆发热的影响,但随着设计实践的深入,发现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电缆发热对设计结果的影响十分明显,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文章以“海洋二号”卫星某大功率电缆为例,通过电缆所在舱段内设备温度计算结果与在轨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了电缆发热对其所在舱段热设计结果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电缆发热量与其带来的设计偏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热设计中估算电缆发热对设备温度影响的方法,以及热设计中能否忽略电缆发热影响的判据。  相似文献   

13.
在航天器中传输低频交流信号时,由于传输电缆分布电容的存在,若电缆参数选用不当,经常会导致信号产生较大的衰减。文章分析了分布电容对交流信号传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使用双绞线传输低频交流信号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电缆对低频交流信号的衰减。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电缆和波导多通道混合电路系统的相位一致性,研究了相位配平方法和波导及电缆长度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矩形波导的相速度、相波长、群速度等基本特性,分析了波导电路的相位和时延特性,并提出了宽带信号在波导电路中平均时延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根据平均时延精确计算波导电长度的理论基础。然后,给出了反射面天线体制星载SAR的发射链路构架,并根据系统链路构架,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时延的波导和电缆混合电路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设计,仿真设计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任怀宇 《宇航学报》2003,24(4):327-330
简要介绍了箭上电气系统电缆网热防护技术应用现状,阐述了一体化热防护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轻质电缆网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插头和热防护层有效集成的总体方案。研制热防护材料,确定热防护层结构,试制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模拟热环境试验,研究表明: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满足结构减重与轻柔、可靠性提高和总装周期缩短等总体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淑兰 《空载雷达》1999,(4):83-85,93
目前使用光缆通信与图象编码技术的数字电缆系统成为能为家庭提供含有图象的大容量信息和适应双向通信环境的经济网络已经引人们的极大关注,美国商务系统技术已趋于成熟,它不仅能提供设备,而且还能以综合系统参与设计,另外,为了普及商用系统,满足标准化、指令、成本及性能等关键条件要求的设备的是十分需要的,于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术,研制了亮频服务器,电缆调制解调器、STT机顶盒终端,此外还叙述了系统中数字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浓缩推进剂是决定未来航天飞机增大有效荷载,提高飞行性能的关键。本文着重介绍了过冷的固液态氢及氧推进剂,并详细讲述了这一技术发展的历史,并就“国家空天飞机(NASP)”中所进行的大量的针对运载器的膏体氢(slush hydrogen)的试验进行了描述(所谓膏体是指同一种物质的液体与固体混合物,这种物质呈膏状或浆状。它是采用过冷却方法将液体状物质的一部分变为固体而形成的.财膏体氢是液氢与固态氢混合而成的)。对目前用高浓度氢及氧进行系统试验结果进行讨论的同时,又展望了这一技术将对新型运载器的研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指出了目前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通信卫星真空热试验中有效载荷的部分测试电缆工作温度超出正常区间导致电缆相位特性发生极大跃变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电缆控温方法,实现了测试电缆在真空低温复杂环境下的集中控温。在某新一代通信卫星真空热试验中,应用该集中控温方法后测试电缆网的温度被严格控制在40℃±5℃,单根电缆沿路径的温度差异被控制在±3℃之内,满足了星上有效载荷的时序和相位要求,提高了地面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电缆温度过高会造成电缆的损毁,影响整星供电安全。文章中设计并进行了真空环境下电缆温升试验。参考电缆的辐射温升公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辨识得到了电缆温升模型。仿真表明模型预计电缆温度与试验温度相差较小,可应用于航天器电缆网的优化设计、航天器在轨负载平衡以及航天器功率电缆的反时限保护。  相似文献   

20.
张大鹏  冻伟东 《航天器工程》2002,11(4):47-51,33
介绍了电缆网数据库建立的背景,并论述了电缆网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重点描述了飞船电缆网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