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翻译界现状看我国翻译研究的不成流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翻译学是否成立、翻译定义、翻译标准等方面还处于一个争论的状态,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流派。此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中国翻译研究在理论研究的深入度、研究的独立性、国际交流、学术研究氛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语言层面外的影响翻译活动的诸多因素受到翻译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研究的主体也由一元走向多元。现代翻译理论改变了传统语言学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忽视,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而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能避免译者主体性发挥超过其合理的尺度。赛译《水浒传》在原著版本选择和具体的翻译操作上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也体现了与作者和出版商的对话与妥协,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部中国古典名著首次被成功传播到海外。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信、达、雅"翻译理论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然而,严复的翻译思想不仅仅是"信、达、雅"。本文通过详细而深入的分析以及大量的例证发现:在翻译风格上,严复延续了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吸取了佛经和《史记》文体中的一些精华,还继承了桐城派古文的"雅洁"特色。在翻译策略上,严复通过删除章节、添加评论和改写译文等方法优化并传播了源语文本中的思想,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本研究可以拓宽大家对严复翻译思想的认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研究尽了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行翻译创造性的认知研究,分析归纳了词汇形态、短语、句式的语言不同层面的否定构式类型,运用了构式和词汇(词干)的双向互动理论、构式压制理论、心理空间理论、交互主观性理论、认知隐喻理论,融合了构式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于翻译研究中,揭示了翻译创造性研究与人们的认知思维、心理表征和语境密切相关,拓宽了翻译的认知研究范围,为构式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融合互补于翻译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的沟通需要跨语言、跨学科的翻译。同时,对中国民间故事跨文化的翻译需要建立在文化互尊为基础的跨文化研究之上。本文以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理论为指导,以笔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的笔译实践为基础,讨论在中国民间故事英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文将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问题与翻译过程、关联原则、文本功能类型等近年较新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相整合,针对高职高专教学实践层面,提出和讨论了异化与归化策略指导下的翻译操作过程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旨在为高职高专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手段和思路,推动翻译理论研究向可操作度高的翻译实践转化,从而提高高职高专翻译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发,通过对其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内中华传统经典文本的英译研究,探讨"行文心理"翻译论在文化外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其"译创"手段加以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模式对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的借鉴意义,以期觅得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之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典籍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代的信息交流活动。如何完整再现原文的“音”“形”“义”,并传递原语的文化内涵,是《三字经》在翻译中面临的跨文化传播挑战。论文以最新的《三字经》重译本——赵彦春的《英韵三字经》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译文的文体特征、文辞风格、翻译策略及其跨文化翻译视角,挖掘优秀译者在英译《三字经》时的反思及其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学理启迪,推动《三字经》的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经典英语名著,中译本众多,然而国内对于《红字》的翻译研究在数量上仍存在不足。文章采用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选取韩侍桁及姚乃强两位译者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着重分析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两种因素对译本造成的影响。将译本放入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红字》翻译研究的多样化做出贡献,同时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翻译技能的提高对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论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上Being Honestand Open一文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把翻译技能的培养与大学英语读写课的课堂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读写译技能。  相似文献   

11.
以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基于阐释学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以《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活动中不同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造成的翻译差异,以研究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武术英文书籍是研究武术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武术英文书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武当武术以及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相关英文书籍出版不多;国内外对武术术语的翻译存在差异,武术翻译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另外,武术英文书籍的引进和研究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翻译能力作为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在国内外都备受瞩目。为了促进新形式下翻译教学的更好发展,以翻译能力研究为理论支点,从整体论和系统观出发,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认知特性,以语言、文化、交际与认知风格的多重维度为坐标,探索构建一个动态立体的翻译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西南航空》2013,(1):24-24
2012年11月出版的《译苑新谭》是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翻译研究辑刊,由连真然先生主编,四川省翻译协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辑刊具有长论文多、强调理论研究、突出实证研究、多语种等特点,并已入选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广西民歌的跨文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弱,也关系到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在跨文化翻译视角下,分析了广西壮族民歌跨文化翻译的两大原则。探讨了归化、异化策略辩证又统一的关系,并倡议战略性地采用归化、异化策略:在壮族民歌文化走出去的初级探索阶段,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顺应和吸引译语读者;在文化实力增强阶段,逐步转为异化和归化并举,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君子"一词翻译十分多样,但哪种翻译更恰当学界一直存有争论。欲以亚瑟·威利、辜鸿铭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关联理论探讨和评析"君子"一词在中英两种文化中能够产生最佳关联的译法,以及"君子"形象构建,以期为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翻译界试图用关联理论来重新审视"译者—译本—读者"三者的关系,同时对不可译和对等性这些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少有研究从实际译本出发,用关联理论来评价译本。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着手,以《道德经》陈荣捷版本第一章的翻译为例,来看从关联理论评价译本的可行性,为译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苏珊·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会展资料中桂林文化特色词,分析探讨了在翻译这类文化负载词语时,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直译、直译加注解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旨在把具有桂林地方文化特色词所蕴含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双语能力、超语言能力、职业能力、心理能力、转换能力等五项翻译能力做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除了转换能力表现稍好以外,其它方面的翻译能力都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有:1.学生底子薄;2.教师偏重转换能力的提高,忽视各项翻译能力的交互培养;3.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翻译实践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与生动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发展,既具有鲜明的民族叙事,又具有世界性的价值旨趣。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超越了西方文明中心理论,为破解人类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丰富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