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多星与上面级非对称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上面级多星非对称分离存在较大偏心的特点,通过优化调整,使用不同大小弹簧力的匹配抵消上面级转动的影响,减小了因卫星相对上面级偏心布置导致的分离力对卫星和上面级姿态的干扰。根据总体偏差量的概率模型,用蒙特卡洛仿真法统计出卫星姿态角和角速度的概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小卫星偏心分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晓凤  肖余之  杜三虎  张华 《上海航天》2014,31(1):12-17,72
对小卫星单星偏心分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偏心在轨分离模型,用ADAMS平台对小卫星分离过程动力学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两者误差小于0.15%,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用Monte-Carlo法对分离动力学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分离角速度和分离速度的敏感度,给出了三种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电缆网作为传输信号的重要载体,对整星(器)保持一个良好的电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弥补普通矩形电连接器屏蔽效果不理想的弱点,研制了一种周向全屏蔽矩形电连接器,主要通过提高电连接器外壳间的导电连续性,即对电连接器外壳的孔隙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以使整个电连接器外壳最大限度地接近屏蔽体,从而实现对辐射型干扰的抑制,达到较好的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如岩  江振宇  张为华 《宇航学报》2015,36(11):1310-1317
采用耦合求解轴对称非定常NS方程与一维分离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对多级火箭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依据仿真结果描述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流场的两种典型结构:内部为喷管扩张段流动分离以及外部为级间缝隙横向喷流与超声速外流的干扰流场;给出两种典型流场结构中位于上面级弹体表面(喷管内)的流动分离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力分布随仿真时间的变化;初步估算流动分离线偏斜时内外流动分离区域对上面级弹体的干扰力矩。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与力矩估算结果,发现在低空级间热分离内外流场中流动分离激波后方形成的高压区域是上面级所受干扰力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级间热分离过程干扰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为级间热分离时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空间对接技术在航天器的补给、维修、维护以及在轨组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电磁对接方式存在对接力小、作用距离短、能耗高和锁紧/分离过程繁琐等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综合电磁和永磁特性的电永磁对接/分离机构.采用有限元法仿真软件,计算了对接状态不同距离下的磁力与磁感应强度,分离状态下的磁斥力,以及锁紧状态的磁吸力.在体积...  相似文献   

6.
分离螺母是一种火工连接分离装置,用于卫星和火箭的分离机构。本文介绍了分离螺母的作用原理,对燃气压力,支撑角,螺纹角和载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螺栓载荷和设计约束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分离的支撑角可引起轴向和径向载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分离螺母的分离能力,为保证分离螺母正常工作并有合适的裕度,应合理设计支撑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需要分离装置实现空间分离功能,传统的火工品分离装置存在高冲击、高污染以及不可重复使用等缺点,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火工品分离装置的不足。文章对国际上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空间分离装置(shape memory alloy release device, SMARD)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不同类型的 SMA 分离装置的研究进展加以介绍,进一步分析了用于微小卫星的分离装置研究进展;分别从承载能力、质量、体积、冲击性能、分离时间、重置性、兼容性七个方面对这些装置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进一步开发新型SMARD的建议,为SMARD的选择、设计和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谢长雄  邓小雷  王建臣  林欢 《宇航学报》2019,40(12):1403-1411
皮卫星能源有限、姿控能力差等特点决定其对星箭分离初始姿态要求较高。在采用自主研发的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的基础上,以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皮卫星及其星箭分离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分别就皮卫星质心偏离量、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对入轨初始姿态影响展开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质心偏心量对分离姿态影响最明显,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对其影响次之,合理配置分离弹簧与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有利于卫星保持良好的姿态分离。在轨分离试验显示:分离时刻皮卫星滚动角速度、俯仰角速度、偏航角速度分别为-0.18(°)/s,-1.6(°)/s,0.95(°)/s,与在轨环境下仿真结果基本相符;入轨初始姿态能满足皮卫星的姿控要求,为其后续工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分离螺母的关键设计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离螺母是一种火工连接分离装置 ,用于卫星和火箭的分离机构。本文介绍了分离螺母的作用原理 ,对燃气压力、支撑角、螺纹角和载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螺栓载荷和设计约束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改变分离的支撑角可引起轴向和径向载荷的变化 ,从而影响分离螺母的分离能力。为保证分离螺母正常工作并有合适的裕度 ,应合理设计支撑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某卫星整流罩分离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动力学用MSC/Adams软件建立了卫星整流罩分离模型.仿真获得了卫星整流罩分离角速度、旋转角和旋转铰链力载荷;分析了不同弹射筒峰值压力和不同铰链构型的分离.结果发现:铰链构型对卫星整流罩两半罩分离脱钩角的影响较大,而峰值压力几无作用.另发现,若适当加大弹簧推力器蓄能,可在运载火箭关机时用轴向过载的骤降效应实现卫星整流罩分离,提高卫星整流罩分离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茅永兴  马静远  掌静  宋叶志 《宇航学报》2014,35(12):1359-1366
针对弹簧分离方式的卫星发射任务中,在星箭分离瞬间卫星获得弹簧分离力产生的速度增量,使星箭分离前后的两段外测数据不能同时参与定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求解一个位置矢量和两个速度矢量的定轨新方法——改进的有摄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构造了条件方程组的解算方法。仿真计算和任务实测数据验算表明,该方法首次实现了利用星箭分离前后处于两条不同轨道的测轨数据的联合定轨。由于延长了定轨数据弧段,有效地提高了入轨段初轨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皮星一号A”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首先,根据皮卫星与凸轮限位机构间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守恒定理确定了凸轮轮廓尺寸和分离弹簧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星箭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确定满足无干涉分离条件的舱门扭簧弹性系数。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校验了“皮星一号A”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率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滕来  金仲和 《宇航学报》2016,37(10):1200-1206
为实现“浙大皮星二号”卫星无干涉分离,达到分离初始姿态要求,对皮卫星分离机构进行了设计、理论分析及优化。通过对分离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得出了影响该分离系统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星箭分离机构运动系统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完全满足分离机构分离速度和角速度要求,星箭分离过程的仿真分析和试验校验了“浙大皮星二号”星箭分离机构可实现无干涉分离,皮卫星初始速度、角速度均满足所提出的各项初始分离姿态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数据采集分系统上行链路在整星EMC试验中受到干扰,文章描述了为抗干扰采取的屏蔽、隔离等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两台星敏感器对外传导发射干扰和HW数传分系统编码器对外辐射发射干扰均已减弱,并且改善了数据收集分系统工作的电磁环境,从而使其上行链路干扰从15dB减少到4dB,证实所采取的EMC抗干扰措施有效,数据收集分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分系统和HW数传分系统之间是电磁兼容的。  相似文献   

15.
卫星采用运载火箭上面级发射入轨期间,经历了由大椭圆轨道至圆轨道的过程,飞行姿态经历了变轨、慢旋、分离后巡航等多个阶段。在太阳翼展开前,卫星要经历比自身变轨更为恶劣的高低温环境及能源紧张等供电风险。在分离时刻的太阳翼碰撞或干涉安全性也需要重点关注和分析。针对北斗三号一箭双星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方式的特点,分析了卫星与上面级间的供电和热设计接口,并从双星分离安全性角度考虑,分析影响卫星与上面级接口安全性的主要要素,并对应用和验证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Quasi-static microaccelerations are estimated for a satellite specially designed to perform space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microgravity. Three modes of attitude motion of the spacecraft are considered: passive gravitational orientation, orbital orientation, and semi-passive gravitational orientation. In these modes the lengthwise axis of the satellite is directed along the local vertical, while solar arrays lie in the orbit plane. The second and third modes are maintained using electromechanical executive devices: flywheel engines or gyrodynes. Estimations of residual microaccelerations are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satellite’s attitude mo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gravitational and aerodynamic moments, as well as the moment produced by the gyro system.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ll modes ensure rather low level of quasi-static microaccelerations on the satellite and provide for a fairly narrow region of variation for the vector of residual microacceleration. The semi-passive gravitational orientation ensures also a limited proper angular momentum of the gyro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卫星正常模式姿态确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晖  周军  周凤岐 《航天控制》2001,19(1):17-22
针对太阳同步极轨卫星进行了正常模式姿态确定算法研究 ,采用四元数法建立了较完整和准确的姿态估计器模型 ,并进行了可观测性及观测度的分析。通过数学仿真证明此姿态确定算法能够对星体姿态进行较精确的估计或校正 ,满足卫星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A satellite equipped with a magnetic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and a pitch flywheel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transient mode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 exponent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approximated for a satellite on a circumpolar orbit. In the steady-state mode of gravitational attitude, small mo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vicinity of equilibrium. The attitude accuracy has been analyzed. The algorithm of an arbitrary but given attitude of the satellite in the orbital pla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9.
运行在低轨道上的三轴对地稳定小卫星在安全保持模式下的姿态确定要求测量部件的可靠性高,功耗低。本文选用三轴磁强计作为测量部件,给出在安全保持模式下的增广型Kalman滤波器(EKF)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安全保持模式下,对卫星姿态能够进行很好的估计或校正。  相似文献   

20.
充液卫星平放式贮箱内液体晃动的等效力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光伟 《宇航学报》1996,17(1):66-69
本文研究带平放式贮箱的三轴定向充液卫星的液体晃动及其姿态动力学问题,建立了充液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并由该模型研究了充液卫星的姿态稳定性,得到了主刚体作平面摆动时系统的姿态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